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林明進/白鷺鷥

聯副電子報
【常春藤生活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初級∼中級,內容涵蓋包羅萬象且活潑有趣,幫助你輕鬆快樂地學習英語。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3/31 第595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林明進/白鷺鷥
【春之截句限時徵稿】優勝作品10首
【聯副文訊】2018第三屆阿罩霧文學節與日本311震災善後的觀察

  今日文選

林明進/白鷺鷥
林明進/聯合報

我建中一位老學生是銀行界知名的金融專家,也是文壇的新銳作家,出了第二本推理小說。有一天,他走過兩條巷弄,要我為他寫序。書序中我要他以白鷺鷥的丰采直上青雲,似白鷺鷥的膚羽一樣,簡單而乾淨。

我和他同住一條老街,我倆隔著巷子對看二十餘年,沒厭過。我看他,臥房熄燈,我就打起呵欠了。他看我呢?我沒問。他很有才氣,建中紅樓文學獎掄元,出了社會,並沒有忘情寫作。他說這本小說從建中高三醞釀至今才出爐,藏在心田二十一年,這「21」經常是老酒的代表數字,我用心給他拍拍手,並且要他望著白鷺鷥飛。

老學生並不知道,我跟白鷺鷥很親。白鷺鷥很白,白最清,清白是我們家的最高調。老廳堂高懸的就是「明月清風」,四個大字。

當我還是牧童時,騎在牛背上的視野,我全放在白鷺鷥的動畫,後來因為先曾祖父絲瓜棚下的野叟語錄,白鷺鷥真的成了我的忘機友,像一群親人。

我的老家在宜蘭縣三星鄉,有的是青青秧田,和三三兩兩的白鷺兒。

絲瓜棚下的老阿祖,跟我講過這些話:

──黃鶴是神仙的,白鷺鷥是咱做田人的。

──隨便白鷺鷥伊飛,咱都不要給驚嚇牠。

──伊若要帶給我們福祿,伊就會整群來棲息。

──伊若不肯給我們福祿,咱還有清清白白的田水。

──天頂若有東西落下來,那是白鷺鷥最靈動的飛白。

──伊飛到哪一叢竹仔林,誰人都不能勉強伊們。

農忙時小孩要下田幫忙,看到白鷺鷥,大人小孩時不時就朗朗哼著,這首家喻戶曉的台灣童謠──〈白翎鷥〉。

「白翎鷥(白鷺鷥),車畚箕,車到溝仔墘,跋一倒(跌一跤),抾(拾)著二先錢。一先儉(省)起來好過年,一先買餅送大姨。」

小時候,在水圳頭,在水田邊,跟隨扛著鋤頭的老曾祖父巡田水。我總是斷斷續續哼著這支童謠,那是自然就哼起來的,他不大會教歌。

老曾祖父是一個三歲大就沒老爸,替人看鴨群換個鍋巴飯吃的孤兒,教他快樂唱童謠有點殘忍,所以我的歌路不廣。十八歲以前一直和老阿祖同榻一床,聽不成幾首童謠就長大了,我只學那麼幾條歌,這一首〈白翎鷥〉最熟。

綠油油的田中央,總有一群群白鷺鷥鳥。或群起拍翅緩飛,或三兩隻低頭竊語。瘦條條的黑竿腳兒,久久才帶著田水潑移。偶有孤僻的獨鳥,一隻靜靜地哲學在綠秧間,漫漫思考。萬綠秧中數點白,清靈,鮮明,溜亮,簡潔,乾淨……

這幅圖一直長在我童心的相框裡。

青綠綠的稻秧總抬頭望著斜飛的白鷺,田中央的綠浪,流動著幾處白點,看過去就是十分幽靜的美,這個時候會讓你立即陶醉。中唐詩人張志和在他的〈漁歌子〉裡,捕捉他心目中的詩情畫意──「西塞山前白鷺飛」,就是取白鷺作場景,白鷺鷥是田園山水少不了的明星。詩人詞作中那位穿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漁父。顯然是心不染塵、超然物外的隱士。

