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記憶藏寶圖/行過三月春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12/01 第3381期
 
精彩內容
 
今日繽紛 記憶藏寶圖/行過三月春冷
心情札記 一起來關心「動物娛樂」
 
 
 
今日繽紛
 
記憶藏寶圖/行過三月春冷
馮平/聯合報
她吊完點滴,人和精神都好些,就帶我來買糙米。市場人多,免不了遇見熟人,是一位學舍的師姊。彼此問候過,師姊看我,「這你孫子喔?」

早晨睡醒了,我上樓去看她,不想她坐在客廳一角,身上扣毛背心,盤腿坐著,用椅墊摀住肚子。一見我,就先開口,說今晚不能給你們煮飯了。我問怎麼了?她愁臉說,好像受寒了,拉肚子,人不舒服。

挽我的手來到診所

「你休息吧,別煮,我們外面吃。」我說。

「水果幫你削好了,在飯桌上。」她說。

我應好,就回頭來到桌前,一張日曆紙蓋著一盤子。芭樂,蓮霧,蘋果,水梨,小番茄,都洗淨切好,擺在那裡,貼上保鮮膜。她奉行一日五蔬果,天天提醒我們要吃。我約莫是最聽話的一個,只要她給我就吃。事實上,一年到頭我吃的機會極少,因為住的地方太遠。才吃完,洗好盤子,就聽見腳步聲,不一會兒,看見她赤腳奔來,正要說什麼,就嘩地吐出一灘穢物,再吐,稍停之後,她快步衝到浴廁門口,向地上又吐了幾回。

吐完她漱口,說,「請拌一杯溫鹽水給我。」飲完,她回客廳休息,我留下來清理嘔吐物。

「待會兒來去看醫生吧!」我說。

下樓換好衣服,再上來已見她加了兩件青黑色外套,一薄一厚,還戴上口罩、毛線帽。初春三月,我們並肩走在路上,不見流蘇飛雪。她挽住我的手,走過前頭一條省道,就到了診所。來得早,掛第二號,醫生說是腸胃炎。「可以吊點滴嗎?」她問。

醫生開藥方,說,「好,這部分要自費,等一下請你孫子帶你去注射室。」孫子?

我們一時沒有答話,走出診察室,很快被護士叫喚了去。

掀開一張布幔就是注射室,裡頭枕單和簾子皆橙黃色,床榻上有美術燈,強弱可調轉。針入血管,滴速輕緩。微燈光下,簾子圍起了大半,氣氛轉成玫瑰紅,我站在床尾簾子外,看她靜靜躺著,面容有點蔫,像一片醃漬苦瓜,像一根爐火上不能翻轉的墨炭,還像一隻掉落在花叢中被農藥噴害過的毛毛蟲。拿起手機,我給她拍了照,突然心裡像觸動了什麼。這一動,也感覺肚子有動靜,尋廁所。

我拉了肚子,沒事。

走出診所,轉角處就是南路巿場。據說我自襁褓起,就被帶到這裡,同父母一起做生意。數十年過去,每每走進這裡,聞魚肉腥味,看果蔬雜貨,聽買賣喧聲,我總有鮭魚洄游的錯覺記憶。有的店鋪仍在,有的攤位消失了,而多半是老闆老了,或者換人了。

她吊完點滴,人和精神都好些,就帶我來買糙米。邊走邊說,蘋果在這家買的,素食在那家買的。五斤糙米,問我扛得動嗎?我說行。市場人多,免不了遇見熟人,是一位學舍的師姊。彼此問候過,師姊看我,「這你孫子喔?」

又一個孫子,這次她笑答了,「不,我大兒子啦。」

穿高領黑毛衣,套上連帽棉夾克的我,看起來真的那麼年輕?或是說她變老太婆了?不,更該說的,是她這年紀本應有孫子的。事實也如此,她的外孫女今年都上大學了。

不得不與光陰妥協

回家安頓好她的午飯,說明用藥,我即臥下。傍晚她來,見我在睡覺,好奇地說這人從不午睡的啊,而且睡到現在。殊不知,我已偷偷託小妹去買腸胃藥,並請她幫忙瞞著──我想,我也受感染了。

她再來的時候,見我仍在被窩裡,這才招認了。這一招,她就忙起來,說要買這個,煮那個。我說,「不要啦,你自己都生病,我好好休息一晚再看。」又問她,「你現在怎樣了?」她說肚子還拉。

「吃藥沒?」

「吃了。」

好不容易勸她回去,那晚我卻經歷了平生第一次的上吐下瀉,整個人都蔫了,像寒風中枯乾的草。我畏寒,瑟瑟發抖,可內心是平實的,只因為人在家裡,更因為母親在這裡。我守著夜黑,聽貓兒們低吼聲、叫囂聲,以及後來要求早餐的催促聲,知道天將明了。

晨起,我想上樓去看她,才開門就見她拎一袋早餐回來。「你怎麼自己出門了?」我問。

「人好些了嗎?」她說。

「待會去看醫生。」我說。

「我和你一同去,再吊一筒。」她說。

我們重返診所,掛同一號,一起躺下來,成了同病相憐人。時間隨著點滴分秒消逝,我們間夾幾句話,大多時候沉默。懸吊的黃藥水以固定節奏通入心血,滴滴答答。

時間一滴而下,轉眼間,她從少女走到少婦,從少婦走到初老,從初老走到老婦人。是啊,一向不顯老的她今日已有斑點皺紋,水潤光華早就不再。我印象中那個穿嫩綠洋裝或藕色布裙的美人,不得不與光陰妥協,而笑看人生之自然。

倏忽,她從女兒變成人妻,從人妻變成母親,從母親變成外婆。多少年流轉的是一個個身分,而一個個身分累加起來,就是一個不可替代的身世。我印象中那個怨嘆貧賤日子、等待兒女有成的淚人,漸漸安貧樂道,而觸通佛法之妙諦。

燈下,我轉頭看她,這個被歲月和命運拖磨過而樂觀堅強的女人,蒼髮顯露,第一次覺得該回家了。我離開家、離開這個島太久了,是不是?

