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從「心」出發 超越機器人老闆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兩位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NOVA情報誌】帶你進入多采多姿的3C世界,每週主題深入探討,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的電腦與數位產品資訊!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6/29 第29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從「心」出發 超越機器人老闆
避免讓人才到此一遊 老闆RPG 留住TOP的心
 
從「心」出發 超越機器人老闆
文/陳佑寰
曾經在一間酒吧,聽到一個中文很流利的老外說:「這裡應該是social聊天的地方呀!怎麼每個人都對著手機滑來滑去?」人類的生活習慣會隨著科技發展而改變,捷運車廂裡乘客人人搶當低頭族的一幕早已不是新鮮事。將眼球拉近到手機螢幕,發現大都是即時通訊交談的對話框串聯在一起如同漫畫一般。現代人喜歡聊天,但不是傳統中的定點見面用「嘴」聊天,而是行動中遠距離用「手」聊天。

不管是在Line私下聊天,還是在Facebook公開聊,大家都討厭「已讀不回」,希望獲得對方回應。幾句話、一張貼圖、按個讚,怎樣都好。至於回應的對象是誰,似乎沒那重要,例如當你敲著手機問:「晚上要跟心儀已久的女同事見面,不知道要約哪裡吃飯比較好?」竟然有人知道你在哪裡而提供神回覆:「她應該會喜歡OO,XX街附近的##餐廳還不錯,有圖有連結⋯」,誰管那個回覆者是不是你的朋友,還是一台機器人。

Robot Talk夯商機

臉書(Facebook)於今年(2016)的F8開發者大會宣布在Messenger平台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bot),並釋出API供研發者開發各種聊天機器人,可促進商家與消費者的溝通。過往消費者對商品有任何問題可打0800電話向客服人員詢問,而聊天機器人具有人工智慧可取代客服人員,對眾多「隨手比畫」的簡訊問題提供客製化的回覆。

Google也於今年5月19日的I/O大會發表語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及以此技術推出的智慧管家Google Home,讓人們「出一張嘴」就可以叫機器人辦事。許多廠商正在研發各種聊天機器人的方案,可以作多元應用,最重要的是它有人工智慧可以自動學習改進。機器人聊天的內容可以是插科打諢、回應日常民生問題;也可以是討論關於理財、法律等專業知識。隨著機器人持續發展,人們更關心它能提供什麼樣的內容服務,只要言之有物,敏捷好用,就不在乎它是誰。目前最被大家熟知的機器人應該就是Google旗下DeepMind團隊所開發的AlphaGo,它動腦下棋不聊天(應該說它是透過棋子對弈來跟對手聊天),今年3月間5戰4勝打敗世界圍棋棋王李世,將人工智慧的發展推上更高的境界,令人讚嘆。

聊天機器人就像電影鋼鐵人的人工智慧助理J.A.R.V.I.S.(Just A Rather Very Intelligent System)不僅可以聊天,還能提供解決許多疑難雜症的建議。如果未來我們每個人都「訂做一個它」,有一台聊天機器人,就可以很宅,但不很窄。它能叫我們起床、訂餐、開車,陪我們散心聊天,幫我們找資料、回答各種問題,還能幫我們工作。有了一個它,哪還需要想關鍵字用Google搜尋?哪還需要下載這麼多功能性App?哪還需要辛苦談戀愛?哪還需要老闆、員工?看起來真是一個美麗新世界。但有了這個它,又哪還需要⋯⋯我們呢?

行銷、理專、律師 怕被機器人取代

聊天機器人的推出首當其衝的是客服人員,關於商品與服務的各類問題其實可透過電腦分類模組化,人工智慧的引進還可改善對話內容,做到因人而異入境隨俗的客製化。如果說客服是屬於銷售後的行銷,行銷就是銷售前的客服。特別是在現今社群行銷與數位行銷蓬勃發展的時代,透過數位人際網路獲得好關係與好口碑是商家行銷的勝利方程式。藉由聊天機器人的引進,商家可在社群網站與行動通訊中即時回答使用者各種問題,就像好朋友一樣,有問必答,一來一往開啟好幾個對話框,更加深與潛在客戶的關係。平日建立好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讓客戶買東西就像聊天對話一樣自然發生,由行銷導引出銷售。此猶如足球賽一直不停地進行小組短傳,最後再臨門一腳破網得分,尤其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結合使用者個資、瀏覽紀錄、消費習慣及地理位置等資料的大數據(Big Data)進而利用聊天所獲得的動態資訊,綜合運算後簡單輸出,更可發揮精準客製化的威力,有系統地經營品牌社群,機器人大軍則可降低管理與營運成本。