可是,他真懂得鷺鷥嗎?白鷺鷥來了,我得問問。高士總要悠然自在,隱士必得垂釣不歸,這與水田裡的農民汗滴禾下土不一樣。第一線的勞動者才有資格算得上是隱士,農夫更懂得白鷺,白鷺也最懂得農夫。白鷺兒不要文人把牠說成那樣,農夫不說,卻全說了,所以牠跟農夫走得近。白鷺鷥是農夫和漁夫的伴侶,未必是隱者與高士的朋友。這是我老曾祖父說的,有幾分野人獻曝,也有幾分霸氣。白鷺鷥,自古以來大家爭著要,這無關對不對的問題。

另一位中唐詩人劉禹錫,心中也有他的白鷺鷥圖。這一隻白鷺鷥,一身雪白,不與眾鳥混處。夜晚獨自棲眠在茂密的叢草中,白天長久地佇立在潺潺清流的溪石上。前面山頭此刻正清朗無雲,牠就拍翼直飛那迢遙青碧的天空。詩只有說到這裡。大概是飛走了,沒得再說。

「白鷺兒,最高格」的「白」,是文人最高調的顏色。「毛衣新成雪不敵」,白鷺鷥羽翼的聖潔,詩人說得斬釘截鐵,我想白鷺鷥未必沾沾自喜;「眾禽喧呼獨凝寂」,農夫是唯一的伴兒,他懂牠,牠也懂他。「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白鷺的孤眠久立,只有獨居田心的農夫能解,鋤頭上肩,相看兩相得。白鷺鷥的白,是具象的白。它的聖潔形象,還來自於牠的卓爾不群,才算形塑牠的慎獨。所以,白鷺鷥,有形色的「白」,還要加上無形色的「清」,才能昇華白鷺鷥的「最高格」。我天天數著千元大鈔的老學生,他說銅臭揮不去,一身俗氣,有點慚愧。才子聽我說,白鷺鷥會耳語你,清白是最天然的洗潔劑。

老曾祖父說:在做田人的世界,代代還流傳著──「白鷺兒」是福祿的象徵。每年春來總會有白鳥們的基地,我的家鄉有一大家族十分富貴,當年那個大戶人家,四周的竹林,鷺鷥總是爭著棲居,蔚為奇景,村民以為觀止矣。三十年後,敗了家,說也奇怪,鷺鷥紛飛,一隻也不剩,誰都沒法懂。

白鷺鷥跟黑面琵鷺一樣,對生存環境都有很高的警戒心,這是自然觀察家的結論;文學的浪漫主義者,總習慣拿一些特定的事物,來進行美感的再造,「眾禽喧呼獨凝寂。」硬是要把白鷺鷥說成不染輕塵的不俗之物,這種聯想是很文學家的一廂情願,拿到曬穀場去全民開講,說服不了手搖團扇的老農與村婦。文人詩人都是騷人,因著憂愁而創作的文學人,沒汗滴禾下土過,沒天災人禍過,沒柴米油鹽過,你怎麼能酣暢淋漓地寫盡人民的聲色?文人看的和白鷺鷥注視的怎麼會相同?

最後,文人一定要將景致推向最高點。──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

藉沾一點邊的優雅姿態,醞釀只有文人看得懂的想像。飛上白日青天,直接九轉雲霄,站上靈魂的最高枝!

年年衡陽雁回的俗禽,永遠比不上,不再飛回的「白鷺兒」。誰都可以孤高,不是拿筆使墨的文人才傲骨得起。誰都可以聖潔,不是聖賢家法的德業才高格無上。白鷺兒真是清高,牠只知做牠的白鷺兒;麻雀兒同樣高格,牠甘心天生的黃褐羽。做得成自己,偉大不朽,還要人家說嗎?做不成自己,高格清節,還能自己說嗎?

