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文學相對論】何寄澎VS. 陳義芝(四之一)你多久不曾用紙筆寫信了?

聯副電子報
沒有Magic,只有Basic!【經理人月刊電子報】以實用易學滿足經理人的管理需求,讓你提升管理能力無負擔!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12/07 第520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何寄澎VS. 陳義芝(四之一)你多久不曾用紙筆寫信了?
【美學課】天才與靈感
【慢慢讀,詩】受死者
杭城亦孤峰(下)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何寄澎VS. 陳義芝(四之一)你多久不曾用紙筆寫信了?
何寄澎、陳義芝/聯合報
陳義芝
1953年生於台灣花蓮,三歲移居彰化,在窮鄉長大。中學時長於數學,因念師專而親近文學。21歲高考及格,曾任

在課堂上,我曾和學生說過,時隔四十年,我仍保存年少一段初戀情書,他們兩眼放光,對寫了上百封信而竟未牽過手的關係頗生好奇,對信的內容則不感興趣……

何寄澎:我開始想像那一天的到來

義芝:

你多久不曾用紙筆寫信了?多久不曾對人高談想法、論說世事、傾訴心情了?我不是一個固陋保守的人,但我非常懷念往昔那手執鋼筆,一字一字寫在信紙上,裝入挑選過的信封,貼上郵票,投入郵箱的日子,而那日子怕永遠不會回來了。網路、手機、電腦的無所不在,讓我們生活中的每一步驟都變得簡略、倉促,任何書寫都是幾個字、一句話,看懂就行了,何暇斟酌修飾?也不耐斟酌修飾。太多的經驗告訴我,接收訊息的一方不會細細一字一句閱讀你發的內容,於是即連寫email,也承著無名的壓力,乖乖的儘量簡省,止於達意即罷;而更多的人,文字比說話更直白、更符碼化。我想,我們這個時代大概不會有可傳的書簡了。淘去了思想、性情、修辭的書簡,文學的藝術性、歷史的徵實性,乃至於學術的辯證性,皆付闕如,何來可傳的價值呢?

回顧古典,豐美文學傳統的形成,書信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我一直認為古典散文的抒情傳統即因書信之勃興而萌芽、而建構、而發展。要了解司馬遷的悲憤,讀一篇〈報任安書〉便能清晰強烈感同身受:「禍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千載以下,我們讀這樣的文字猶然感受那排山倒海的怨、那深入骨髓的痛,不由得心中如絞,泫然泣下。高中時讀曹丕〈與吳質書〉,完全改變我們對曹丕既定的觀感。一個人會輯錄朋友的遺文以資珍藏永念;會一一評述朋友的文章,表彰才性,欲其能因而不朽;會說出「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便知是一個待友至誠的人。而會說出「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觀瞻,何時易邪?恐永不復得為昔日遊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便知是一個心懷戒懼,深知自己職責的人。這樣懇切流露真性情的書信,不僅讓人百讀不倦,還能不斷自其中培養自我更慈柔的心、更堅毅的志。而這樣動人的書信,無代無之。一篇〈與子儼等疏〉,讓我們更深刻的看到陶淵明的真、苦、愧、樂,以及他對兒子的關愛和期許——其中包括希望兒子能對老爸體諒——陶淵明形塑了一個文學史上最動人而不朽的父親形象。唐以下,王維、韓愈、白居易、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都有精采的書信傳世,並為人所熟知,見證他們的人格、學養、性情、襟懷。後人咀嚼之、涵詠之、體驗之、反思之,則無論在生活的安排、生命的安頓、人事的處理、智慧的開展各方面,都能有無限的啟示作用。

事實上,此一傳統迄上一世紀五、六○年代猶未衰歇。記憶中尹雪曼先生似乎就編過一本《名家書簡》,頗流傳於當年。然而,就在我們無察無覺中,書信竟無聲無息地倏爾從生活中消失了。每念及此,惆悵不暇,倒是對自己生氣起來。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似乎恰證明了我們身為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疏忽與怠惰。義芝,你有沒有可能結合同道,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多多寫信呢?而且要他們用紙筆,裝信封,投郵筒,藉郵差傳遞。畢竟不同的信紙、信封,正見證寫信者不同的品味、好尚、性情,讓受信者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親切——這不是email能展現的;而握筆、展信的美好觸感,也不是email所具備的。走筆至此,我開始想像那一天的來到,想像那將是怎樣美麗的風景?


