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當看好、看差,至今仍看法兩極。看好的說有著「新常態」,看差的數著老問題,但兩者有一個交集點:貨幣。看好的看差,都盼著有一個「寬貨幣」,其次都以新春前後的降息、降準,來作為經濟走好走差的判斷理據。貨幣的寬鬆與緊縮對今天的中國經濟來說,確實是關鍵中的關鍵。不說遠了,僅說習李登台以來這兩年,對經濟的調控,主要就是以貨幣工具來展開的。在目前經濟下行之勢未止時,貨幣鬆緊更被視為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重要指標。
也因此,中共領導層強調今年的經濟工作有個總基調,叫「穩中求進」。而顯示其穩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變。但人們理解那不變的穩健,是貨幣政策走「寬」之勢不變。
看中國經濟走好走差、著陸是硬是軟,當然要看貨幣政策的鬆緊,但中國經濟有很多「中國特色」,用純而又純的經濟理論是解釋不通的。比如去年的貨幣政策嘴上說是「穩健」,其實走的是「寬鬆」,但實際的貨幣寬鬆沒有扶著經濟上台階,更導出了泡沫來。
這麼一個說法有數據可以支持,那就是中國央行剛公布的去年貨幣數據。其中一個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新增貸款人民幣9.78兆元,廣義貨幣(M2)年比增長12.2%。理論上,去年中國的貨幣政策實行的是「定向寬鬆」的調控政策,新增貸款主要的流向應該是被定向到實體經濟中去了。
還要理解一個概念,是新增貸款的人民幣9.78兆元。回憶一下2008年金融風暴後,溫家寶提了一個「4萬億」大投資的政策救經濟。那「4萬億」當時聽得很轟動,現在還有批其政策錯誤,但數數現在一年就新增近人民幣10兆元貸款,就可以收聲了。
中國經濟是投資驅動型的,當年的「4萬億」,主要是指政府投資大型基建項目等來帶動經濟走活。去年新增人民幣10兆元貸款,理論上是用來支持困難的實體經濟。
而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又承認今年安排大型項目,涉及人民幣7兆元的規模。也就是說,去年的10兆元信貸和今年的7兆元投資,都遠超2008年。
但大家都看到,實體經濟沒有因大信貸活起來,中國經濟沒有因7兆元大項目就熱起來,原因何在?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空轉」現象,即資金在金融體系內流轉而沒有流向實體經濟,或者說是資金流向本來該去的地方時融通鏈條被拉長,資金在中間轉來轉去。
中國金融的「空轉」解說起來相當複雜,但簡而言之,就是政府、金融機構、大國企等等在其間上下其手,資金就流到各種融資平台、同業業務、理財產品等等地方。
而錢是要生錢才行的,在房地產市場陰雲密布下最後流到股市,所以中國股市出現了暴漲。
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都說,中國資本市場融資融券規模快速增長,截至去年底,融資餘額已超過人民幣1兆元,去年末中國股市本益比超過100倍的已達500餘家。也就是說,在房地產泡沫還未戳破時,另一個泡沫又吹起來了。
經濟下行需要實質性的貨幣寬鬆,但貨幣寬鬆中出現金融的「空轉」,轉到最後,出現的是實體經濟的緊張未解,資本市場泡沫吹大。
這其實是今年中國經濟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因為泡沫早晚是要破的,「軟著陸」最終要靠實體經濟來墊腳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