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班上的模範生,後來過得如何 波士頓學院的研究人員凱倫.阿諾德,自畢業典禮起追蹤八十一名高中第一、二名畢業的學生,看看這些高中學霸日後的發展。其中百分之九十五後來順利從大學畢業;到了一九九四年,百分之六十取得研究所學歷。在高中時表現良好,可以預測大學的表現好,這點不大有爭議。阿諾德追蹤的畢業生,近九成目前從事專業工作,其中四成擔任最高階主管。這群人可靠、努力不懈、適應力強,從各種指標來看,大多數過著美好生活。 然而,這群在高中時拿第一的人,有多少長大後改變了這個世界,推動世界前進,讓世人驚豔?答案似乎很明顯:一個也沒有。 阿諾德談這群人的成功軌跡:「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擁有很好的工作,但這些高中生畢業代表們,看來絕大多數並未登上成人世界的頂尖成功舞台。」阿諾德在另一場訪談中提到:「畢業生代表不大會是開創未來願景的人士,他們通常服從體制,不是顛覆體制。」 究竟這些高中畢業拿第一的人,為什麼很少在真實生活中拿第一?有兩個原因。第一,學校獎勵乖乖聽話、怎麼說就怎麼做的學生。學業成績無法忠實反應出學生的智商,但是可以準確預測學生能否自我管理、認真負責、遵守規定。 阿諾德在訪談中指出:「基本上,我們是在獎勵服從與願意配合體制。」許多畢業生代表坦承,自己並不是班上最聰明的孩子,但是最努力。有些人指出,知道老師想看到什麼答案,比真正掌握教材更重要。阿諾德大部分的研究對象,被歸為「成績至上組」,認為自己的任務是考到好成績,學到東西則是其次。 第二個原因是學校獎勵通才。學生對某件事特別感興趣、在某方面特別有長才的話,不見得會得到太多獎勵,但在真實世界中則是相反。阿諾德提到:「高中畢業生代表不論在個人生活,或在專業生活,都極度十項全能,也很成功,但是不曾在單一領域投注所有熱情,也因此通常難以達到卓越的程度。」 學校有清楚的規則,人生沒有。少了可遵循的明確道路之後,好學生無所適從。 乖乖遵守規則不會創造成功,只會消滅極端值,最好與最壞的都會消失。沒有極端通常不是件壞事,可以減少風險,但是驚天動地的偉大成就通常也就隨之消失。這就像在自己的引擎上,裝了時速九十公里以下的限速器,結果就是不大會碰上死亡車禍,但是大概也不會打破任何競速紀錄。 好吧,乖乖牌不會攀上世界頂峰,那誰會? (完整內容請見 《成功不再跌跌撞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