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專輯/星空下的紐西蘭:從伊蓮諾・卡頓的《發光體》看紐西蘭文學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22 第29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專題企劃 專輯/星空下的紐西蘭:從伊蓮諾・卡頓的《發光體》看紐西蘭文學
專輯/故事依稀,人若星晨:從「新維多利亞小說」談伊蓮諾・卡頓小說《發光體》
 
 
專輯/星空下的紐西蘭:從伊蓮諾・卡頓的《發光體》看紐西蘭文學
陳容萱╱文
二○一三年的曼布克獎(Man BookerPrize for Fiction,為僅次於諾貝爾文學獎、且與普立茲獎齊名的國際文學大獎)頒給了年僅二十八歲的紐西蘭新生代女作家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的小說《發光體》(The Luminaries)。前一次紐西蘭作家獲頒曼布克獎,是一九八五年毛利與英國混血女作家柯莉.休姆(Keri Hulme)的《骨頭人》(The Bone People) 。《發光體》這部作品在曼布克獎史上創了兩項「第一」:「最年輕的得獎作家」和「最長的一部作品」。此次卡頓榮獲布克獎,其個人名利雙收之餘,也將紐西蘭文學推上了世界舞台。

《發光體》其實是卡頓的第二部作品,她的處女作《彩排》(The Rehearsal )在二○○八年初試啼聲即獲得了二○○九年紐西蘭文學大獎 The Montana New Zealand Book Awards 和其他數個文學獎。加拿大出生、紐西蘭長大的卡頓畢業於堪稱「紐西蘭作家搖籃」的維多利亞大學創意寫作碩士班(MA in Creative Writ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odern Letters,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彩排》即是她的畢業作品。過去幾年來,這個由曼海爾(Bill Manhire)等紐西蘭中生代重量級作家領軍培訓的創意寫作班已孕育出數個文學新秀,很有意思的是,這些新秀多半是年輕且才貌兼備的俊男美女,如卡頓和保加利亞出生、現定居蘇格蘭的卡沙波娃(Kapka Kassabova),他們年紀輕輕就嶄露鋒芒、獲獎無數,而且很多都是初作就得獎,甚至是獲國際性的文學獎。

《發光體》中的命運與翻轉第一次接觸《發光體》這部小說的讀者往往會被它的size 給震懾住:英文原文書長達八百三十頁也就算了,全文共十二章的「第一章」竟佔了三百六十頁的篇幅!卡頓自己在布克獎頒獎典禮的致詞中自嘲這本書是「出版社的夢魘(a publisher's nightmare)」, 因為它的結構形式與篇幅讓編輯者們傷透腦筋卻又不知如何給建議。然而,這詭異的篇幅架構正是作者巧妙的安排,它呼應的即是小說封面從滿月到新月的十二個月相圖: 第一章最長、第二章約第一章一半長(一百六十頁)、第三章約第二章一半長(九十六頁)、第四章又是前一章的一半(四十頁)…… 直到最後的第十二章只剩兩頁的篇幅。從望到朔、再從朔到望,這十二個月相不斷地循環著,就像每月輪翻上陣的黃道十二星座和那些永恆運行著的天體。卡頓似乎是透過這樣的架構在傳達一種哲理:最後出現的並不代表結束,而是另一個新的(循環)開始,正如同小說裡毛利人陶華(Tauwhare)在跟英國移居者鮑佛(Balfour)解釋霍基蒂卡(Hokitika,此小說故事背景的淘金小鎮)毛利語代表意義為何,他的回答是:「圍繞,然後回到起點。」(Around, and then back again, beginning.)循環中的每個點都是個開始,是個結束,也是其中的過程。

