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一凡和武金生伉儷,從小在胡同中長大,雖然早已經搬離四合院,對胡同中的生活溫度,回憶起來仍充滿無限懷念。 賈一凡心中四合院的美好印象,根植在以前位於西四大院胡同的外婆家中。那是間寬敞的四合院,院子裡搭建了葡萄架,還種植了許多時令蔬菜。由於空間大、房間多,到外婆家和親戚小孩一起玩捉迷藏,便成為兒時期待的一大樂事。 好景不常,文革時期,在「破四舊」的口號之下,外婆家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別人占去,美麗的院子變得雜亂了。文革結束時,老房子年久失修,屋頂和院子都長滿荒草,兒時的「樂園」已不復在。 幾年寒暑又過去,有天外婆家迎來一件大喜之事—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到台灣的二姨,終於能返鄉探親!那天,親戚們聚在平常冷清的外婆家,見證了年過八十的外公,與失散四十年的女兒相擁而泣的畫面。賈一凡外婆家的四合院,是這樣充滿回憶的地方。
公共廁所是胡同特色
我問起武金生在胡同中的生活,聊著聊著,話題開始繞著「廁所」轉了。武金生回憶,兒時住在小盆胡同的奶奶家,那時奶奶的院子裡有專屬於四合院的廁所,廁所中的穢物,會由專人每隔一兩天來清理一次。奶奶總告誡她,看到來挑糞的不可以掩鼻,以示尊重他的工作。
大學畢業後,武金生搬進後池西街的大雜院中,最不習慣的,就是從此必須要上公共廁所了。胡同裡的公廁,內部都是「敞開式」,沒有隔間,夏天時大媽們在裡頭如廁,還會一邊扯開嗓門跟隔壁東家長西家短。如果正好在飯點上去廁所,又遇到認識的鄰居,他們通常還會關心地問句:「您吃了嗎?」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民居院子藏著美麗磚雕
開始畫胡同後,賈一凡和武金生常去「串胡同」(到胡同中走走、拍照或速寫),也發現許多胡同秘境。賈一凡說,以前皇城外的南池子地區,胡同中的舊門樓特別好看,可惜現在都已被拆除改建。武金生則和我們分享東棉花胡同15號院的磚雕,結合東方與西方風格,非常有特色。不過那裡現在是大雜院,若想一睹磚雕風采,切記不能打擾到居民起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