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聽一個新歌手,是在聽他們的青春,獨屬於他們美麗的悲傷,但也有歌手因此停留在他的青春期而出不去了,如27歲俱樂部的傳奇們,有的則如拉娜德芮(Lana Del Rey),一開始她的傲嬌與空虛如此吸引人,但這張也面對了她青春期即將過期的危機。不管音樂市場如今怎樣蕭條或面臨盤整期,流行音樂仍是現代社會的照妖鏡,90年代,經濟仍處於富裕榮景,有一票女歌手如Suzanne Vega等,以民謠唱出人心浮誇的警世預言。21世紀走紅的女歌手則是唱出自身無盡的掙扎,質疑繁華現世的假象,Lana Del Rey是其中一位,兩年前她橫空出世般走紅,醉茫茫似地高唱著反烏托邦的歌曲,由於擁有特色鮮明的入世酒嗓,讓她為電影「大亨小傳」、「大眼睛」演唱歌曲,讓她迷離的詮釋,給人一點大夢初醒的片刻。
不像以前勵志派如惠妮休斯頓、瑪麗亞凱莉那樣崇尚高昂氣氛、或瑪丹娜重在幾分嘲諷的不完美,這幾年是出了幾位這樣煙酒嗓般頹廢的女聲,其實每代崇尚的女聲特質不同,但女性歌手的感性,也的確能忠實反映時代的風向,如之前紅極一時,又香消玉殞的艾美懷絲,那渾然天成的爵士嗓音、拉娜德芮出身在嚴格的富裕家庭,唱的卻是意欲脫逃枷鎖的爵士年代老派頹唐,加上之前的Lady Gaga,新興的女歌手演唱是具有戲劇性與破壞張力的,如同對現世的質疑,集體不約而同地反撲而來。
Lana Del Rey這張「Honey Moon」跳脫以往的叛逆不羈,以自己的年齡細看當今女性的處境,曾直言自己並非女權主義者的她,卻是個人性嗜讀者,如「Swan Song」戳穿女性群舞,互相牽制與觀望的外貌假象、「Religion」吞雲吐霧般唱出自身茫然,任何人事物都可能牽引空虛的心,如信教般投注一切,她在此曲中充分利用轉音與電音迷幻效果,加上氣若游絲的尾音帶著啼笑皆非,製造出人內心如漩渦般的寂寞。
Lana Del Rey生長在宗教學校,後來脫離父母庇蔭,自闖江湖,對於社會不同階級的美夢,各有觀察。「God Knows I Tried」不帶批判地旁觀自己告解,那成長期四分五裂的價值觀,因格外平靜的詮釋,而顯得冷冽,「High by the Beach」則轉頭切入上城家庭中的假日,空靈又空洞的生活,直直闖入如Edward Hopper的畫境,美好的現代浮世繪,卻安頓不了各自浮動的世代價值觀。
人們愛悲傷的年輕歌手,但她們也被汰換得快,有的則是自毀消失。以新一代歌手而言,Lana Del Rey算是多產的創作女歌手,她擅於自剖與大量觀察,打破美國夢,這樣的歌手固然很迷人,但她那空虛與疑問的青春期卻始終過不去,也將困住她,如歌曲中的她,如籠中金絲雀,只能聽聞一兩首她的困獸之鬥,但如果是一整張專輯,則是過期的青春,一個年輕人如何走出自己的青春期?Lana Del Rey下一張必須是新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