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流行音樂發展與進程快速的地區,不單只是音樂風格和類型走在前端的結構性因素,在「流行音樂」一詞,如今被定義在「成功的商業與大眾音樂」的前提之下,行銷音樂的成功方式往往更勝音樂元素的使用,甚至2014年12月起美國告示牌音樂排行榜的統計方式都走向multi-metric consumption.(多元計量:亦即串流、數位與實體購買等皆納入統計)非僅限於銷售上,足見流行音樂的衡量版圖已經踏入完全的數位主導領域。 一個新興起的例子是「The Rising Star」節目的出現。這節目源自2013年9月的以色列的「Hakokhav HaBa」(意思是「the next star 」),2014年6月美國ABC電視台引進後,找來了Josh Groban主持,雖然表面上一樣是素人歌唱選秀比賽,但該節目提供了觀眾先行下載App,節目現場進行時,觀眾透過App投票,可投贊成或反對票,現場3位評審的按票各占7%,每個投票觀眾,投票當下都可看到自己的大頭照,出現在該參賽者的LED板上,當一首歌演唱結束前,總票數越過低標(77%)後,LED板就會打開讓參賽者真正出現在舞台上、也表示晉級了。
這個等同即時參與、互動與分享的多屏銀幕手法,加上清楚的量化內容,還可以知道不同參賽者獲得的票數從哪些城市跟地區而來,提供給主辦單位做延伸的數據分析,進而成為日後行銷節目與比賽時的廣告投放、對象訴求和策略進行等重要參考依據,說明社群分享與即時互動的無縫接軌,可能不但是流行音樂未來的趨勢發展,其他的消費性服務也可能隨之跟上。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任何歌手在這樣的表演進行中、同時在手機跳出即將舉行演唱會的售票訊息,觀眾只要手指一碰,發送後也完成購票手續。一旦手機消費習慣(如Apple Pay)成熟後,這將會是最強大的消費商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