白鷺鷥做自己,不會因著隱士與高士,礙了牠的青天。結群歸飛天邊,獨立閒步田腳,都是牠的志業。瘦瘦牠的腳骨,尖尖牠的嘴喙。每一個靈魂都有一片天空,黃雀不比牠輕賤,黃鶴也不比牠神仙。白鷺鷥,想飛哪兒,就飛哪兒。

我的老曾祖父自然有所期待,盼望白鷺鷥飛到我們一直單薄的家。他不貪心,要自然等待,要誠心守候,告誡我們不能勉強,白鷺鷥始終沒有青睞過我們家茂密的竹仔林。他說:「牠們不飛過來,我們勉強不得。等不來福分,也天天看到聖潔。沒關係,清白比福祿還要洗心。」

於是,絲瓜棚下的哲學家,是鋤頭日頭敲出來的認命;絲瓜棚下的哲學家,是田水汗水流出來的順天。

我的老曾祖父敬畏天敬畏地敬畏自然萬物;推理小說家,知道老夫為什麼要以白鷺鷥帶你飛了嗎?「前山正無雲,飛去入遙碧」,峰高無坦途,別忘了,更上一層雲;更別忘了,要堅持做自己。


【春之截句限時徵稿】優勝作品10首
聯副/聯合報
《春之截句》限時徵稿,計有來稿655首,經葉莎、靈歌初、複審,向明、白靈決審,選出〈致春天〉等十首得獎作品,聯副一次刊出,見證春天。

主辦:台灣詩學季刊社

協辦:聯合報副刊

策畫:facebook詩論壇(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upoem/?fref=ts)

1.宇軒〈致春天〉

離鄉背井整年以後

你帶著滿山野花回來

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任東風牽著你在原野奔跑

2.沐沐〈破繭〉

為了驗證

那些花花綠綠的夢是不是真的

3.張遠謀〈平分春色〉

你輿圖的小山丘是我征途的大崑崙

倘若我們此生有幸能不錯別在春天

那也是朝露與夜霜的一場萍水相逢

4.無花〈春思〉

一滴淚掉落杯中

以為遇見大海

一顆鹽掉入海裡

以為世界從此刻開始變鹹

5.胡淑娟〈會飛的春天〉

女人的雙唇

只微微地一顫

春天就變成蝶翼

飛了出來

6.成孝華〈北極熊〉

春暖花開

一隻無處可棲的熊

面對全世界的土地

找不到一塊落腳的冰

7.蔡三少〈不可說的祕密〉

有人看到它從冬天走來

有人看見它走向夏天

有人在南半球遇到秋天的同時

有人在北半球的深夜呼喚它

8.林錦成〈春貓〉

一隻春貓高翹尾巴

沒有月亮也可以扭著月色過中庭

腥味消失在門口

管理員掉落的眼珠子才又彈了回來

9.趙紹球〈走春〉

雨過後,葉片

在毛毛蟲腳下

乍泄

  

春光

10.李明璋〈春之著作權〉

鳳蝶追尋風的線條,飛逝

花群視線之外

這一縷軌跡,就註冊在

造物者的筆記中了


【聯副文訊】2018第三屆阿罩霧文學節與日本311震災善後的觀察
聯副/聯合報
2018第三屆阿罩霧文學節

台中市立圖書館與熊與貓咖啡書房合辦第三屆阿罩霧文學節,連結大屯社區大學和霧峰區公所等機關團體,欲邀請台中市民和台灣各地民眾,一步一腳印,一字一句,以朗讀為動詞,召喚地方的春天:文人和素人、作家和讀者、老師和學生、長者和孩童、你和我,一起,朗讀春天。

即日起至6月9日,在台中市南區、屯區各圖書館及人文空間、文學地景,有名家講座、跨界工坊、文藝散步、常民詩學、詩集募捐等活動。詳細活動資訊請上「阿罩霧文學節」FB。(桂樨)

姚巧梅分享

日本311震災善後的觀察

日本311震災已過七年,面對史上首次結合核災、海嘯、地震複合式災難的慘劇,日本人如何在不確定的大海上,打造可預測性的島嶼?在慘痛的教訓下如何反思、處理善後並規畫未來?在巨大計畫下,個人的力量又如何發揮?甫出版新書《地獄是可以克服的》的作家姚巧梅,將於3月31日(星期六)19:30-21:00,在永□座(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3巷6號)帶來她的第一手觀察。(桂樨)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