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運動牽起港台兩地奇特的政治互動:在民眾的民主情感上,兩地似乎有了更多共鳴;但港台政府的關係,卻愈發猜忌與疏遠。更詭異的是,「反送中」至今動能似漸減弱,但它在台灣煽起的「芒果乾」效應卻仍未退燒;尤其事件源起的主嫌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卻因各種政治炒作而難以成行,令人遺憾。「反送中」事件源起於陳同佳在台殺害女友潘曉穎後棄屍潛逃,偵辦此案的我國檢察單位基於司法管轄權,向港方要求遣送嫌犯來台審判,港府因而有了《逃犯條例》的修法,不幸引發超過半年的反送中抗爭而難分難解。若將殺人案與反送中事件分開看待,潘曉穎是豆蔻年華少女,腹中還懷有身孕竟遭殺害;從伸張正義的角度,此案不能不辦。台灣握有司法管轄權,站在維護國家司法主權的立場,此案不但要辦,且應克服一切困難偵辦。這樣的前提,應該沒有人會反對。
然而,由於蔡政府過度的政治考量,頻頻用「陰謀論」推斷陳同佳投案背後有政治因素,是企圖將台灣框入「一中」和「送中」的框架。幾經折騰至今,陳同佳已決定延後來台投案,最後究竟是否終能成行,也大有疑問。在這種情況下,要談司法正義的伸張,將如同緣木求魚。
讓外界好奇的是:民進黨政府為什麼對嫌犯陳同佳來台如此抗拒和猜疑?答案應該就在「時機」,擔心陳同佳的審理削弱了蔡政府好不容易操作成功的「亡國感」。自去年九合一選舉大敗,民進黨靠著操作「反中」取得巨大政治利益,其中香港的「反送中」示威更讓蔡英文從「撿到槍」變成「撿到砲」,使選情轉危為安。而「芒果乾」一詞更成為網路流行用語,彷彿若不支持民進黨,一國兩制之災就將降臨台灣,所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亦即,蔡政府之所以不歡迎陳同佳來台投案,主要考量顯然不在司法正義的伸張或司法主權的維護,而是憂心此案會削弱「芒果乾」的作用。國安局長邱國正在立院坦承,此案「不得不從政治考量」,確是實言。蔡政府一路推三阻四,髮夾彎後又以死刑恫嚇設置路障,顯然不希望此案從「政治事件」退回理性的「法律審判」。
正因為如此,蔡政府便不斷暴露出言行前後矛盾的窘態。第一時間,便把我國的司法管轄權拋在腦後,更忘記了去年檢警辛苦偵辦此案的具體成果,忘卻了陳同佳是我國發布通緝在案的凶嫌,忘了潘女家屬如何來台請求我政府伸張正義,忘了潘家曾寫信給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希望她能勸陳同佳自首。蔡政府嘗到了「芒果乾」的甜頭,便忘了自己的初衷。
就在陳同佳傳出要投案前不久,香港發生另一起十五歲少女陳彥霖陳屍海上的事件,撼動香港社會。香港警方認為少女死因應為自殺,其母亦稱其女因罹有「幻聽」而自殺,死因並無可疑;但因陳女曾參加反送中運動,不少示威群眾遂認為她因警方的暴力而「被自殺」,導致示威者的憤怒情緒再度沸騰。
同樣面對香港少女的死亡,民進黨對陳彥霖事件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包括前閣揆賴清德訪美時都公開表示「陳彥霖死亡令人不捨」,並稱香港反送中運動逮捕人數為有史以來最多。然而,當馬英九為潘曉穎之死哽咽落淚時,綠委林靜儀卻立刻嚴詞批他「為何對香港抗爭女孩變成全裸浮屍沒感覺?」民進黨果真如此關注陳彥霖之死嗎?或者純粹是出於政治動機?
香港兩名少女之死,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但政治人物卻企圖利用她們的悲劇攫取政治利益。民進黨餵給人民的「芒果乾」,其實就是沾了無辜者鮮血的「血饅頭」。它對真相、正義乃至主權,其實沒有絲毫興趣,只是想透過政治操作悲劇,以確保手中的權力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