卡頓巧妙地運用星相學(Astrology)來刻畫《發光體》的二十位人物:十二星座不同的人格典型為她那來自不同文化和身分地位背景的十二個角色提供了藍本,讓他們在十二個章節(十二宮)裡輪翻上陣當主角;另七個角色則代表了太陽系裡象徵不同性格的七個行星,剩下最後一個角色則是故事裡那位謎樣的、身後留下巨額黃金的死者克羅斯比.威爾斯(Crosbie Wells),他象徵地球,是牽動著其他十九個角色的核心。在小說開始前的星座╱行星與各角色對照表中,作者用terra firma(拉丁文:大地)來連結克羅斯比這個角色,藉由挖掘他死亡的真像——另一種形式的「淘金」——間接反映出其他每個角色心裡「不能說的秘密」和其性格的光明與黑暗面。此外,作者又企圖用星相學中每個星座運行到不同天體時(如:「水星在射手座」、「月亮在金牛座」、「金星在魔羯座」等)將產生不同人格變化的概念將她的人物複雜化,暗示人格不能被簡單地區分成十二種典型,同一個星座的人會因成長環境等各種因素而成就不同的命運。星相學在這部小說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閱讀這本小說的同時,讀者們可能忍不住要順便google 一下星座知識來印証書中的每個角色,但與其說卡頓筆下的人物忠實反映星相學,不如說星相學的人格分類和命運占卜功能只是作者利用來勾勒故事和角色的靈感起源,表面看起看「真實」的科學知識,卻充滿藝術想像的空間。這似乎也意味著作者試圖藉由她安排的角色典型來挑戰移民社會(如紐西蘭)中常見對每個文化的刻板印象,強調多元文化社會中彼此溝通與了解的重要。

紐西蘭文學的多元文化精神

綜觀紐西蘭文學,主題總脫離不了「移民」,因為該國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移民發展史,從十九世紀的英國移民潮到二十一世紀的亞洲移民潮,離「家」出走不外乎是想在紐西蘭這片土地找到人生新方向。《發光體》呈現了十九世紀紐西蘭的移民淘金熱(gold rush),書中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主角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就是要脫離悲慘的過去,展開新人生,而黃金提供了實現移民夢的機會。「黃金」(gold)在這部小說裡代表的不僅僅是黃金本身,它還象徵了來自各種文化背景的淘金者(移民者)的自我(self),因此淘金的過程也可說是一個探索自我(self-discovery)的過程。先前提到移民自保加利亞的紐《勘查》(Reconnaissance)裡描述一位隨過背包客旅行,從一個保加利亞移民的角度來﹁勘查﹂紐西蘭,也透過旅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包括紐西蘭本地人、移民與觀光客)對「東歐移民」的既定印象來檢視自我。紐西蘭的歷史就印刻在它的地理版圖中,作家筆下的主角在他們的行腳過程中一步步發掘當地的歷史,也在同時喚醒自己原鄉的歷史,並進一步達成主角自我的探索。

另一方面,從最早定居紐西蘭的毛利原住民到之後各個時期的移民作家,往往透過作品來呈現他們在紐西蘭這個多元文化社會的自我定位。紐西蘭國寶級毛利作家伊希麥拉(Witi Ihimaera)透過像《鯨騎士》(Whale Rider)這樣的作品來帶領讀者進入毛利文化這個重視祖先、傳統和人與大自然互動關係的社會。小說以英文為主並夾雜毛利語的方式來呈現,使作者能有效地將毛利文化介紹給非毛利的族群,並同時激起年輕一代逐漸「西化」的紐西蘭毛利人對尋根與回歸傳統部落文化的興趣。透過故事主角的毛利女孩卡瑚(Kahu)的故西蘭女作家卡沙波娃即在她的首部小說母親從保加利亞移居至紐西蘭的女大學生,選擇離家出走來抗拒她的文化適應不良症。於是,喬裝成觀光客的她,透過故事主角的毛利女孩卡瑚(Kahu)的故事,伊希麥拉企圖重振逐漸被邊緣化的毛利文化精神,而作者強調,這個重振傳統精神的領袖不一定是男性,而可能是被毛利傳統壓抑和邊緣化的女性。