金融業的理財專員也是在做行銷,只是商品限定在較為複雜難懂的金融商品。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的發展,機器人理財也成為近來熱門話題,金管會於今年5月17日發布的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就提到機器人理財顧問提供民眾線上理財諮詢與服務是現今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

讓 law變成code 杜絕人性貪婪

實務上如瑞士銀行(UBS)推出智慧財富管理,標榜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及分析師團隊為客戶提供專屬的投資建議、全天候自動追蹤客戶的投資組合、並提供個性化的即時通知及專屬的研究報告等服務。過往由銀行理專推薦連動債、TRF等衍生性金融商品時,常發生不當行銷的投資糾紛,例如:在連動債實際銷售的過程中常見:意圖賺取業績獎金的理財專員頂著童叟無欺的銀行招牌,將爬滿密密麻麻的數字與法律文字而深奧難懂的連動債合約文件,舌燦蓮花地包裝成其口中所稱「就跟外幣定存一樣」的金融商品,卻未確實做到認識客戶、使客戶了解商品內容以及明確告知風險等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於是貪婪的人性如風吹草偃般促成各種投資交易百花齊放,等到大如雷曼的巨人倒下後,已領取高薪分紅的肥貓早已脫身,就看誰倒楣成為最後的苦主。

倘若引入理財機器人,除了可降低交易手續費之外,政府還可要求業者須將法律所規定的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寫入機器人的程式中,讓 law變成code,由機器人確實依規範照表操課,分析客戶的風險屬性,推薦適合的金融商品,以及詳實且不誤導地提供金融商品的優劣資訊,以利投資人作出適當的決定並降低銀行自利的道德風險。將來如發生投資糾紛,亦可自機器人調取完整的行銷與交易記錄,作為紛爭處理的參考。

第一位律師機器人Ross現身

人工智慧機器的發展也動到律師頭上。美國一家規模超過9百名律師的事務所BakerHostetler表示將啟用機器人律師來協助處理與破產相關的事務,其所聘用的機器人Ross是由位於矽谷的一家新創公司Ross Intelligence所研發,可處理實務上由初級律師常處理的文件審閱調查與法律研究等工作。Ross機器人先從破產法下手的原因,據傳是因為這是不太會被景氣影響的法律領域,因為破產總是在發生。英國法學教授Richard Susskind所寫的「明日世界的律師」(Tomorrow's Lawyers)一書闡述現今錢少事多的經濟現實、市場自由化、以及資訊科技的進展將大幅改變律師的生態。在律師處理的訴訟案件與交易案件中,文件審閱調查與法律研究等子項目其實可被切割出來,再外包出去給成本較低的非律師人員或是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來處理。而一些日常生活會遇到的法律問題,不一定要由律師專人回答,也可由人工智慧來代筆答覆,此可促進人民司法接近權(access to justice)的實現,讓高高在上不知所云的法律除魅化,成為簡單易懂的遊戲規則。

嚴肅的議題 用聊天來省思

由上可見,機器人的崛起對許多行業都將形成不小的衝擊,包括員工失業及產業結構改變,可說是一種典範轉移(Paradiåshift)。我們如果選擇跟恐龍一樣,處變不驚,以拖待變,可能走向滅亡。至於該如何轉型應變,則人云亦云,尚無正解。其實這類生存問題不見得要有標準答案,有危機意識才能尋求突破,化危機為轉機。最近因政黨二次輪替,「轉型正義」又成為熱門議題,過往不正義的歷史事件固然需要平反,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不正義,亦須及早規劃轉型應變。談正義,有點嚴肅,還是輕鬆一下,讓我們從2個律師在bar的聊天對話來省思。

