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創業者想玩群眾募資?先把智財權搞明白再說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7/30 第10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北美智權網站
 
 
 
 
專利評析 論專利、論產值、論排名 大陸IC設計業仍然差很大?
   
法規訴訟 從生死存亡到笑傲全球 看台灣自行車產業如何「打群架」致勝
   
深入報導 好日子已經結束:總統候選人們,你們的麻煩大了!
   
研發創新 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能倚靠政府嗎?
   
智財管理 創業者想玩群眾募資?先把智財權搞明白再說
   
 
論專利、論產值、論排名 大陸IC設計業仍然差很大?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前陣子IC Insights發布了2015年第1季的全球前20大半導體供應商排名,含晶圓代工業者在內,台灣共有3家廠商上榜,分別是排名第3的台積電、排名第10的聯發科技及排名20的聯電。在前20大的廠商中,有4家IC設計公司上榜,分別是高通、博通、安華高、聯發科技;橫看豎看都沒有中國大陸的半導體業者,這是不是代表兩岸在此領域的差距仍然很大? 表面上的數據看起來是如此,但如果多參考一些統計數 …

 
從生死存亡到笑傲全球 看台灣自行車產業如何「打群架」致勝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電子業正面臨從代工轉型的考驗,但早在十多年前,自行車產業就已為一直追求Cost Down的錯誤策略而嚐到苦頭。但走過死亡蔭谷,台灣自行車產業已成為一手掐住全球規格的制定者,整車出口平均單價增加306%、整車出口值成長295%,靠的就是合作力量大的「打群架」策略!

桂盟企業董事長吳盈進是現任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會長,日前他受邀在電電公會舉辦的「2015協同商務創新論壇」中,分享自行車產業如何利用協同創新的成功典範。吳盈進回顧2002年當時,自行車產業正面臨轉型考驗,因為在台灣製造生產的成本高漲,「台灣廠商最懂的就是Cost down、Cost down、Cost down,成本是降下來了,但是毛利也跟著犧牲了,最後演變成不夠錢做研發、不夠錢去雇用更好的人才,公司的發展因而停滯。」

圖一、桂盟企業董事長吳盈進現身說法,分享A-Team如何協同打出漂亮的勝戰。

圖片來源:吳碧娥/攝影

便宜就能賺得全世界?

桂盟企業1977年以生產鏈條起家,至今已是全球最大的鏈條製造供應商。不過早在1988年的時候,桂盟就遇到留在台南就找不到工人的問題。當時台商西進大陸尚未解禁,「去大陸是找死,留在台灣是等死」,吳盈進的父親吳能明不得已冒著「殺頭的危險」前進大陸發展,算是很早期就到大陸的台商。在那個年代,大陸的土地、人工都很便宜,父親告訴吳盈進,「只要便宜就能賺得全世界」。身為桂盟企業的第二代,吳盈進退伍後就被派駐在大陸,吳能明毅然決然把台灣工廠全部關掉,舉家遷往大陸,只剩下守衛、物流和會計服務台灣的客戶。

自行車的兩大巨頭巨大(捷安特)和美麗達赫然發現,當桂盟身為台灣鏈條產業的龍頭,都為了成本和人力問題選擇遷廠去大陸,還有哪些供應商會接連出走?供應鏈紛紛出走無疑會影響到自行車群聚的穩固性,這個問題引起了捷安特和美麗達重視,可以說是成立A-Team的緣起。

吳盈進回頭看,認為當時桂盟這個決定是錯誤的,只想到怎麼降低成本,卻沒有想到「成本下降是有限的,價值的提升是無限的」。在這個過程中,桂盟只追求效益驅動的極致化,卻沒有思考還能在這片土地創造的價值,以及如何為產業加值。捷安特和美麗達原本是王不見王的死對頭,甚至天天上演搶客戶的戲碼,但面對未來台灣自行車產業該何去何從的時候,兩大龍頭終於願意坐下來面對面談談,該如何去異求同。