陳義芝:我仍保存年少一段初戀情書

寄澎:

置身在一個時間切分、情感稀釋的年代,忙、忙、忙,快、快、快,手寫的信箋已被email、簡訊、二十四小時不關機的臉書所取代。從前的書信往來如你所言,可誦可傳;今天的訊息傳遞在我看,多的是雞毛蒜皮。你深沉的感慨,我想,實非書寫工具的變異,而是真情至誠竟不復可表可求。

你示範了一封情懷深遠而文筆清麗的信,但我懷疑,還有誰寫這樣的信!書信,是交談,必須要有可與傾談的人啊,今天即使你仍堅持用鋼筆,一字字寫在紙上,封緘、投郵,誰會回你以同樣的信?

經你提示,我又一次展讀〈報任安書〉、〈與吳質書〉,不同於年少時,更加地感懷萬端。這樣的文筆,撼人心魂,正是尼采所說的「血書」(「一切文字,吾愛以血書者」)。中國文學中傳世的經典書信很多,〈樂毅報燕王書〉、〈諫逐客書〉,也都是語調鏗鏘、情致委曲的名篇,其中有鮮明的神色、情態,關乎讀者的審美陶養,確實「未易為俗人言也」。

你問我:「有沒有可能結合同道,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多多寫信呢?」你關心藝術美感能不能展現在日常生活上,思考的總是提昇意志、淬鍊性情的事,可是,我徒然感覺,那樣的光景永遠不可能來了。

在課堂上,我曾和學生說過,時隔四十年,我仍保存年少一段初戀情書,他們兩眼放光,對寫了上百封信而竟未牽過手的關係頗生好奇,對信的內容則不感興趣。上「現代詩」課,講到里爾克,我同時介紹俄國女詩人茨維塔耶娃的詩,和她寫給里爾克的信:

你是未來詩人們的一道難以攻克的課題。在你之後出現的詩人。應當是你。也就是說,你應當再次誕生。

從未謀面,茨維塔耶娃僅僅是讀了里爾克的詩,就將里爾克當「神」擁懷心中。里爾克的信一收到,她的信立刻寄出,直到里爾克過世,她還寫道:

親愛的,既然你死了,這就意味著,不再有任何的死(或任何的生!)……

請你活在我的夢中吧……萊納,給我寫信!(一個多麼愚蠢的請求!)

對方已逝,仍盼望接到他的信,這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動人的交往。他們的追尋像一面風旗,他們的精神置身在偉大的風暴裡。然而,現在有多少人還能欣賞體會!

談到當代人的書簡,我最珍視的是1969年張默編選的《現代詩人書簡集》。他列出的編選原則足以說明這批書信的價值:一,對文學藝術有特殊識見者。二,闡述詩的欣賞與批評深具心得者。三,有關文學性的傳記掌故可供發掘者。四,對某些特定專題之探討者。五,雋永、風趣、小品式的生活談話,或詩人某一時刻所呈現的「孤冷之需求」。張默真了不起!苦心蒐集到三十一位詩人一百四十餘封信,留下那一時代珍貴的情誼景像與創作者思想。

寄澎,似這等書信中的藝術見解,還會出現在現代人的臉書中嗎?

 

●下周預告:老


【美學課】天才與靈感
周芬伶/文/聯合報
梵谷畫中的光點好像紊流。

我們或多或少會碰見在某方面有天分的人,在文藝圈數十年,見過許多小天才,有些是中等天才,大天才通常無緣見到,因為大天才是不世出的,但也有可能我眼瞎,有大天才而沒發現,據說他們不都超越時代,當代人是看不見的?到底哪些人可以稱為大天才?他們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它跟創作有什麼樣的關係?

天才(genius)一詞雖說是西方的辭彙,它與talent相對,前者傾向先天,後者指後天可養成者,中國也有類似的「才氣」「才華」之說,曹丕〈典論論文〉論建安七子謂「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至」,才氣有清有濁,清的超塵絕俗,濁的刻鏤世情,清的如宗白華說的「清水出芙蓉」,濁的如「錯彩鏤金」;又如「天下才氣共一升,曹植獨得七斗」,曹植可以說是大天才了,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李後主、曹雪芹都可說是大天才。

他們在世時有的十分風光,如早期的屈原、李白、蘇東坡,也有潦倒如杜甫、曹雪芹、晚期的屈原、曹植,不,曹植是英年早逝,屈原自殺身亡,他們的天才為他們帶來榮光時刻,也帶來悲慘命運。