另一方面,多數的英國移民後裔紐西蘭作家也逐漸體悟到他們與英國文化傳統的連結越來越弱,紐西蘭已不再是往日英國的殖民地,不再是女王皇冠上的一顆寶石,而必須重新思考其國家與文化定位。因此,Pakehas(紐西蘭白種人,源自毛利語,意指「非毛利族裔」)的作品往往從早期充滿對英國「祖國」的浪漫想像逐漸演變成對紐西蘭當地文化與生活的重視。以紐西蘭兒童文學之母瑪格麗特.梅喜(Margaret Mahy)為例:她早期作品裡「寫實」的部份(如故事背景與場景)充滿了對歐洲與英國的幻想,而缺乏與紐西蘭當地環境的連結,其影響顯然來自於作者兒時閱讀的童書,它們絕大部份都來自英國。隨著梅喜年長,她筆下的「寫實」越來越多取材自個人在紐西蘭的每日生活經驗,甚至是透過作品討論環保議題,表達對紐國自然環境遭受文明干擾的憂慮,如《反撲》(Kaitangata Twitch ,Kaitangata 為紐西蘭南島以毛利文命名之地名)。紐西蘭知名童書與青少年小說作家喬伊.考莉(Joy Cowley)則是從一九六○、七○年代早期作品就大膽融入如不倫戀這樣的禁忌題材,雖說是禁忌話題,卻也是最貼近紐西蘭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寫實素材。而她的暢銷童書《蛇和蜥蝪:不吵不相識》(Snake and Lizard)除了教導學童了解與擁抱彼此的差異性,更間接點出在多元文化的紐西蘭社會中,彼此尊重與欣賞的重要性。近年來逐漸成為紐西蘭文壇新血輪的年輕一輩作家們,更是一個個祭出「多重身分背景」、「複雜的身分認同」、「自我定位混淆」這類的議題,這是與當代紐西蘭最切身的問題,年輕作家們傳達出的並不是憂慮或無奈,而是以一個積極正面的世界觀來看待多元文化,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強調每一個獨立的自我彼此合諧共存,這也是紐西蘭文學的精神。

過去十多年來,《魔戒》(Lord of theRings )與《哈比人》(The Hobbit )系列電影已為紐西蘭帶來不少觀光產值,相信這次伊蓮諾. 卡頓的《發光體》又會為紐西蘭觀光業帶來另一股熱潮。以往紐西蘭南島奧塔哥(Otago)的箭村(Arrowtown)一直是觀光客們感受紐西蘭早期移民與淘金氛圍的必定造訪之處,卡頓的《發光體》造就了另一個顯為人知的南島西岸淘金小鎮霍奇蒂卡,可想而知,又會有大群小說粉絲前往探訪。如果想要順便體會一下小說中卡頓用來「構圖」的星座,別忘了紐西蘭南島的蒂卡波小鎮(Lake Tekapo)擁有全世界最美麗的星空呢!

陳容萱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

 
專輯/故事依稀,人若星晨:從「新維多利亞小說」談伊蓮諾・卡頓小說《發光體》
賴淑芳╱文
早在二○○九年紐西蘭作家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出版第一部小說《彩排》(The Rehearsal),亦即她為其創作碩士學位所寫、內容描寫校園霸凌的作品,《觀察者》(Spectator)週刊評論家賽門.貝克(Simon Baker)慧眼視英雄,宣佈文壇出現了天賦異稟的強勁新秀(a strongnew talent)。①

二○一三年年秋,當評審宣佈二十八歲的紐西蘭作家伊蓮諾.卡頓的小說《發光體》(The Luminaries)榮獲英國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時,英美書評家驚嘆連連,有認為該獎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作家這部有史以來篇幅最長(原文八百三十頁)的獲獎小說實至榮歸;也有認為內涵不夠份量,重點僅在小說閱讀的過程。英國《衛報》(The Guardian)馬上舉眾多文壇英雄出少年的經典例子︵如狄更斯二十五歲出產《皮克威克外傳》、布朗蒂二十九歲出產《咆哮山莊》、羅倫斯二十八歲出產《兒子與戀人》、海明威二十九歲出產《妾似朝陽又照君》。②

本書屬於「新維多利亞」(Neo-Victorian)小說。這是何種風格呢?「新維多利亞運動」是本世紀方才界定的美學運動新名詞。凡舉模仿維多利亞時代風格和美學觀、重新發現或重新想像維多利亞時期的景況而創造的文藝作品皆屬此風潮,例如銀幕改編的維多利亞時代舊作(英國BBC改編了許多次的狄更斯、奧斯汀經典小說)、二十世紀以來常見的蒸汽龐克(Steampunk)科幻小說,還有像卡頓《發光體》這類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融入後現代文學技巧的小說創作。以我們這時代的人的方式重現當時代,或以現今標準看當時代的人、事、物,每每顛覆了我們習以為常、先入為主的概念。總而言之,這是新舊交混的的新風尚。