「協同商務創新」是台灣電電公會一直在推動的核心理念,強調借鑒企業之間的成功經驗,透過產業群聚促進合作升級,而自行車正是台灣產業協同合作的典範。吳盈進將「協同」這個概念稱之為「打群架」,「A-Team」取自於天龍特攻隊的名字,意味著面對困難需要協同合作,才能完成任務。捷安特和美麗達發起的「根留台灣」,說穿了就是帶著上下游廠商一起「打群架」。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38期:從生死存亡到笑傲全球 看台灣自行車產業如何「打群架」致勝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瀏覽《北美智權報》第138期

訂閱《北美智權報

 
好日子已經結束:總統候選人們,你們的麻煩大了!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處在人口結構轉折點的台灣,即將在2016年迎來第一場人口負債期的總統大選。因為民間消費不振、投資大幅衰退、以及公共債務飆升,展望未來台灣其實已經沒多少選擇。這不僅會是新任總統當選人的考驗,也是所有台灣人必須共同面對的一道關卡。

2008年11月4號,歐巴馬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不過他當時可能雀躍不起來,因為前任總統小布希留了一個經濟大蕭條的爛攤子給他。2008年美國道瓊指數跌破萬點,美國進入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景氣衰退,失業人口從不到700萬,飆升到1500萬以上,而且許多聯邦州已經出現嚴重債務問題,像是美國西岸的加州,多次宣布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十多個州財政危機程度甚至更加嚴重,美國經濟經歷長期的房地產泡沫侵蝕,金融業和許多企業債務累累,高油價傷害民間消費,人民被房貸壓到喘不過氣來,美國隱藏多年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歐巴馬上任後,一年內全部大爆發。2009年3月,道瓊指數只剩6000點,美國聯準會(FED)被迫啟動前所未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拯救美國經濟。

圖1:2008年道瓊工業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圖2:2007年至2009年美國失業人口

資料來源:www.tradingeconomics.com

實施量化寬鬆一次不夠,聯準會又做了第二次,甚至最後做了第三次,於是歐巴馬成了美國歷史上舉債最多的美國總統,但當時他也無可奈何,因為2008年美國的人口結構面臨長期的人口紅利轉人口負債,地方債務惡化,炒房泡沫破裂,舉債救經濟是不得不採取的對策。

圖3:1981年至今美國聯邦政府負債金額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圖4:1950~2020美國人口結構

資料來源:聯合國

圖5:1950~2030台灣人口結構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但這樣的場景,似乎不只出現在美國。2015年,台灣也開始進入長期的人口負債結構,2016年勞動人口比2015年少7萬,2017年比2016年少8萬,2018年比2017年少10萬,一年比一年減少更多。勞動力轉變成受扶養的高齡化人口,這是55年來台灣再度面臨人口負債結構的悲觀時期......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38期:好日子已經結束:總統候選人們,你們的麻煩大了!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瀏覽《北美智權報》第138期

訂閱《北美智權報

 
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能倚靠政府嗎?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隨著大陸政府開始扶植本土的「紅色供應鏈」,台灣面臨在全球供應鏈地位下滑和訂單流失的雙重威脅。大陸是世界第一的製造強國,雖然現在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但同時也是最可怕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台灣隨時處於被取而代之的風險中。來勢洶洶的紅色供應鏈背後有大陸政府可以撐腰,台灣製造業應該把希望寄託於政府的產業政策嗎?

製造業是台灣實質GDP成長率主要貢獻者,過去台灣生產的電子資通訊產品在全球價值鏈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近年來國際競爭激烈,台灣在全球代工製造優勢逐漸喪失,從1990年占全球出口比率2.6%,2013年降至2.1%;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卻從1.9%升至17.5%;南韓也從2.5%成長至4.1%,在此消彼長的趨勢中,更顯出台灣製造業產品出口競爭力下滑的警訊。

出口國家過度集中 全球供應鏈地位亮紅燈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顯示,2014年台灣前四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香港、美國、新加坡,這四個國家地區合計就占57.4%,出口集中度高於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進一步檢視出口產品,光是積體電路、石油製品、液晶裝置、發光二極體,這四大出口產品合計占比為36.5%,台灣出口貨品過度集中,同樣遠高於我們鄰近的競爭國家。

雖然2014年中國大陸仍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但同一時間,大陸工業已占GDP的35.85%,增加值達到人民幣22.8萬億元。在2013年的時候,大陸製造業產出占全球比重達到兩成(20.8%),而且已經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國地位。在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大陸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去年中國共有100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連續兩年成為入選企業數僅次於美國(130多家)的第二大國,其中有56家正是製造業者。當我們最仰賴的經濟出口命脈,本身就是世界第一的製造強國,台灣又怎能不隨時身置於被取而代之的風險之中呢?