天才的個性是較特殊的嗎?2010年,美國高盛公司作了一項有關天才的統計,在一千人中得出以下幾個特徵:

1、孤獨感:大多數的天才感到不被理解,因而普遍感到孤獨,在一千人中,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完全融入人群。

2、性觀念混亂:異性戀為少數,未婚者或獨身者很多,較多為同性戀、雙性戀、戀物癖、戀童癖、性癮者……可見他們的性別較不固定,常逸出社會範疇。

3、孤僻童年:過早發現自己與眾不同,在同伴中被孤立,或無法融入。

4、輕度人格分裂:為了掩蓋自己的光芒,或離群索居,或表現出另一種性格。

5、偏執狂:因過度相信自己,常與他人執相反意見,而且非常固執。

這個統計可以看出天才的人格特質(也可說是罪犯的特質),天才常與瘋狂、罪犯、巫師相混淆,這統計還是沒辦法說出什麼才是天才,美學家宗白華綜合各家之說分為四個面向:

1、Melancholy(憂鬱):天才因善於觀察人生世相,易有幻滅感,最後在心理上生出痛苦,但他不往宗教的解脫走,而往自我超越的路上走,在追求的過程因過於專注而不被了解,與世寡合,故不自覺表現出Melancholy的傾向。

2、Humour(幽默):因其絕頂聰明,故能透徹認識世界,可以深入世俗,通情達理,又因其同情心不忍苛責,故以諷喻出之。該哭的時候笑,該笑的時候哭,笑中有淚,淚中有笑。

3、天才之描寫,無論片斷或全部,無不表現其深刻的人生觀與思想性︰這就是Platner Ernst(厄恩斯特˙普拉特尼爾)所說的:「凡係天才必生而帶有哲學的精神」。

4、天才之作品如植物生長般自然流露:這點較特殊,也常受忽略,因天才之作品為潛意識之產物,故看來渾然天成,好像不費力氣,一氣呵成,沒有雕琢的痕跡。

這其中憂鬱與幽默為我們熟知,但那只是表面,光有表面不足以成為天才,哲學深度與作品渾然天成才是重點,天才是天生的哲人,能夠見微知著,他既宏觀又能微觀;他們的作品包羅萬有,可其組成卻不見鑿痕,因為天才的作品大多靠潛意識長期的完形能力,而非靠設計與學習造成。

這個說法更深入些,天才是否鄰接瘋狂,義大利Lombroso《天才與瘋狂》及叔本華「論天才」提到內、外兩個層面:

1、外在層面:因天才常因精神太專注,常是神志不清,恍恍惚惚,看來與精神病患無異,然而他們並非真正瘋狂,全瘋的人是無法寫作的。

2、內在層面:天才的內在精神極亢奮,感情豐富,情緒劇烈,因工作過度而神經系統受傷。

雖然如此,生命頑強者,越挫越勇,如貝多芬、莫札特;生命力較弱者,或早夭或自殺,如屈原、川端康成,有一段時期研究者相信天才與智商有關,還替他們打分數。如沒記錯的話,歌德智商最高,一八幾吧,伏爾泰次之,現在大家都不相信智商了,天才可能智商高,但並非絕對關係,後天的努力更重要,持續的努力,大器晚成的也很多。他們的走向分三種:一、傳奇性與戲劇性,他們大多是早熟的天才,或八九歲或十歲已展露光芒,早早成名,或一生多彩多姿,是尼采所謂彗星型的天才;或早夭或江郎才盡,為尼采所謂流星型的天才;第二種是直線型的,以一種特殊天分為原點,精益求精,而到達他個人的巔峰,他們通常較為純粹,接近尼采所說的行星天才;第三種是球形的,他具有多種天賦,平衡發展,立體地形成他個人的體系,如西方的達文西、歌德,中國的老莊。

至於靈感更為神祕,柏拉圖認為是「迷狂」,劉勰說是「神思」,彷彿很難以理性分析,約翰.利文斯頓(John Linngston)寫過一本有關柯律茲的書《通往夏拿都之陸》,他描述的「創造性想像」類似靈感,它是三種東西交互作用的結果:第一種是記憶經驗之「井」的積聚;第二是當細節進入準確位置時,視覺產生的創造性「閃光」;第三種,通過推敲、修改和提煉,把視覺翻譯成現實,這是個需要持久性的努力而導致的「自然天成」。

