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周部長會議不僅未決定減產保價,反而放棄官方生產目標,為捍衛市場不惜與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再度宣戰,此與市場預期沙國將被迫投降的看法背道而馳。這項決議不僅對油價造成更重的下壓,也顛覆石油市場的傳統秩序,更使「石油經濟學」因而改寫。國際油價失守每桶40美元關卡。目前全球每天石油供過於求的數量約300萬桶,總庫存量超過10億桶。OPEC決定不減產,將使國際原油庫存持續增加,加上美國將升息使美元匯率走強,短期間油價下跌的壓力自然更大。
在此期間,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量雖每天預估增加約180萬桶,但伊朗將因經濟制裁解除,預估將在六個月內即能每天增加供給100萬桶,加上俄羅斯也將增產,國際油市供給過剩的困境將無法解除。長期更因全球氣候變遷而促使各國加強節能減碳,以及各種替代能源加速普及,油價可能進入長期低迷的時代。
OPEC,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拒絕減產,顯示沙國正在打一場非傳統的石油戰,而國際石油市場也正在形成新的秩序。以往沙國都扮演油市「平衡者」的角色,在石油供給「正常」時,如果因需求減弱,導致油價下跌,沙國便會限制本身產量;一旦供給發生「中斷」,沙國便增產,以彌補其他油國的供給缺口,防止油價急漲。
這回卻大不相同。由於油價重挫,許多OPEC國家現在都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及預算赤字的壓力,需要沙國大量減產,且本身也願意少量減產,以拉高油價,然而沙國這回卻改弦易轍,原因即在於如果OPEC減產保價,美國便將增產,結果只會使OPEC整體的市占率下降,沙國無法為非OPEC國家穩定油價。
沙國絕不能讓美國成為決定油價的主角。由於油價持續低迷,美國頁岩石油業者今年已無法再進行避險操作,且信用市場也對業者抽緊銀根,一些負債沉重的業者將倒閉。如果沙國同意減產,並帶動油價大漲,將給予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喘息的機會;OPEC會員國的營收雖也會增加,但原本屬於OPEC的市場卻可能被搶走。沙國極不願見到此種結果,因此寧可「流血」也要捍衛市占率。
由沙國全力「保市」,也凸顯傳統的「石油經濟學」正在改寫。以往人們都相信石油是一種會迅速耗竭的資源,因此隨著時間油價將不斷上漲,石油的供給與需求曲線也將愈來愈陡 (即缺乏彈性)。但由於美國出現頁岩石油革命,使原本的「石油耗竭」理論遭到顛覆,證明科技創新能夠帶來更多新油源。英國石油公司更預估未來35年間,全球將消枆1兆桶石油,但同期間經過確認的石油蘊藏量也將增加逾1兆桶。
頁岩石油革命也使美國石油產量從2010年時的微不足道,到今天每天約生產450萬桶;不僅是造成2014年國際油價開始崩跌的元凶,也使石油供給的短期彈性比過去提高。頁岩石油大部分的生產成本均屬變動成本,從投資、生產及獲得報酬所需的時間很短,因此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速度比傳統石油快,油價也更容易趨於穩定。
國際油市也從原本由OPEC主導的「寡頭壟斷」型態,因供給來源增加而轉變成「壟斷性競爭」,OPEC穩定油價的能力被大幅削弱。油市競爭性提高,意味著油價將易跌難漲。國際能源總署的油價預測版本之一,就是直到2020年平均油價基本仍處於每桶約50美元的低檔。
最後再從經濟政策及抑制氣候變遷的角度觀察,既然高油價時代結束的機率愈來愈高,開發中國家原本實施的油價補貼政策便應縮減規模、甚至取消,而富裕國家更應該對石油消費增稅,以免鼓勵石油消費回升,扯環保的後腿,並能增加財政收入,及降低其他稅負,使油價下跌的紅利能由更多民眾所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