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文茶器 阿亮繼《台灣茶器》後又一力作 植基人文精神,博覽台灣茶器 為台灣人文茶器的蓬勃興盛做一最佳見證! ※ ※ ※ 茶陶《山海經》 台灣岩礦名家游正民帶來了兩把新作,是他近年致力創作的「台灣系列」野柳岩礦壺組,除了壺身有敲碎研磨後的野柳砂岩拍打妝點,更以近年北海岸最夯的地標──野柳女王頭做為壺鈕,砂岩與陶土完美的契合,不僅飽含豐富的生命力,更呈現強烈的質感與個人風格。 迫不及待以女王頭新作放在我剛剛完成的木刻彩繪舢舨壺承上,加上相同系列的兩只岩礦杯與茶盅,以沸水沖泡今年穀雨前孕育的紅水烏龍,船壁漆繪的大眼投影在杯面蕩漾著茶湯,色彩頓時豐富了起來。彷彿就站在野柳蕈狀石群與女王頭多樣地貌之間,空氣中海風輕拂,伴隨幽幽茶香一起入喉。 話說游正民長期以來始終堅持以礦土呈現台灣的質樸之美,從台灣名川大山的野溪岩礦到野柳海邊兩千萬年前成就的砂岩與地貌,透過壺藝創作詮釋台灣北海岸之美。不過他卻正色告訴我,採集的岩礦並非來自野柳地質公園,而是野柳漁港旁撿拾所得,正與我的大眼舢舨壺承的意象不謀而合,也是長久以來致力環保、疼惜大地的他,取之於自然的自然表現吧? 野柳地層主要由傾斜的層狀沉積岩所組成,海蝕平台上因長年風化作用形成的蕈狀岩群起爭雄,其中當以女王頭最為著名。其他各自佇立的蕈狀岩也不遑多讓,外觀大多形似蘑菇,由上方粗大的球狀岩石連結下方較細的石柱所組成,遊客多暱稱為香菇頭。游正民帶來的另一組岩礦壺,壺身造型或外觀並無不同,只是壺鈕從女王頭變成了香菇頭,一樣讓我聽見海洋的聲音。 細看兩把壺的外觀,龜裂的壺身彷彿野柳岩石風化的裂痕,又像是侵蝕差異造成的蜂窩岩,忠實呈現了野柳地質地貌的意象。長年研究台灣岩礦的游正民說,透過長期的風化作用,岩石內的鐵質會氧化生成氧化鐵,顏色也會轉為褐色或咖啡色,因此他的野柳系列作品,也盡可能以天然植物釉呈現相同的顏色,那樣貼切又令人深深感動。 此外,近年我曾多次前往阿里山達邦部落採訪當地原住民鄒族用心經營、費心呵護的生態茶園,與「達明製茶廠」主人、鄒族勇士安達明成了相知相惜的好友。為了感謝我不斷為鄒族發聲,並宣示我倆的「麻吉」情誼,安達明特別以頭飾上象徵勇士的熊鷹與藍腹鷳羽毛相贈,讓阿亮感動萬分。 安達明告訴我,熊鷹是台灣留棲性猛禽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在許多原住民族群中,是頭目、貴族以及英雄的象徵,鄒族稱「iski」,排灣族稱「ardis」,魯凱族則稱「ardisi」,其羽飾更代表貴族或英雄尊貴勇敢的形象,並非人人皆可佩戴。 不過熊鷹往往棲息在原始森林之中,一般人很難一睹牠的帥氣。從牠的食物涵蓋飛鼠、獼猴甚至山羌來看,其力大壯碩可以想見,因此傳統上是族人禁獵的物種,若不小心捕獲則須將羽毛獻給頭目。 幾次同行的游正民也對熊鷹深感興趣,經由安達明熱心提供熊鷹的照片與圖片,加上多位鄒族友人熱情相助,幫忙採集、撿拾阿里山早經風化的片岩、砂岩與板岩等礦石為骨,以及紅楓、肉桂、龍眼等樹灰為釉,游正民以象徵鄒族勇士的熊鷹圖騰做為壺鈕,開始他的阿里山岩礦茶器創作。 細看他的新作,晨曦中的阿里山在壺身乍現,因初醒的陽光照射而暈染開來的黃,在綿延的雲層之間閃耀光輝,彷彿一片又一片的茶園就沐浴在晨光霧靄之中,飽含大地豐沛的生機與能量。其實游正民每次上山都攜帶畫具,我忙著拍照,他則以水彩寫生,顯然所有的滂礡美景都從畫紙躍然揮灑在壺面;而壺蓋上雄赳赳的猛禽、交錯流動的亮麗色彩,則是以不同絞泥相融所成就。 將游正民創作的阿里山岩礦壺與野柳女王頭岩礦壺擺在一起,彷彿一部現代《山海經》就在他的茶器上公演,創作的巧思與毅力令人感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