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劉克襄/麻雀還好嗎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名人堂電子報
2015/07/23 第71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名人觀點
劉克襄/麻雀還好嗎
聯合報/劉克襄
好久沒有看到麻雀了。

為了探望牠們,路過南海植物園時,專程繞進去。我知道有幾個區域,市民經常以飼料在餵食。麻雀也養成習慣,集聚成群,好像還懂得一代傳一代。沒人餵時,也在周遭等候,毫不懼人。

這次去,果然也沒失望。牠們不只成群,還和樹鵲、斑鳩一起搶食。未幾,我的旁邊飛降一隻鵲鴝亞成鳥。牠是籠中逸鳥,晚近幾年在此繁殖相當成功。幾隻今年才出生的麻雀,抖顫著還未生長成熟的羽翼,跳到麵包屑前,試圖啄食,都被這隻鵲鴝兇悍的趕走。

此一競爭和驅離行為,都讓人聯想到,最近幾則跟麻雀相關的驚悚新聞。有人目睹,外來的白尾八哥竟會獵捕麻雀幼雛,還有善吃蚯蚓的黑冠麻鷺,居然也啄食麻雀亞成鳥。這些或許都是極少數意外的動物行為,不盡是常態,但都讓驚覺,以前常見的麻雀,如今好像較不容易看到了。

近幾年,不少野外觀鳥的朋友,早就在網路上討論麻雀銳減問題。多數人直指,大量農藥使用恐為主因。農民為提高作物的量產面積,各種藥物的劑量和施用增加,許多麻雀則誤吃農藥作物或昆蟲而暴斃;甚而在繁殖期時,間接造成幼雛在家飢餓而死。去年冬天,萬丹紅豆田噴灑好年冬,上千麻雀被毒死即一著名例子。

此外,稻田大量消失,似乎也有緊密關係。以前稻穗成熟時,電線桿常有難以估計的麻雀佇立,幾乎把電線坐成曲彎之景。當時看到,都很害怕稻穗被吃得精光,如今想起那場景,反而充滿美好的懷念。

但也有一說,現代水泥建築大量出現,取代了傳統的木屋、瓦房和草舍。麻雀最愛棲居於洞穴類的環境,這些舊建築常有鑽探之處。新的公寓明顯缺乏這一類似的空間。麻雀不易找到營巢點,自然導致種群數量的急遽下降。

有趣的是,麻雀在鄉下或許少了,走進都市裡,好像還不難見到。公園之類的公共廣場,都不難發現牠們出沒。天冷時更不用說,郊野溫度低冷,不易找到食物,城市溫度暖和許多,麻雀當然傾向於擠到城裡。

牠們不僅習慣都市生活,連飲食習慣也改變。以前可能仰賴稻米或其他雜糧做為主食,棲息於城市後,好像變成雜食者,經常鑽動於各種巷弄街坊。凡有定點餵食之處,集聚者更多。

最近有一份鳥類調查顯示,全台各地都出現麻雀數量銳減的現象。北部地區最為嚴重,晚近四五年少了近四成。當然,台灣也非唯一麻雀減少之地,全球都出現類似趨勢,大陸麻雀的減少更是明顯。

麻雀並非特稀有動物,只是普遍常見鳥種。但恐怕是近年來,在這塊土地消失數量最多的。以前的小朋友可能都有和麻雀接觸的經驗,現今孩子看到的機會反而不多了。

風景地貌改變,我們很容易感受生態環境惡化,但身旁物種消失,卻常毫無知覺,更不知其嚴重性。昔時,麻雀因吃稻穀被視為害鳥,其實是嚴重誤解。現今稻米成熟最多兩期,再加上其他雜糧的產出,牠們大半時間都在捕食其他昆蟲。每年二至三個繁殖期,幼雛需要大量食物,麻雀捕食的昆蟲量勢必很大。如果麻雀減少了,蟲害變得嚴重,我們恐怕又要面對噴灑農藥的窘境。

到底麻雀對農業有益或有害否,或許仍有討論空間。但值得反省的是,如果繁殖力強大的麻雀都在銳減,那意味著什麼?其實保護好麻雀,就是保護鄉村家園,也是保護自己的生存。

如今在路上看到麻雀,好像遇見熟悉的鄉親。我都會特別停下腳步,多看牠們幾眼,以此示敬。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

與日本人聊天,再熟也別開口問…
在日本,就算是感情很好的同事,或在毫無關聯的不同公司工作,絕對不會出現「收入多少呀?」這類問題。特別是涉及(對方的)月薪,這種問題是被禁止的。

通車捷運宅東方不敗神話破滅了嗎?
預計年底前完工通車的捷運土城線延伸頂埔站及機場捷運,沿線房市今年上半年有些區域房價還不漲反跌。因此,大家開始質疑,捷運宅東方不敗神話,是否就此破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