作家的記憶力也許不是特別好,但他對過去所發生的事儲存庫特別大,那是個記憶之井,汲取不盡,有些細節突然閃現眼前,如閃電般被擊中,這時他將它捕捉下,如果他已有熟練的技術,自我完形的能力,有靈感的作品常是傑作。

就是這其中的閃光最為神祕,許多天才藝術家都提到這光,如尼采,梵谷……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描寫的超人可說是理想的人,他充滿了光:

我愛那使未來的人生活有意義,而拯救過去者的人︰他願意為現下的人死滅。

我愛那懲罰上帝的人︰因為他愛上帝;因為他要因神怒而死滅。

我愛那個人,他便在受傷時靈魂還是深邃的,而一個小冒險可以使他死滅︰這樣,他將毫不遲疑過橋。

我愛那因靈魂過滿而忘已而萬物皆備於其身的人︰這樣,萬物成為他的沒落。

我愛那精神與心兩俱自由的人︰這樣,他的頭僅是他的心之五內;但是他的心使他沒落。

我愛那些人,他們像沉重雨點,一顆一顆地從高懸在天上的黑雲下降︰它們預告著閃電的到來,而如預告者似地死滅。

看吧,我是一個閃電的預告者,一顆自雲中降下的重雨點︰但是這閃電便是超人。

超人就是閃電,閃電就是超人,尼采在寫此書前精神耗弱,陷於絕望與痛苦之中,但他突然被閃電擊中,他看到光,這道光開啟他的靈感,而寫下這驚人之書。

梵谷真正繪畫的時間只有十年,十年間他畫了一千七百幅油畫、水彩及素描,比很多畫家數十年的畫作還多。梵谷一生的畫作都在追求「光」的變化,視覺的現場經驗,用繪畫的多樣色彩把「光」表現出來,可說最忠實於印象派對光的宣言的描繪。

梵谷畫的向日葵嘗試著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圍旋轉的分量感,我們覺得他畫的光是有重量且流動的,他追求的光有白日的光與黑夜的光。他後來到南法追求太陽,就是對於旋轉、炎熱的天體的一種熱切期望。事實上,法語的向日葵就是生長在大地上的太陽,梵谷將這聯想充分的發揮出,呈現於作品上,1888年所創作的花瓶裡的十四朵向日葵,梵谷大量運用黃色系塗滿的黃變成發亮物,好像是溢出畫面的光。除了向日葵,〈星夜〉中的光是黑夜的光,他說:

看到星星,總讓我沉入幻想,就像地圖上表示城市鄉鎮的黑點,會引我遐思……

我們乘火車可達塔拉斯孔(Tarascon)或魯昂(Rouen);藉由死亡,我們則直抵天上星辰。

他漩渦狀的筆法在他的作品〈星夜〉(Starry Night)、〈絲綢與星星之路〉(Road with Cypressandstar)等都可以相當清楚的看到。數位墨西哥、西班牙及英國的科學家決定利用俄國數學家Kolmogorov的紊流理論來分析梵谷的作品,想了解這些畫中的紊流跟自然界中的紊流到底有多接近;紊流又稱亂流,它的特點是無序性、隨機性、擴散性耗能性,如颱風就是風暴亂流的一種。他們以〈星夜〉這部作品的數位影像作為原始分析材料,之後利用每個像素中紅藍綠三種原色的組成比例,並以兩個像素之間的距離作為變數來進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梵谷畫中色彩分布的情形與Kolmogorov的紊流理論所預測的模式相當符合。而另外兩幅〈絲綢與星星之路〉及〈麥田裡的烏鴉〉(Wheat Field with Crows)中色彩的分布也一樣符合紊流理論的預測。

梵谷這些漩渦狀的畫風幾乎都跟他異常的精神狀態有關。在這種情形下可以畫出跟自然界紊流行為幾乎相近的圖象,可見人的創作力是相當神奇的。科學家所說的紊流就是藝術家與哲學家心靈中常感受到的光啊!