《發光體》故事發生在一八六○年,具有內容上與結構上的雙重意義:取材自紐西蘭南島西部緊臨金礦小鎮霍基蒂卡(Hokitika)的移民的故事,以英帝國殖民史「淘金熱」為時空背景;維多利亞中期六○年代正是英國文學史上所謂「期刊的黃金時期」,大大小小的全國性的和區域性的期刊出版品(如報紙、週刊、雙週刊、月刊、季刊、年刊等),百花齊放,造就了大眾文學類中極具代表性的「煽情小說」(sensation novel)的全盛時期。以「偵探小說之父」考琳斯(Wilkie Collins)為首的連載期刊高手,靠著「謀殺」和「醜聞」等聳人聽聞、高潮迭起情節讓讀者欲罷不能,只得掏錢買一集又一集。《發光體》在取材與結構方面就直接承襲了煽情小說的技巧,有命案、吸食鴉片的娼妓、偵探、私訂終身、偽造文書等非比尋常的元素,同時兼具歷史小說的豐富資料、航海探險故事的驚奇、和偵探小說的疑雲。本書好似集維多利亞各家精華:有考琳斯煽情的技巧、狄更斯晚期小說的醜怪和陰暗、史蒂芬生航海探險故事的味道,但混雜一起卻不似當時小說的厚實內斂與濃烈情感。

卡頓精心規畫以占星術黃道十二宮(Zodiac)佈局本書結構,共十二部,設計如同時星體運行盈缺,每部的頁數逐步縮減,越後面章節頁數越少(至最後一部僅僅二頁)。前言後緊接角色圖表,清楚交代主宰每個角色各自命運的「本命宮」,每個角色關乎一個天體,隨十二星座移轉而發展,有十二個角色屬於恆星(Stellar)、七個角色屬於行星(Plantetary)、亡者即是塵埃落定的土地(Terra Firma),然後以一八六六年一月二十七日當天的占星圖啟始,預告這是遞迴式「空間內有空間」(A Sphere within a Sphere)。雖以第三人稱敘事觀點,卻非全知式的,隨蘇格蘭愛丁堡籍的華特(Walter Moody)啟程,他在旅館遇到十二個人,全部與他希望揭曉的命案有關,情節就盤繞著這事件起源。卡頓向《衛報》評者夏洛特.希根斯(Charlotte Higgins)坦言受到美國認知科學家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臺特(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的科普名著《集異璧:一條永恆的金帶》(Godel, Escher, Bach: An Eternal Golden Braid)的影響,觀察不斷遞迴及自我參考的狀況。③

隨華特一路追蹤下來,每個角色跟其他角色一對一講述所知的部分,一連串事件牽扯出一樁樁秘密,如此精工的架構挑戰讀者閱讀經驗,讓不同個體、不同角色,圍繞離奇命案,一遍又一遍輾轉重覆,回到最初出發點述說。但事實真相是什麼?探詢的過程,知道的越多,疑問也跟著越多。作者吊足讀者胃口、有時誤導、有時欲言又止地插開話題,有時讓其半信半疑,卻牢抓讀者關注,鋪陳故事的煽情能力可說遊刃有餘,讓讀者欲罷不能,只有狼吞虎嚥。又暗中使出後現代前衛派的技巧(如喬伊思在《尤里西斯》所用類似手法記,述一天光陰,一連串的事件發生),讓讀者隨敘事不斷覆返, 一再回原點重新出發,讀者不免時時陷入迷惘,不禁得回想再確定,怕掌握不了或跟不上情節。也由於卡頓強調鼓吹閱讀經驗,她甚至大方捐出部分獎金鼓勵「純讀者」(有別於以出版發表為意圖的讀者)。

中文讀者也許會特別留意到作者刻劃兩位華人移民角色(原著258-262頁),暴露當時西方人的偏見與凱特恩對中國傳統思想有一定的理解力。廣西來的金匠貴龍(Quee Long)的醜怪外貌(四方臉、鬥雞眼、齒牙不全),卻有「批判的眼、沉著的機智、嚴苛自貶的資質」及「出名的憤世嫉俗的幽默、鬱鬱寡歡」。他堅守著賺足七百六十八先令、難以達成的衣錦還鄉的美夢,貴龍父親曾為鴉片戰爭英軍俘虜,貴龍卻為英國公司契約工,所得多歸公,卻永難翻身領導階級,因此長抱對父親不孝與背叛家國的羞愧感。他常引孔夫子金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認定鴉片象徵西方野蠻入侵中國,利益與貪婪的不良企圖。吸食鴉片的人就是叛徒兼傻瓜。因其性格,作者讓他屬黃道十二宮的第六宮——處女座(Virgo)。