律師甲:「上次經過三角公園時,發現那家bar已經倒了,可能是受到這波不景氣的影響。」

律師乙:「太可惜了(哭臉符號)真懷念以前在那裡一起跟bartender喝酒聊天的時光呢!」

兩個律師用Line在對話聊天(也許將來變成跟機器人在聊天),他們曾是同一間知名律師事務所的同事,後來各自經營個人事務所。

那家bar位在老東家事務所附近,是一間小小的英式酒吧,隱身在西華飯店的後巷內。2個同事在1個禮拜裡的2、3天,下班後回家前,會走個5分鐘到那家bar聊天,當然包括:說老闆的壞話。那間bar有的是一個吧台、一個酒保(bartender)、一個廚子、和幾個穿著襯衫剛下班的客人,它提供了酒飲、餐點、音樂、還有「輕鬆」!

「下班後到老地方喝一杯怎樣?」放假後的禮拜一,心情難免有點blue,「好啊!」達成共識後2個律師就一起出發了。些許酒精的揮發,伴隨著Blues的音樂,「法人」很快就解放為「自然人」了。這時最能體會民法第1條:「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在日常生活中,哪需要煩惱那麼多法條?跟著習慣法理走,無入而不自得!

bar其實就是指吧台。人們喜歡坐在吧台旁,因為可以跟酒保聊聊天。「我今天的心情全寫在臉上,你說該點什麼呢?」「Blue Martini!」一個好的bartender會察言觀色,聽客人發牢騷,推薦好酒,還會提供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意見。也許沒什麼建設性,但總能舒緩客人一天的壓力。

同樣源自於英國,bar也代表律師的意思(例如律師公會的英文就是bar association)。這是因為在法庭中有一道用以區隔旁聽觀眾的欄杆叫做bar。剛開始bar泛指法官與律師,因為他們都在bar的同一邊,後來則專指律師。身為bar(律師)的一員,他們兩位不太喜歡在bar(酒吧)中揭露自己的職業。「這位先生您是做什麼的?」「我是個文字工作者。」「平常都寫些什麼東西呢?」「沒什麼,只是把吵架的話寫得好聽一些!」法庭裡的bar「區隔」了法律專業人士與門外漢。對一般人而言,法律是艱深的符碼,而坐在台上法官寫的判決,則宛如難以理解的神諭,需藉由在bar同一邊的律師解碼後詮釋給當事人聽。但酒吧裡的bar,則象徵了一種「聯結」。在bartender的穿針引線下,吧台上的客人可以把酒言歡,天南地北地聊,暫時拋開白天工作的煩惱。

酒吧裡的bartender如果被機器人取代,還會有客人想去那裡喝酒聊天嗎?待在辦公室裡跟自己專屬的機器人聊天不就好了?但感覺似乎就是不一樣,好像少了一味,也許就是「人情味」。這就是具有感性與理性的人類與機器人的不同,需要跟活生生的自然人尋求聯結,尋求真實的感情慰藉。而律師如果只能機械地適用法律蒐集證據,很快地就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好的律師其實也像bartender一樣,傾聽客戶的疑難雜症之後,不僅要像心理治療師安慰客戶,還要依個案狀況綜合分析並建議適當的因應策略,猶如調配出適當比例的雞尾酒。客戶需要的律師不是只能解決法律問題,也要能了解當事人的心理與需求,給予體貼的關照。

面對機器人的崛起,還是有賴人們的原力覺醒去深思因應,與其擔心被取代而抗拒,不如積極轉型應變,律師及各行各業都要當心(本文作者為開業律師)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避免讓人才到此一遊 老闆RPG 留住TOP的心
口述/劉威麟 採訪整理/林佳諄
創業蔚然成風,年輕世代平均每2年跳槽到其他工作崗位,尤其專案管理類型的工作,員工執行專案一般擁有高度自主性,合作過程中與客戶建立起良好情誼,或許就出現被挖角的情事。許多企業都會要求員工到職時簽訂「競業禁止條款」,即未來若離職,在一定期間內不得跳槽到同行工作。企業為了競爭優勢,防止自己所栽培的員工,在職期間累積經驗後,竊取公司機密、客戶資訊,之後跳槽成為競爭對手或自行創業。然而在創業風氣盛行之下,即便暫時留住人才的人,人才的心又該如何收服?

