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導演,克林伊斯威特從不刻意炫技,擅長細火慢燉的基本功,無論題材如何跨度,清晰的觀點、簡潔俐落的場面調度、以及眼光如鷹般精準的選角,加起來便造就了他始終維持一定高度的電影成績。與「美國狙擊手」背景相似的作品,早就珠玉在前,但他還是有本事從這個真實人物改編的電影裡,淬鍊出深具魅力的獨特觀點。
從故事來看,本片在書寫美軍史上最厲害狙擊手克里斯凱爾短暫的一生,他因為神準的槍法,既成傳奇,也變成敵方懸賞的眼中釘;而同時他亦陷入戰爭陰霾與家庭生活間的兩難,難以抽離。電影一開場就是個畫龍點睛的完美破題,面對靶心中的婦孺,扳機的扣與不扣,決定的是直覺,影響的是生死。從這驚心動魄的「第一次」起始,也幾乎為全片定調。
這種因戰爭而造成的心理障礙,在許多電影中皆有涉及。「美」片仍以穩健的交叉剪接,配上適當的聲音元素,清楚呈現了主角如驚弓之鳥般的不安與恐慌。無論是他在生死交關之際,偏偏傳來自己或同袍家裡的電話或訊息;或是反過來當他休假返家時,無處不在的電視新聞畫面,以及任何插入寧靜生活中的尖銳噪音,幾乎都是刻意凸顯的對比。克林伊斯威特不把這種創傷用對白硬「講」出來,而是藉由這些設計,令觀眾感同身受,分外具體。
更重要的,我認為導演更想挖掘軍人一貫具備的重要特質,那就是「信念」。從小時候父親的教育,到被不停詢問「為何要再回去」的質疑,其實電影點出了既簡單又令人憂心的普遍性問題:「你為何而戰」?說穿了,很可能只不過是單純的民族或愛國主義使然,一旦灌輸完成,就像片終釘在棺木上的徽章,從此牢牢標記,然後便是自我洗腦與麻痺般的服膺,甚至更像是種癮頭,難以戒除。對我而言,真正的恐怖來自於此,所以克里斯只能以幫助其他退役軍人做為一種自我治療,可是刻在心靈上的創傷,幾乎難以完全癒合。
除了觀點犀利,「美國狙擊手」亦展現高難度的拍攝技巧,例如結尾那由靜而動、九死一生的以寡敵眾,加上沙塵滾滾的風暴,確實厲害。許多資深者不進則退,常在時勢浪頭中被淹沒,但克林伊斯威特卻能老而彌堅,像是一艘在不動聲色之間,繼續昂首前行的巨輪,永遠讓人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