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 當然,爸爸並不總是發脾氣。在他心平氣和的時候,還是個有些情調的「文藝青年」。 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曾讓我對爸爸暗暗稱奇。那時我已經成家,某個週末,我隨手拿了張古典音樂的光碟放在電腦上聽,然然爸順口問我:「這是什麼曲子啊?」我正準備看看包裝盒上寫的曲目名稱,坐在客廳沙發上的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應該是《藍色多瑙河》吧?」 而我也剛巧看到碟片上印刷的曲目:藍色多瑙河。 這讓我十分驚訝,記憶中爸爸雖然並不排斥西方古典音樂,但是從未記得他對這些如此熟諳?我正疑惑著,卻聽到因為腦血栓後遺症,使得腦部神經受損,記憶力、判斷力和邏輯能力都嚴重下降的爸爸緩緩地解釋:年輕時看過電影,這是那部電影裡的插曲,所以就記住了。 爸爸和媽媽有很多不同,其中一個就在文藝品味上。爸爸在城市裡出生長大,小學、初中讀的都是當地的重點學校,如果不是遭遇文革,他應該能順理成章地繼續升入高中、大學。爸爸喜歡音樂,還會用笛子吹奏簡單的小曲,也愛哼唱流行歌,還是個鄧麗君迷。 我念高中時流行李麗芬的歌,有一次我居然聽到爸爸在家裡小聲哼唱「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 儘管文革阻斷了他繼續升學的可能,但是爸爸卻從未放棄對讀書的熱愛。古今中外的名著,凡是能找到的,他都讀過。媽媽戲稱爸爸是「百科全書」。小時候,凡是我想知道的文史知識,到爸爸那裡總會得到正確答案。只要手頭有書,爸爸就不會覺得無聊。 他總是靜靜地一個人或躺或靠,讀著各種書籍。我家對面是市圖書館,爸爸去那裡辦了長期的借閱證,隔三差五就抱回一堆書來。我最早就是透過爸爸接觸到了唐傳奇、明清小說,後來又瘋狂地愛上爸爸借回來的《福爾摩斯》。爸爸也愛買書,很多年裡,家中訂閱著《收穫》、《十月》等文學期刊,直到爸爸去世後,媽媽在整理家中的書櫃時,還發現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言》等書。 爸爸上學的時候,曾是校廣播室的播音員,他有一副渾厚的好嗓子,酷愛朗讀。每每吃過晚飯,爸爸心情好的時候,就會聲情並茂地朗誦一段古詩或者背誦他上學時記下的課文:「九歲的凡卡• 茹科夫,三個月前給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做學徒……」「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爸爸的聲音那麼渾厚有力、鏗鏘頓挫,他喜歡一邊背誦一邊配以動作、表情,讓他的聲音更富感染力。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九韵文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