劉勰的〈神思〉是專門探討作家的靈感的,他定義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意思是說創作者的想像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窮照、獨照都有照明、洞明的意思,也類似光:

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後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這句話簡單的說是,文學創作的靈感來自「虛靜」,虛是歸零的狀態,靜是專注的結果,等到創作靈感以意象(圖象)的方式浮現,照亮一幅又一幅的心靈圖畫,這時才動用你過往尋得的文字與技術,賦予作品形式,他們看來渾然天成,事實上通過深井的光,是如何難得難求。


【慢慢讀,詩】受死者
鯨向海/聯合報

一個人躺在文明角落

等待死神

派遣祂的禿鷹

前來盤旋——

 

不知道死的是誰

明明感覺有人死了

 

無論天晴落雨

魘寐中是這樣簡單的場景

這裡的昏昏欲睡

帶著血腥氣

 

那是生之貧窘

被迫著高空彈跳

多少次了

像從河底撈起來

其實是想燒炭的人

 

回想一株臥草

以及它

跑遍高山原野的夢

 

僅僅是這樣了

胸口微裂

航向茫茫霧色

 

彷彿咽喉仍有血絲

時間縫隙,露出獠牙

親手掩埋的

自己的棺木

又要掀開——

 

不知道死的是誰

確實感覺有人死了

 

並沒有斷指或骷髏頭

連淤傷都算不上

一日又被終結的時刻

是最安靜的孤墳


杭城亦孤峰(下)
文/林谷芳/聯合報
忘禪小築之雪景。
上篇:杭城亦孤峰


獨坐,正如此,你乃能時時回歸觀照的主體,以此應對萬物,方不致走失,而禪者能了了分明涉入諸事就由於此。

應緣,不只應於此生命不可思議之緣,也因於大陸之大,逐緣乃成更大無明,你只能即此一地,以孤朗之姿應對有緣。

如此獨坐應緣,從己,正合了宗門「一人常在途中,卻不離家舍;一人常在家舍,卻不離途中」的拈提;從人,則正如日本天台宗開祖傳教大師最澄「一燈照隅,萬燈照國」所示,以一隅孤明之燈,在此接之有緣。

而也的確,由此,這幾年在杭州乃有了較深的師生道緣,除前已熟識的笛家杜如松、水墨家林海鐘外,以空間及飲食入道的程俊,同樣深處西湖,於一方天地安頓的「吾舍」禪空間主人巧紅,乃至於企業成功卻識得中年轉身的高明等等,陸陸續續,新舊認識,情如弟子的學生竟成了這來回兩岸二十幾年最深的緣分。而在他們身上,乃至於江南,甚且遠及大陸許多地方,這獨在之姿所起的影響也都如漣漪般地在擴散著。

的確,這幾年於生命觀照上,大陸景從者眾,其原因,一來固緣於著作,尤其是禪書之出版,但無可否認的,也因於自己這獨在的身影。而這身影,固貫穿於多年之行事為人,但有了杭州之紅塵,有了小樓之獨靜,大陸諸君,就更有實境可勘驗道人之無依!即此,入住西湖,固是從故事、歷史走進實然的不可思議因緣,更是禪家「十字路口、孤峰頂上」不可思議的勘驗。

過去,我曾在〈落花尋僧去〉一文中,提及江南之所以佛法大興,正因雖諸物繁華,卻一物逐似一物,俗人固因之逸樂喪身,道人卻正好見及無常。而入住西湖,這浮動的外緣與內在的孤靜,這世法的應緣與道人的不動,則又有了更大的映照,對行者自是更為境界現前的考驗。儘管這兩者,其究竟,也不就只是對立的兩極,它原是道人必要有的出入,是道人生命中須契於無別的一事,就如雖有春日的百花競秀,也有冬雪萬緣脫落的孤朗,卻總是一個西湖般。

正如此,既感於無用大用之應緣,又領略此十字路口、孤峰頂上之勘驗,既感念於主事者相邀之誠,亦期許自家之宗門立基,在入住小樓後,我乃以一自述詩〈詠懷,並寄葉明仁者〉記下了這段因緣:

少懷雲游志,晚得西湖中;

豈自山水樂,感君丘壑同;

不惟人文事,還啟禪家風;

卷舒既本色,杭城亦孤峰。

在俗,杭城固無盡風華;在道,亦如孤峰頂上。杭城孤峰!即此,既領鍛鍊,亦就安頓;豈惟自許,亦接有緣!

(下)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訊息公告
牛津代表字 表情符號首入選
《牛津字典》16日公布2015年度代表字。雖然是票選代表「字」,但今年選出的卻不是個典型的字,而是又稱「繪文字」的表情符號(emoji) ,代表「笑到飆淚」或「喜極而泣」。

《小王子》只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
本片主要故事線分為兩條,一方面是老爺爺和小女孩,另一方面則是是小王子,如何從孤單一人,到後來與玫瑰的愛情、狐狸的友情、沙漠墜機的飛行員相遇,以及各式各樣人事物,瞭解到人生很多時候的無能為力,只能學著去面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