五年前我擁有第一臺四百萬畫素的數位相機,造形小巧輕便,隨身攜帶登小山、旅遊,後來又買了一臺高畫質自動數位相機。然使用了幾十年傳統單眼相機,改用「傻瓜」相機拍攝,實在很不習慣。 熱切期盼擁有一臺單眼數位專業相機,三年前跑了幾家攝影器材公司,熟識的老闆建議:「你有那麼多臺傳統相機,趕快拿來寄賣,換數位相機,否則再過幾年就沒人要,恐怕變成破銅爛鐵。」
聽了他的建議,搬到攝影器材公司,老闆看了名牌相機的鏡頭,搖搖頭說:「鏡頭都發霉了,要脫手很難,除非賣便宜一點。」
妻看我背那麼沈重的相機,想賣價格又那麼低,她說:「不必賣了,放在防潮箱�媟禨弩釦a。」
我又跑到另外一家,年輕的店長向我提出另一種建議:「老鏡頭加上轉接環,就可裝上數位相機的機身,買一臺數位相機機身,就能救回你的鏡頭了。」
當場取出老鏡頭,加上轉接環,取出一臺我想買的機種試拍,以手動模式具備多項功能,與傳統單眼相機差不多。
當場買下機身,帶回家,又買了幾個轉接環,加裝在老鏡頭上,救回存放在防潮箱�媦郱ョB廣角及長鏡三個鏡頭。
又翻出好幾年沒使用的傳統閃光燈,加上外接點,居然可以擊發,連閃光燈的預算也省下來。
去年暑假帶孫子遊棲蘭森林遊樂區時,背著裝廣角特殊鏡頭的相機,因為鏡頭較大,引起一對年輕情侶的注意,問我使用的是什麼鏡頭?
當場解說以老鏡頭裝在新機身的組合,他們很感興趣,詳問關於轉接環的細節。
一年暑假,女兒、女婿帶孫子和我們兩老遊巴陵,清晨我徜徉在巴陵橋上,背相機獵取秀麗風景。
一位中年身材壯碩的男子仔細看我的相機,主動向我打招呼,對我相機組合很感興趣,相互簡短介紹,他也姓陳,是專業攝影家,桃園設有攝影棚。
當天下午我們又在瑞士山莊碰面,對我老鏡頭再利用深表贊同。兩家人在雲端繚繞山頭唱歌同樂,陳君吹奏口琴伴奏,和樂歌聲留下午后的歡樂,印象深刻。
現在出門登小山、郊遊,隨身攜帶兩個裝有轉接環的鏡頭,數位相機的機身,以手動方式拍攝風景,人物,花卉等,回到早年攝影時的樂趣,重享幸福快樂的時光。
利用膠片攝影年代已經回不去了,市區幾乎看不到沖印店,數位相機品質愈來愈高,欣賞照片於載具上瀏覽,不一定沖印出來觀賞。
數位化浪潮無法抵擋,不僅改變閱聽的習慣,也改變相片保存方式。活用老鏡頭,拆卸雖麻煩,但拍風景習慣使用廣角鏡頭,一鏡到底,也能得心應手。
景氣蕭條的年代,添購攝影器材時,再三斟酌,多加節制,省下一筆費用。救回老鏡頭,也做到「物盡其用」儉樸的準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