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繼上任第一天火速拆忠孝西路公車專用道後,日前又雷厲風行指示拆除226處頂樓加蓋,寬限期至今年三月。消息一出,許多民眾叫好,尤其柯文哲拒絕關說的姿態,獲得輿論普遍肯定。違建的消防安全問題確實是沈屙,但針對頂加展開嚴格拆除,其中錯綜複雜的牽涉,卻並非「杜絕黑心房東」如此簡單。為新科市長的魄力鼓掌之前,我們必須先想想,為什麼台北市這麼多人蝸居於頂加。
頂加在出租市場上最大的優勢無非就是便宜和限制條件大多較寬鬆。因為便宜,無法負擔一般租屋的人便會選擇頂加,因此租戶多為勞工和青年(或兩者皆是),住在老公寓的頂加,使他們能得一個交通稍微方便的位置棲身,雖居住條件較差,但若往城市更外緣移動,他們還要額外支付交通費用與時間,這也並非每個人都能承受的。
而限制條件寬鬆帶來的空間,則肇因於台灣傾斜怪異的出租市場。相信租過房子的人都非常熟悉這種敘述——限作息正常上班族女性或女學生,單身,不菸不酒,無不良生活習慣,禁養寵物,無炊,異性不可留宿。這些限制就先排除了至少一半的尋屋人,也就是男性,以及欲男女同住的異性情侶。再來,非上班族、工作非朝九晚五但有能力繳租金的女性,以及習慣自己煮食的女性,同樣被排除。至於生活習慣、寵物、異性留宿等,其實都只需看同公寓的室友彼此是否能接受,和房東究竟何干?
出租頂加通常較少這類莫名奇妙干預房客生活的限制,因此我身邊許多飼養貓狗的朋友都只能租居頂加。我甚至遇過房東要求公司名片或門禁卡,要求異性不得拜訪(比不得留宿更甚),這對租屋者來說,又哪裡公平?租屋不是住宿舍,更不是當兵,有太多人拖著幾隻自己收留的小貓便處處碰壁,即使小貓不吵不鬧愛乾淨。更別說弱勢的打工族、派遣、日薪工人,或被無良僱主逼得逃跑的外籍勞工,就因為他們沒有選票、或選票不在臺北,沒有民意代表會關心他們的死活。
作為首都,這座城市的角落收留了許多在此處的地方政治沒有公民權的人們,而他們參與了臺北的一切建設、服務與消費。他們之中,許多或者蝸居頂加,或者往違建聚落尋一個小房間容身,否則下一步就是流落街頭。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新北市還是台北縣的時候,曾為「河岸美化」拆除、和試圖拆除多個位在行水區的都市原住民部落?例如溪洲,例如三鶯,這些落腳都會的原住民為城市建造了許多房子,而自己的家卻竟是所謂違建,即使中華民國才是掠奪與竊占了原住民土地的存在。
這些故事並未結束,新北市府目前為了在三峽建自行車道,正在驅逐房舍位於行水區的居民。當地龍埔里的一家32口早在日治時期便落腳開墾,晚來的國民政府卻說地是國家的。這些人的「違建」,和我們祖上留下來的房產,本質上並無區別。
所以,「違建」這一詞之中的各種模糊地帶、認定爭議以及其中包容的人與故事,使得拆違建這件事,不能簡單化約為「違法就拆」。蓋頂加隔套房的黑心房東固然可惡,但說起來,臺北又有幾個房東遵守法律?相信每個租屋者都被房東要求過不報稅,租屋多年,我還沒遇過任何一個正當報稅的房東,他們的出租本身就鑽法律漏洞,而臺北市政府根本沒有本市的房東名單。
若說消防安全,一般平價出租的樓房多為無電梯的老公寓,這些老舊公寓也難以符合消防規範,更有許多位於窄小巷弄,消防車完全無法進入灌救。即使產權合法,不是違建,卻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北市府言明會安置租戶。然而每個人的需求不一,目前的臺北,並沒有足夠容納所有頂加住戶的社會住宅,臺北的高房價更難供需要房子的人們購屋。地處新北市遠離市中心工作地點的那些社會住宅,並不能解決當前問題;而對於身份和職業難以尋屋的人們,則更加無解。「居住是人權」的概念,在台灣未曾落實。
所謂的縉紳化(gentrification),便是以高房價將貧窮者排擠出原本都市空間的現象。當廉價而容納非正職勞工的違章建築大規模消失,隨之而來的必定是縉紳化——排除、驅趕,直至中產階級和富裕者的街區再也沒有窮人比鄰,眼不見為淨,房價更高昂,地產商和房東賺得流油。而被這個機制排除的人們,漂移往邊陲的地域,直到下一回開發炒起房價,再往更加邊陲處落腳。
我曾經認為臺北因為租屋法規的模糊寬鬆,縉紳化問題比起歐美許多城市較為緩和。然而在缺乏配套、同理心與打房價政策的急就章拆違建下,這些微小的、容許異質的灰色地帶,或許也轉眼要蕩然無存。(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延伸閱讀】
翁稷安:對話與溝通是柯文哲團隊的當務之急
彭揚凱:台北都更,柯文哲的挑戰
花敬群:都更價值與老屋價格
胡慕情:快走吧,趙藤雄!
李永展:一個抹殺過去的城市…未來,還會來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http://www.cw.com.tw/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獨立評論@天下
當前傳播環境急速崩壞,公共論壇空間日益萎縮。《天下雜誌》有感於媒體公器社會責任,於2013年推出「獨立評論@天下」,努力打造一個能夠理性思考與公共論辯的空間,讓民主社會與自由媒體最重要的公共論壇機制得以維繫。目前已有超過百位專欄作者駐站,每日提供最新時事評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