圖一、 2001∼2012年中美日德四國製造業增加值變化

圖片來源:中國工信部規劃司

圖二、2014年大陸製造業表現

圖片來源:中國工信部規劃司

同業競爭激烈 台灣製造業最大困境

根據經濟部在2014年第三季進行的「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報告」,台灣製造業經營所面臨的外部困境,主要因素為「同業競爭激烈」、「原料成本提高」和「勞動成本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同業競爭激烈雖是各產業別都會遇到,但資訊電子工業受到的干擾最嚴重,高達75%的受訪業者身陷此困境;而資訊電子工業面臨「國外市場需求減緩」的比率也超過四成,受到出口市場減少的衝擊,明顯高於其他三大業別。

表一、台灣製造業的營運困境

資料來源:經濟部「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報告」(2014年第3季)

競爭>合作 台灣零組件訂單被紅色供應鏈接手

近年來,大陸政府為了扶植本土半導體和其他電子零組件產業,包括台商在內的外商,不是被要求當地化,就是被迫加入紅色供應鏈,因為大陸政府規定在當地採購零組件的比率必須達到30%,讓原本來自大陸的零組件訂單逐漸流失,轉而向大陸本身的供應商採購。資策會MIC在去年就曾提出警告,過去與台灣合作密切的微軟與英特爾,近來已開始向中國靠攏,從微軟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到英特爾積極扶植比亞迪、龍騰、京東方等紅色供應鏈,將對宏達電、華碩等我國品牌大廠構成強大壓力,進而全面衝擊台灣零組件產業。

即便台灣業界現今普遍仍以正向樂觀的思維看待紅色供應鏈衝擊(請見表二),認為大陸廠商目前掌握的只是低階產品領域,但也不得不承認紅色供應鏈已逐步侵蝕MIT的地盤。中國國務院剛正式公布的《中國製造2025》中,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在在要強化大陸供應鏈的自主供應能力,不僅會直接影響台灣產品的大陸市場,甚至將危及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請參考本期另一篇報導「《中國製造2025》出爐 台灣廠商看著辦!」)。台商若想要突破這場紅色獵殺,恐怕只能朝更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鏈邁進。

表二、台灣科技大老看紅色供應鏈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

中國政府雖有資力與決心來發展,但半導體還要靠技術,而台灣的技術持續進步,中國要趕上並不容易。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

全世界只有台灣用「紅色供應鏈」字眼,他認為,競爭與合作將會同時存在,不要對中國大陸以對立的角度看。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

電子業挑戰一直都存在,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避免趨勢,廠商該做的還是想辦法提升競爭力。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

中國紅色供應鏈以低價搶市,只是短期現象,未必代表能夠長久存活。,市場很公平,有實力的廠商,再惡劣的環境都能做得好。

正崴董事長郭台強

要如何從紅海跳到藍海,是目前主要的市場策略,中國非唯一主要市場,應該放眼歐美,才能搶足商機。

矽品董事長林文伯

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要面對全球市場,不是靠補貼就可以解決。他建議,政府能充分開放兩岸投資合作,充分開放兩岸的競合關係。

資料來源:各媒體 北美智權報/整理

【本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第138期:面對紅色供應鏈,台灣製造業能倚靠政府嗎?

本期推薦閱讀:
《中國製造2025》出爐 台灣廠商看著辦!

 
創業者想玩群眾募資?先把智財權搞明白再說
李俊慧/中國政法大學特約研究員
「�蛚畛鬖n,可不要裸泳;優衣庫免費,但別去亂搞」。創業者參與�蛚狾p果不「留一手」,就只能被山寨廠商或�{品「上下其手」。對於創業團隊而言,參與�{品�蛚猁漲P時,應該提前做好一些智財權部署或商業秘密保護,否則,很容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