競業禁止條款 留人留才留不住心

所謂《競業禁止條款》,即競爭行業的禁止。法律保障人民的工作權利,同樣也維護企業間的公平競爭,因此在員工進入企業時,會簽定《競業禁止條款》,規定離職後的一段期間或區域內,不得從事競爭關係之業務工作,而在此期間內,雇主須提供合理的補償。不少職場新鮮人為順利謀職,面對各類契約常選擇「簽了再說」;而企業自身所訂定的條款是否在合理範圍內,也常衍生出後續的法律糾紛。不久前,才聽聞某企業在合約的範疇內向前員工提告,最終仍宣告失敗的案例。

原則上,企業在擬定競業條款時,應注意下列2點:

1. 離職後競業禁止之期間、區域、職務內容及就業對象,不得逾合理範圍。

2. 離職後競業禁止之補償措施,應具合理性。

以我個人經驗為例,和公司員工簽訂競業禁止條款時,期限多為半年,半年的時間坦白說並不長,卻也曾發生過員工帶走客戶資料後離職,自立門戶和原公司打對臺的情形。由於該員先前擔任業務,與客戶是第一線的關係,在情感的「交陪」上較具有優勢。後來這名員工獨立向外接案,同樣一個40萬的案子,他對客戶掛保證:「相同的價格,我自己可以做得比之前我所待的公司更好。」結果他自己拿20萬,剩下的20萬包出去給別人做。也就是說最後客戶得到的成果,是用一半的成本去完成的,可想而知,這樣成品會好嗎?

叛徒成功的蝴蝶效應

仔細分析該員背叛前東家的行為,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做到了2件事:1.帶走客戶;2.為其他員工樹立了一個「榜樣」。短短一個月之內,他賺到比原先多10倍的薪水,令人稱羨,其他在團隊裡聽話打拼、默默付出的員工,會怎麼想?嚴重一點,將可能引發群起效尤的後果。

離職員工洩漏前東家小秘密,想要降低這類風險很難。我們也曾試圖採取法律途徑,與律師研究過是否提告,然而向客戶尋求相關證據資料時,客戶卻因與該員建立起的私交情誼拒絕提供。這對公司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傷害。對外,我相信我們公司的成品絕對不比業務外包的成果差,然而公司的形象卻已因事受到影響;對內,恐為其他員工樹立了效仿的榜樣,情感上多少也有些受傷。這樣的勞資糾紛,儘管最後提告成功,長時間的訴訟,也會影響商譽。因此對於這樣的員工,我通常只會寄存證信函,最後選擇淡忘他。

掌握員工生態圈80:20成關鍵

一個公司內部存在各種員工,大致可分為3類:

第1種是很Top的明日之星,其特質為自主性較高、會自己拚、熱情且學習能力很強,在工作初期非常積極、渴望學習,當他覺得學會了、夠了,便會慢下腳步,但他不是在偷懶,而是在計劃下一個階段要做的事。

第2種則是屬於工作能力比較Bottom、平庸的人,儘管工作能力不是特別突出,卻能在公司裡穩穩地待了10年以上。以目前高流動率的環境來講,在一間公司待10年是比較稀有的事,而在職場生態中,的確需要像這樣的人,來做一些例行公事,他們就像公司的記憶體,公司不能沒有他們。

第3種人則是工作能力尚可,表面上看起來雖不像top揮發性那麼強,但稍微訓練一下便可以進入軌道的人。

一般而言,第3種人占公司的80%,雖然位居中間者,卻扮演能讓公司繼續運作的要角。剩下的20%則由比較極端的Top與Bottom之人所構成,嚴格說起來,這類少數人掌握了公司的未來。公司透過Bottom的人維持著記憶體,而工作能力非常優秀的Top之人,他們的野心、熱情、高自主性則可以帶領團隊的運作。

