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陣子,Uber(優步)或類似應用程式異軍突起,對全球愈來愈多城市的傳統計程車行業造成巨大衝擊。傳統計程車行業向政府提出抗議,各地政府反應不一,多數不知所措。至於Uber作為一家新興企業,則利潤扶搖直上,銳不可當。這又是一個互聯網經濟的典範創新。Uber之所以對傳統計程車行業造成衝擊,就是汽車供求雙方通過手機進行配對,讓已有車和想搭車的「同路人」,通過付費交易實現優質的「順風車」服務。其實,早在Uber出現之前,許多交通繁忙的城市就有人想出「共乘」的點子,政府也鼓勵,只是沒有互聯網,撮合的範圍較小而已。
隨著互聯網及手機的普及,共贏作為一種驅動力,開始給世界帶來不斷的驚喜與衝擊,舊有秩序與經濟模式漸漸不得不面臨轉型或被迫出局。Uber撮合車輛之外,還有Airbnb讓全球各地的人把自家閒置的房間變成舒適貼心的民宿;還有BMW,推出了Drive Now,讓用戶可以搜尋附近可用的車輛租用,甚至用完停在任意地方而不必歸還原處。最近上海又開始流行一種手機小程式,可以讓人在回家路上順便送外賣—在回家的路上路過的店舖幫隔壁因照顧小孩而無暇分身的鄰居帶一份外賣,或是上班路上為同一座大廈的用戶帶一杯咖啡……,凡此「舉手之勞」都可以從店家那裡得到一定的回報;店家和用戶還可以根據你的服務品質為你按讚評價。
這些,都可視之為「新經濟」,不僅可對傳統經濟理論提供新而有生命力的精彩內涵,而且也將對所有的管理部門即政府構成管制上的新挑戰,考驗管理部門人才與政策的素質。
此處先談對經濟理論的影響。
一、首先,再度驗證了新科技或創新對於創造出「新需求」的重要。
經濟增長一靠供給,一靠需求。需求除了來自於(一)常態性需求(隨人口及人均所得而變化)、(二)矯正性需求(為矯正以往的錯誤,如環境破壞,而產生的投資支出)、(三)破壞性需求(主要指戰爭),此外,最健康的需求無疑就是「創新性需求」了。
近年來,創新性需求最好的例子,硬體方面就是智慧型手機,軟體方面就是「互聯網+」。Uber作為「共享經濟」的典範,明顯地,為社會創造了很多在GDP中都還來不及計算進去的因新需求而生產的「新交易產值」。
二、「共享經濟」的出現,也打破了資本主義演變以來一貫對「物權」的強調。「結盟」與「分享」的概念,模糊了「物權」與「使用權」的邊界。
結盟的概念容易理解,例子也多,只要你試用過Groupon這類團購網站,就知道原本不認識的用戶通過互聯網結盟,就可以獲得與商家議價的籌碼。在結盟中,原來屬於各自的產權為了使「使用權」的極大趨向於「化私為公」;「共乘」與Uber同樣是一個將物權「化私為公」的例子。
三、經濟學中,凡物(或勞務)的生產必有成本,因而必須索價,成本高,則索價高。但「共享經濟」的「邊際成本」極低,甚至低到可以忽略。
就汽車與房子而言,固定成本早已投入,但閒著還是閒著,空著還是空著,如今有「互聯網+」可以讓這些原本「閒置」的資源獲得使用,使「供、需」雙方均因此共享其利,何樂不為?換言之,Uber、Airbnb、Drive Now等應用軟體使人願意盡「舉手之勞」,完全是因為「舉手」之「勞」的邊際成本太低,但因而所獲得的回饋卻不少。
四、最具顛覆性的一點,是它讓傳統微觀經濟學中「市場經濟」的最大優點──資源優化配置,獲得了「升級」。
傳統的資源優化配置中的「資源」,絕未想到還可以包括到那些大量的、閒置中的的資源,如今這些資源全因「互聯網+」而被「叫醒」了,真正實現了「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的最佳境界,故可視之為市場經濟資源優化配置的「升級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