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曾宇婷(好心肝門診中心主治醫師)
「醫生,我能不能吃海帶呀?」
在內分泌科門診,最常見的就是甲狀腺疾病,病友常會問到要多吃什麼或是什麼東西不能吃,特別是海帶、紫菜這類含碘豐富的食物。
其實甲狀腺疾病有很多種類,有些與碘攝取不足有關,需要補充碘;有些則需少吃碘,不能一概而論。
地方性甲狀腺腫 飲食缺碘所致
例如很多人都聽長輩們說過,要多吃海帶才不會有大脖子,其實他們所說的「大脖子」指的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然而也有部分大脖子是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而這些人反而應該避免吃到海帶類的食物。
在台灣早期,地方性甲狀腺腫是很常見的疾病,當時許多日本及台灣的學者也做了相當多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在一些特定的地區,如南投縣、新竹縣、苗栗縣有特別多的甲狀腺腫,在不靠海的丘陵、山區甚至有將近一半的居民有甲狀腺腫大問題。根據研究,「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飲食中缺乏「碘」,「碘」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是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原料,當原料缺乏時,甲狀腺會代償性增大,甚至外觀上就能明顯看出脖子腫。而嚴重缺乏碘時,會造成甲狀腺機能不足,在孩童會影響身高及智力發展,在成人會造成代謝變慢、體重增加、疲倦等症狀,在女性也會影響月經和不孕,在孕婦則可能影響胎兒健康。
推廣加碘鹽 成功防治甲狀腺腫
民國47年,陳拱北教授與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同仁,在新竹縣開始進行「食鹽加碘」以預防地方性甲狀腺腫的研究計畫,發現加碘鹽能夠顯著降低甲狀腺腫的發生率。因此,台灣自民國56年開始推廣食鹽加碘,至民國60年再度進行台灣學童甲狀腺腫的調查,發現盛行率自21.6%降至4.3%,成功的防治地方性甲狀腺腫。
甲狀腺機能亢進需減少碘攝取
若本身有甲狀腺機能亢進或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或是要接受放射碘治療的人,則應遵從醫囑,避免含碘食物攝取,以免影響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民國93年開放食鹽自由貿易後,目前市面上販售的鹽有許多是未添加碘,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年營養調查,有51.2%國人尿碘濃度偏低,顯示國人碘攝取已稍微不足,為避免再次發生因碘缺乏而影響國人健康,因此呼籲民眾平日飲食應該選用「加碘鹽」。成人每天需要140微克的碘,而每日攝取5?6克的加碘鹽即可達此目標;懷孕婦女每日則需要200微克的碘;哺乳期婦女每日則需要250微克的碘。而單純只有甲狀腺結節的人,則依照一般成人攝取每日所需碘量即可。
至於海帶、紫菜、昆布這類食物,每公克含碘量即為每日所需的數百倍以上,含碘量十分豐富,所以建議酌量攝取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