MVP員工潛在風險

至於,員工自主性越高,是否忠誠度就越低呢?我認為不一定。

首先,我認為「自主」有2種類型。一種是員工會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透過負責及完成這個工作,將融入「團隊」視為一種滿足,從中獲得成就感。這樣的員工打從心裡覺得「從團隊中獲取能量,完成分內工作,甚至幫助別人的感覺很好」。另外一種自主是,員工認為自己是個超級巨星,就像籃球隊裡的MVP,在球賽時,與其把球傳給隊友,不如自己射籃得分。這類員工的成就感是來自於「個人戰績」,對他而言,同事可能更像競爭者。兩者的差別在於,其自主是不是融入在「團隊」裡面,忠誠度就有顯著不同。

我認為,「忠誠度」這件事,現在看來已經不是對老闆忠誠了。忠誠度指的是對這個企業組織的忠誠,這個企業其實就是整個「團隊」。每個人對企業的忠誠度有高低差別,然而企業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其忠誠度衡量於對企業共同體融入的程度。現實中,的確存有自主性高,忠誠度也高的人,這樣的員工通常會想辦法融入在這個生命共同體中。反之,有些人自主性高,忠誠度低,則是因為他根本不想融入在這個環境裡面。在整個公司生態中,20%掌握公司未來的人,正包含了這些高自主性的員工,他們的確迷人、具有魅力,然而同時也相當危險。

複製不來的企業優勢

儘管有「競業禁止條款」的保護,員工跳槽變成競爭對手、自立門戶的問題仍然存在於企業中。許多管理者不免開始思考:企業在授權客戶名單、公司重要機密給員工的權限的尺度該如何衡量?

針對這點,我依然相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由於每次業務會議,我都要看客戶名單,需要同仁協助整理,此外也會有人幫忙開發票,這些同仁一定會看到我們公司最重要的客戶名單。這些名單若由我保護著,根本就難以請他們來分工處理協助各項事項推展。

可是我有個名言:「哪怕創意偷得走、客戶偷得走,取得創意跟取得客戶的核心能力,卻是偷不走的。」儘管員工帶走了客戶、取走了創意,我仍舊相信我與我的團隊可以再翻新一個版本,打敗舊有的創意,奪回客戶的心。在這樣變動的環境中,我將我們的專注放在未來,而不是放在過去,過度保護我們自己。

「內部創業」留人才

一般企業透過教育訓練,提高員工忠誠度。然而,我認為「內部創業」更能抓住那些在Top階層、高自主性的心。

創業風氣盛行,企業為了留住自己的競爭優勢,培養人才、留住優秀人才都得來不易。企業防止自己淪為「人才製造廠」,除了提高員工福利、薪水,鼓勵員工「內部創業」,更要能抓住20%的Top等級員工的心。讓員工自己可以在內部創業,經營一個品牌或者讓他自己做一個專案,過過當老闆的癮,在這點防止他自己創業、提高忠誠度就有某種程度的影響。

我自己本身有在鼓勵員工做內部創業,只是員工不太有興趣。這可能是人格特質的關係,有些人會覺得「我要待在自己的事業體系裡面,我不要到別的環境。」但我相信應該有些人會喜歡。小公司可能效果不大,對於大公司而言,若成立一個新創事業部,或許會有人有興趣,就可以留住那些可能本來想要出去開公司的員工。對員工本身,留在公司內部創業,可以不用花額外的資源、時間成本,而是利用公司現有的資源,做出成就感。而對於企業,提供內部創業,降低員工自立門戶、也能拓展企業品牌,探索新的商業機會。

我了解相關的教育訓練是要讓整個團隊更親近,然而有一些人光憑這些東西是買不動他的,而且現在創業風氣太興盛了。像這樣高度成長的員工,要求他參加教育訓練增加向心力,對他們來說不見得有用,倒不如順著他們的毛來梳,透過內部創業,拉攏他的忠誠度,留住人才。

既然擋不住人人想創業的夢想,更不希望在未來自己的企業淪為「人才製造廠」,縱使法律上有《競業禁止條款》的護航,對於那20%的Top階層員工而言,他們更想勇於挑戰自己,層層的束縛、把關、條款,對他們而言反而是降低了對企業團隊的向心力、忠誠度。透過內部創業,讓他們盡情地在自己的球場上得分,成為帶動企業團隊的MVP。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6年6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