而她,從不強求我回來。

客舍似家家似寄,不是我有鴻鵠大志,是她總說那乾燥清淨的空氣適合我的體質。

隔天她來替我刮痧的時候,一邊刮出瘀斑,一邊講著不知說過多少次的話,「我又看不到你,你在那裡一個人就要照顧自己。記得每天要吃五種水果;你們那裡有賣芭樂嗎?」「沒有哦,那至少每天要吃一顆蘋果,法師說吃一顆蘋果就像吃一頓飯一樣,知否?」

「嗯。」我回答。

她用沾有藥油的硬幣在我脖頸上使勁,我不知是太痛,還是又聽一遍她的叮囑,而眼眶模糊了一下。心頭是酸是甜亦分不清,就像今後會是什麼我不知道,連明天會是什麼也不知道;我只知道……

媽,今生今世,我們便是母與子。

●摘自有鹿文化出版《我的肩上是風》

 
 
 
心情札記
 
一起來關心「動物娛樂」
林憶珊(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聯合報
動物平權促進會做影像記錄,初發想時是草創期,所以相當克難,沒錢也沒人,所有執行都靠義工幫忙。幸虧一開始就獲得紀錄片導演郭笑芸的支持,她那時正處於休息狀態,有她加入,我們開始著手策畫,下鄉去各地做田野調查。

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去到一處曾被檢舉虐待動物因而上報的牧場,心想那裡現在應該收斂了,會很冷清吧?至少會做一些改善吧?但萬萬沒想到,該牧場不但毫無反省,還新增更多互動式體驗的噱頭,玩蛇、鸚鵡、袋鼠……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令人傻眼。

過年時,我們重返一個田調場域,目睹業者將一籠籠兔子鎮日曝曬於大太陽底下,毫無遮蔭地供民眾餵食賞玩。我發現兔子們的胸部都劇烈起伏、不停喘氣,而且還有授乳的兔媽媽和牠的孩子,母子一同被展示把玩。我們向業者反應,他們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現在是冬天啊,不會怎麼樣。」由於正值農曆年假,許多遊客攜家帶眷不斷湧入,停車場川流不息,滿滿都是車子。

有了田調的基礎,動平會更加確認,我們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大眾消費這部分做起。回來之後,我們起手規畫「動物不是娛樂三部曲」的製作,換言之,這三部曲的系列紀錄,就是去年一整年度田調的歷程。

還記得志工筱倫寫著:「再怎麼回想,這都是一場令人背脊發涼的噩夢,我離開了,而你們卻一直在那……」是的,牠們會「一直在那」,而且還會「一隻隻不見」。

猶記得本來有兩隻熊,隔年去看,一隻熊不見了,再隔一年,另一隻也消失了;展場的麝香小豬永遠長不大,不知長大的麝香小豬們,可是去了「哪裡」?

在《動物失樂園》篇裡,導演記錄了三位兒童:Life、佳妤以及瑄瑄。可能是家庭從小就尊重生命的關係,在沒有任何劇本與套招之下,他們純真的眼睛與童稚的心,自然流露出對動物處境的關心與洞察,感覺得出那看似溫馨歡樂的動物體驗的「不對勁」。可見兒童時期,是萌發對動物同理共感的關鍵期。

至於《校園行動戲劇工作坊》篇,則透過景興國中老師與同學們好幾周的編排,自製道具與動物交換角色,來感受動物所遭遇的處境。

「動物不是娛樂三部曲」剪輯完成後,我們有幸獲得各界的支持,例如音樂創作人雷光夏挺身為動物獻聲,為預告片擔任幕後配音;作家朱天心與導演侯孝賢也率先響應,於預告中提出他們的看法︰「要是這一代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將來是個英勇高尚、心胸寬廣的人,都應該來看。」「從小開始有人文素養這件事情,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是的,這不僅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動平會規畫全台22場巡迴放映講座,第一站將於12月13日在光點華山首映,藉由影像,我們拋出一個個再自然不過的真相,讓大家共同來思考「動物娛樂」背後重重的問題。

●更多詳情,可上臉書粉絲團:動物不是娛樂三部曲

 
 
 
訊息公告
 
 
 
 
零和貿易?貨幣戰爭?台日韓的日圓狂貶習題
日圓貶值恐將成為複雜習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將持續干擾投資及金融市場。匯率是雙面刃,日本是中國以外台灣最大的進口國,台灣對日本有相當大的貿易逆差。

不確定的大時代,只能把小確幸當飯吃
身處不確定的大時代,才讓人們這麼想要抓住小確幸。無良商人把消費者當成笨蛋愚弄,才迫著大家要變精明;當太多東西讓我們失望,到最後我們只能相信自己。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