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14日,鐵達尼號郵輪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兩小時四十分鐘後沉沒。船上共2,200名乘客和船員,結果只有705人倖存;他們乘坐16艘救生艇,由卡帕西亞號郵輪救起。想像一下:如果鐵達尼號船員當時靈機一動,想到冰山雖然造成船難,但也可以成為救人工具,還有多少人可以獲救?當時那座冰山矗立在海面上,長達四百呎左右。救生艇可以載人接近冰山,尋找平坦的地方。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還有一段短暫時間可以航行,或許可以靠近冰山,讓船上的人游上冰山。這種做法並非史無前例:約六十年前,176人乘船從愛爾蘭移民加拿大,在聖勞倫斯灣遇到海難,當中127 人便是靠登上浮冰而生存下來。 我們無法知道這種做法,是否真的救得了鐵達尼號上的人。不過,這至少是個有意思的構想,只是它很難想到,難到出人意表。如果你找一群企業主管,甚至包括創意產品經理和行銷人員,要求他們發揮創意,提出拯救鐵達尼號所有乘客的方案,他們很可能與當時的船員一樣,被同樣的盲點蒙蔽。這是「功能固著」(functional fixedness)這種心理偏誤造成的,它導致人們只能想到東西的慣常用途或角色。在航海的情境中,冰山是必須避開的危險物,人們因此很難想到它可以有其他作用。 企業力求創新時,時常受功能固著與其他認知偏誤所阻礙,以致相關人員忽略了其實顯而易見的一流方案。我們花了許多年的時間,研究如何利用人們普遍忽略的東西,提出創新設計。我們開發出一些技巧和工具,可幫助人們克服認知陷阱,以創新方法解決問題;無論問題是構思新產品、替既有產品找到新用途,還是預見競爭威脅,都是適用的。使用這些工具,不需要特殊才能或非凡的創造力;它們是一種促進創新的簡單、低成本、有系統的方法。 為了說明這些工具如何發揮作用,我們先來檢視它們處理的三種認知障礙。 功能固著 193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卡爾.登克(Karl Duncker)以一個著名的難題,證明功能固著這種現象。他發給實驗參與者一支蠟燭、一盒圖釘和一些火柴,要求他們設法把蠟燭固定在牆上,而且在蠟燭點燃時,蠟也不會滴到地上。很多人都沒想到,方法是把圖釘的盒子空出來,然後用熔蠟把蠟燭固定在盒子裡,再用圖釘把盒子釘在牆上。圖釘盒支撐蠟燭之餘,還可以接住滴下來的蠟。實驗參與者拿到圖釘盒時,因為它是裝圖釘的容器,許多人便想不到它可以有其他用途。 認知心理學家把這種考驗急智的難題稱為「洞見問題」(insight problem),而相關研究發現,人們遇到這種緊急需要時,很難想出以下做法:塑膠草坪椅可當作船槳使用,只要把它反過來,抓住兩隻椅腳便可以開始划;籃球可以放氣,弄成碗狀,把熱煤塊裝在裡面安全地從一個營地送到另一個營地;蠟燭的芯可用來把東西綁在一起,只需把蠟刮乾淨,取芯使用即可。功能固著是怎麼造成的?我們看到常見的物品時,會自動忽略對它傳統用途不重要的特徵。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我們神經系統一種高效率的運作方式,卻是創新的敵人。...【閱讀全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