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Big)這個詞首次套用在「資料」(Data)之前,許多企業組織過去主要的努力方向是如何讓他們所擁有的資料具有意義,但是在過去五年以來,對資料的焦點開始轉向。在今日,關注的議題不再是擁有更多的資料,而是如何將資料轉換為洞察,並且這樣的洞察能夠真正對企業帶來價值。
近幾年「海量資料」(Big Data)除了引起熱烈的討論外,在這股風潮的推波助瀾下,許多資料分析的工具推陳出新,均號稱可以解決「海量資料」的問題。然而「海量資料」(Big Data)在某方面來說,是一個容易引發錯誤論戰的詞彙。例如有的人會爭論企業內部的資料尚不足以稱作海量資料,與海量資料相比只能稱作中量資料或小量資料,不需要用到海量資料的技術。也有人開始預言「海量資料」(Big Data)這樣的詞彙在三年內會消失,未來將走向「資料總動員」(All Data)。這些言論都有點失焦「海量資料」時代所帶來的卓越貢獻,它背後揭露的意義是,在資料的數量、成長速度及多樣性均超乎過去想像的時代下,工具與技術的創新讓我們仍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它們,可以更快速地進行分析,更廣泛地比較資料,獲取更勝以往的深入洞察。同時,不同的成功個案也讓每個企業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是否真的有善加運用資料,將資料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如前面所述,有鑒於「海量資料」一詞較不易直接帶出背後的意義,因此筆者將以一個較為中性的複合詞彙「資料+分析」(Data & Analytics,以下簡稱D&A),來表達正視資料,並結合分析技術以產生洞察的意涵(Data+Analytics=Insight)。只論述資料的量如何巨大,或是分析技術如何先進,都容易偏頗向某一邊。資料如果沒有經過適當地蒐集與整理或是資料不正確,要做完善分析是不可能的。即使已經取得所需要的資料,並且也妥善整理過,如果沒有好的分析方法,分析的聯想力不夠,分析的目的不夠明確,也將無法創造資料的價值,更不用說會有任何深入的洞察。D&A此一複合詞彙能兼顧資料與分析這兩者,作為面臨「海量資料」時代一個持續的提問:
●想要運用D&A帶來哪些效益?
●是否在目前的策略使用D&A?
●如何將D&A整合到企業流程?
而這樣思惟方式也將對企業帶來創新及更具行動力的洞察。本文將談到目前全球業界使用D&A的現狀,提供國內企業在推行D&A時有所參考,並提到採行D&A思惟方式對會計審計專業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業界D&A運用狀況
為了更具體瞭解D&A的機會與挑戰,KPMG International分別在2013與2014年對全球主要公司(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者)的執行長與財務長進行D&A相關議題之訪查。本文將就其中幾項統計資訊予以分享。
D&A的運用方向
在2014年的調查顯示主要公司對D&A在一般運用與推動策略上的看法。當詢問受訪者「什麼是您的公司在接下來的三年內計劃運用D&A的三個最重要的方向?」時,前三名分別為「提升公司績效」、「改善客戶體驗」及「連結風險及績效」。這顯示當公司準備在接下來的三年設計與推行重要或策略的改變時,D&A的方案將能用來協助加速改變,並透過量化它們,而能讓企業可以清楚地掌握與承擔更多的風險,並且能夠有效控管對客戶的影響。
D&A可帶來的價值
當在2013年詢問受訪者「什麼是您感覺到使用D&A的主要效益?」,多數企業較聚焦在能以更優越的速度來分析資料(即作相同的事,但是更快速),而不是有機會去拓展或銳化企業的洞察。近80%受訪者認為以更優越的速度來分析是主要的好處,相對來說,僅65%預期能從中發現過去未曾發現的洞察,另則有59%希望能達到更細微的洞察。顯示當時有許多企業尚未完全掌握D&A所帶來的價值。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15.7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