與貴龍幾乎截然不同的鴉片館子老闆叔永生(Sook Yongsheng),大眼寬鼻美唇, 依然留著辮子(留戀年少歲月),具反清思想,說起話文謅謅的,引經據典,語意卻含糊不明。習慣用一連串諺語說話, 聽來似是而非。這樣的性格描寫,當然象徵其經營鴉片館,在是非道德邊緣遊走,及其數說事件的角度。這陰陽相襯的中國人角色非常突出,足見卡頓一面利用俗套、一面創造的努力。故事中紐西蘭毛利人(Te Rau Tauwhare,唯一以真人為藍圖)的角色也非常生動:他「男性化帥氣十足、精力充沛,自信卻不自大。不易動容也不受任何脅迫。他那深刻的自傲自信、是無需證明或多解釋的自持……他深知自己無與倫比的力和美;他就是知道高過大部份的人」。④這紐西蘭土著角色的完美刻劃令人印象深刻。他是挖掘紐西蘭珍貴綠寶(Pounamu)的人,屬白羊星座。其實東西古文明自古皆有類似黃道十二宮對星座的劃分法與行星運行(如太陽的軌跡把一圈分十二段)概念,多種族人物角色也昭示此小說跨(多重)文化的視野。

二十一世紀讀者的生活遠不及古老的維多利亞人的步調,厚至八百多頁的小說,如果不是如此有吸引力的敘事者,很難征服讀者耐心。卡頓本人就曾提及想顛覆一般小說華麗的結構必然減低人性的刻板印象。不可諱言,一八六○年代的維多利亞煽情小說深深吸引讀者跟著哭、跟著笑;這部二十一世紀「新維多利亞小說」也絲絲扣人心弦,但未必讓他們跟著情緒起伏而哭笑。倒是能在理性抽絲撥繭後發現,在金光閃閃目絢神迷的敘事起始,依舊有一個原始的愛的故事。故事結尾的對白,再強調有無數次起始,一個謎團就在聽雨的同時戛然而止!

這部小說敦促我們閱讀、聽角色對話、思考推理、最後依然有同理心。

註:

①The Spectator, 5 August 2009. http://www.spectator.co.uk/books/5244058/past-imperfect-2/

②The Guardian, 18 Oct. 2013.

③中譯本《 集異璧之大成》, 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六年出版。

④本人自譯。參考閱讀:Daniel, Lucy Daniel. Review of The Luminaries, by Eleanor Catton. 16 Oct.2013.

Gunn, Kirsty. Review of The Luminaries.Guardian 11 Sept.2013.

Heilmann, Ann, and Mark Llewellyn. Neo-Victorianism : the Victorians in theTwenty-first Century, 1999-2009.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Jordan, Justin. "Eleanor Catton asks novelquestions with epic ambition in The Luminaries." Guardian 15 Oct. 2013.

Maslin, Janet. "Following the Stars in a Rushto Riches." New York Times, 23 Oct.2013.

Webb, Kate. "Eleanor Catton wins the Man Booker Priz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16 & 23 August 2013.

Higgins, Charlotte. "Eleanor Catton: Manwriters Get Asked what they think,women what they feel."Guardian, 16 Oct. 2013.

賴淑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護眼4大撇步 睛亮2015年
長期坐在辦公室盯著電腦趕報告的你,是否因為如此忙碌的加班生活,而忽略了眼睛用眼過度與長期盯著電腦的小病癥?五大眼睛疲勞的警訊及四個保養眼睛的小撇步「報乎你災」,讓您脫離紅眼睛。

台灣最有效煉金術-蓋房子!
圈一塊地,蓋房子,這似乎是台灣最有效的煉金術了。小時候常聽到老師說台灣人口太多土地太少,買土地買房地產是最保險最不會錯的投資方向。以相對價格來說,房地產的漲幅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