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之旅》【新版】,令人醉心的圖片與文字,映現史上最壯闊的自然探險!
橫跨三世紀、三大洋,地理大發現後的300年間,史上最動人的10場發現自然之旅!
一部迷人的視覺饗宴
17-19世紀間,一群群探險家、生物學家、藝術家,在波瀾壯闊的航海探索中,將自然物種繪製成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構築史上最動人的10場發現自然之旅。
連結人類歷史與自然奇景的精彩旅程
收錄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數百幅藏品,囊括了10次偉大探險的記錄。這些精美素描及照片資料等,都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偉大收藏,本書濃縮成為精緻圖面,並且搭配詳實解說。
本書特色
●全彩印刷,新版選用質感美術紙搭配全新設計封面,品讀與珍藏皆是不二選擇。
●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3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科學類推介(國中適讀)。
精彩內容
●大人小孩都為之瘋狂的牛奶巧克力,和創辦大英博物館有何關聯?
●熱愛蟲蟲、勇闖南美洲的畫家梅里安,如何用水彩畫驚豔18世紀科學界?
●舉世聞名的庫克船長,三度南下太平洋,曾經差點把船開進南極?
【序】〈大自然的藝術〉
文/湯姆.蘭姆(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書籍部主任兼自然史藝術專家)
自然史藝術的起源,最早可以回溯到史前人類的岩洞壁畫,它以多樣的形式在不同文化中表現,從羅馬文化中以自然萬物為主角的馬賽克鑲嵌畫、中國漢代以花卉為題的帛畫、中世紀歐洲以彩繪裝飾的手抄書稿、歐洲文化花卉寫生的發展、以至於十六世紀自然史書籍中出現的版刻插圖等,都可歸屬到自然史藝術的範疇。
除了少數例外,早期自然史圖畫的構圖大多很形式化,甚至呈幾何形狀;不過到十七世紀末期,由於牛頓科學與哲學的進展,促使藝術家按有別於前的表達自由,以更自然的手法來處理自然史藝術。本書就是接受了這種興起於十七世紀末的表達自由所帶來的挑戰,領著讀者了解過去三世紀以來最重要的自然史藝術家,各有何為人所稱道的手法與風格。
本書著重在美洲與南極海的航程,其中可見許多歐洲最早的鳥獸花卉圖像,尤其令人興奮,特別是當我們想到這些藝術家在何種環境與狀況下成行,以及他們在旅行世界各地時得忍受何種艱困,這些畫作更是顯得彌足珍貴。自然史繪畫在此一探險時期的發展,反映出藝術家扮演角色的改變,從原本見多識廣的業餘愛好,到訓練有素、對動植物構造具有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員。讀者可以藉由本書從漢斯.史隆爵士委託畫家進行素描、威廉.巴特蘭接受贊助進行遊歷,一直到後來挑戰者號報告中慎重且仔細的科學繪圖之中,感受到這樣的轉變。《發現之旅》一書從史隆一直講到挑戰者號,以引人入勝的真知灼見,帶領讀者了解在這段探險發現的重要時期,自然史藝術有著什麼樣的多元性與發展。
十八世紀早期,許多航行都是私人籌資與籌備的,瑪莉亞.希比拉.梅里安的蘇利南之行,便屬於這種私人探險之一。她在這趟旅程中,替人們帶回一些精緻的自然史畫作,在她的筆下,植物與昆蟲生活得合作無間,栩栩呈現,儘管偶有錯誤且風格陳舊,不過總是能以絲絲入扣的構圖展現出生物的精力與活力,創作出一種特殊的異國風情,無人能出其右。
到十八世紀下半葉,探險隊的籌備工作,在政府控管下大幅改進,庫克船長遠征太平洋,就是在英國海軍的贊助支持下成行,而且還能聘請知名的植物藝術家如帕金森與佛斯特等隨行,以更精確、更嚴謹的科學手法來描畫自然生物,舉例來說,不論是植物或種子都以實物大小描繪,並針對它們所生長的環境提出說明。
庫克探險隊所獲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太平洋的開放,實在也是因為有這些自然史學家能滿足探險隊的需求,伴隨著庫克進行動植物新種的辨識、描述與描繪。這個傳統在斐迪南.鮑爾隨著弗林德斯船長的調查者號出航時達到巔峰;在調查者號上,這位傑出的植物藝術家替雪梨周圍與澳洲東岸的動植物留下了許多詳細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圖像記錄。
上圖是鮑爾筆下的帚尾岩袋鼠(Petrogale penicillata)。鮑爾作畫的樣本,被馬修.弗林德斯敘述為「⋯⋯一種小型袋鼠,和我之前看過的任何種袋鼠都不一樣⋯⋯」。
鮑爾、帕金森等自然史家兼探險家在十八世紀晚期所制定的標準,取代了十七、十八世紀藝術業餘愛好者的標準。演變到十九世紀早期,自然史家兼探險家的角色益形重要,洪堡德、達爾文、華萊士與貝茲等人的作品,使素描藝術更朝著科學準確性靠近。像他們這樣的旅行者,都必須具有畫家的能力與仔細的態度,以期能準確並仔細地記錄下植物或動物的結構。時至今日,科學準確性的標準早已有清楚的規範,拜二十世紀照相技術發展之賜,才得以迎合、甚至超越這些自然史畫家的成就。
到了現代,自然素描的藝術仍舊存在,可惜的是,目前在地球與宇宙上的探險活動,乃透過空中或太空旅行的方式,並不容易以鉛筆和寫生簿作記錄。科技與數位模擬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藝術詮釋的面向,只有富有且耐心等待的收藏家,偶爾才能在商業藝術市場上找到精彩的自然史繪畫作品。我們有幸能擁有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精緻收藏,提醒著我們自然探險的輝煌過去,這都要感謝約瑟夫.班克斯爵士、漢斯.史隆爵士、彼得.柯林森、英國海軍、以及其他贊助人與機構,願意照料並蒐集這些圖像記錄,同時也幸虧有大英博物館的成立與努力,這些圖像記錄得以保存下來,留給後世子孫欣賞。
《發現之旅》【新版】,這本書實在很難讓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幾乎每張素描畫作都在低語訴說:「將我剪下來,貼在牆上吧!」──英國《地理季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