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毛內閣應拿出科學態度因應施政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22 第34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六張戴眼鏡的年輕面孔
聯合報社論 毛內閣應拿出科學態度因應施政
經濟日報社論 翻轉施政 除弊更要興利
聯合晚報社論 昨天公祭,今天忘記?
民意論壇 不變與不辯 歷史怎麼看馬?
柯P的麥克風失控症候群
聯合筆記/用青春賭明天
成也社群敗也社群 政治人物別本末倒置
違建文化 須魄力對症下藥
正本清源 告別鐵皮屋文化
嘴砲執政 柯P別誤診
BOT無限好 只是三贏不容易
政府+媒體 讓水情吃緊有感

聯合報黑白集
六張戴眼鏡的年輕面孔
黑白集/聯合報
桃園新屋一場大火,六名消防員殉職火窟。六張年輕的面孔在報紙頭版一列排開,讀者若為了對他們的英勇犧牲多留幾眼憑弔,在比對不同媒體刊布的遺照後,會發現他們六人都戴眼鏡。

去年七月的高雄氣爆,也有六名消防員殉職。這兩件慘禍有三個共同點。一、災禍的肇因深遠;二、救災現場的處置引發爭論;三、市長的臨場表現亦滋爭議。

高雄氣爆揭露了地下管線幾十年無人監管、亦無人聞問的異象。新屋失火的保齡球館則是在大違建裡無照營業,二十一年零稽查、最近八年三十五次消防檢查全數通過;更諷刺的是保齡球館的劉姓業主兄弟居然是新屋當地的義消,如今裁判兼球員又兼了火首。

高雄氣爆從前一天晚上八時發現漏氣,直到第二天清晨七時許才判定是丙烯外洩,事發時更獨漏通知禍首華運倉儲關閉閥門。新屋大火則是連屋主都喊「裡面沒人,讓它燒」,消防員卻錯失了迅速撤離的時機;據火場空照圖的間距來看,若稱怕延燒野草及鄰屋,皆不能服人。新屋大火的事後檢討更是照抄高雄氣爆:裝備不夠、人數短缺、任務瑣碎……。這樣的檢討,已經照抄了幾十年。

高雄氣爆發生時,傳出市長陳菊「抓龍未遂」;而桃園大火則出現市長鄭文燦上網自任新聞播報員。陳菊以不到場故示距離,鄭文燦則坐計程車到場打卡以示任事;不同的手法,卻皆是誇張失準的操作。

消防員被稱作「揹著自己的神主牌救火」。政黨輪替,台北南港和桃園新屋各發生一場違建死傷火災,這應當能給我們留下記憶並帶來啟示。請以尊敬哀悼的不捨心情追思新屋六位殉職消防員,我們也許記不住他們,但別忘了那是六張都戴著眼鏡的年輕面孔。

   
聯合報社論
毛內閣應拿出科學態度因應施政
社論/聯合報
行政院長毛治國曾任國家資訊長,他任命張善政為副閣揆也著眼於科技專長,這意味新閣將揚棄先前跟不上潮流發展的施政風格;畢竟,不瞭解大數據(Big Data)的潮流,將難以應付時代的快速轉變。然而,從缺水休耕到禽流感侵襲,我們仍沒看到政府的數據治理。

大數據對問題的釐清不只是工具進階,更是觀念的革新。過去了解問題是從官員或研究者的主觀視野或單一視角出發,很可能發生遺漏與偏差,未能涵蓋所有面向;以大數據規範、探討問題的大趨勢,才能掌握問題本質。但經濟部治旱、農委會防疫,卻都自己關著門悄悄作業,既不公布蓄水資料或養殖場雞鴨死亡數據,也不向民眾發出相關警示,即逕自宣布休耕、撲殺等政策,豈非形同不教而殺。

以九合一選舉為例,幾個社群網站公布了六都選舉相關統計顯示:候選人的得票數,與臉書統計資訊完全符合。候選人臉書粉絲頁數據,包括按讚、留言及分享數,花媽遙遙領先,朱立倫慘勝也早寫在數據中;連勝文在北市選,雖是大選區、選民多,但數據卻敬陪末座,怎麼可能不落敗?

這是首次針對選舉的社群網路分析,預見電話民調式微事小,重點在選情掌控進入全新局面。電話民調是被動應答,有樣本誤差,有操作空間;網路社群是民眾主動提供意向,兩者差異有如天壤。這些數據當然有被移作負面運用的可能,但分析臉書版主的按讚傾向,解析在不同頁面的瀏覽選擇及時間,匯入大資料庫,建立模組、標準化得以利用,可能會有新的運作方式被創造。這是大數據的新時代,也是毛內閣必須掌握的機先,不能對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無感。

網路社群如此精準地掌握民意,自然有左右選民投票意向的能力,目前仍缺乏法律規範,但發展趨勢絕不容忽視。日本去年底的國會選舉,東京大學與《朝日新聞》合作的基礎調查,項目更多、更新,每一項都與選舉結果緊扣。維護選舉的公平與秩序,政府不能遲鈍滯後。

大數據更關鍵的角色,是精確掌握問題源頭,才能據以擬定處理的對策。以二○一一年被拒絕於台灣的國光石化六千億投資案為例,當時主要的理由,是這項投資會造成台灣海峽東域瀕危的中華白海豚加速滅絕;但運用大數據研究之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國光石化承受了不白之冤。

九○年代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成立之初,開始中華白海豚的研究。二○○○年初期調查,白海豚族群數量約一三○隻;不解的是,在並無明顯客觀的環境變化下,白海豚數量持續降低,到二○○七年只剩下七十隻,短時間滅絕了一半。這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定義的極度瀕危,但是什麼原因導致?

大數據研究耗工耗時,研究團隊除了蒐集海域所有水文、水質資料,還蒐集了長達十年的公開政府資訊「漁業年報」,另外調查沿岸漁港的交易情形,包括魚種;發現白海豚喜歡棲息於中彰雲嘉海域,主要是因為食物來源在此。白海豚喜歡這塊海域的魚種,所以不往北移,也不南遷;合理推論是食物供應鏈變化,供應量不足,導致白海豚族群數持續降低。

大數據還發現,白海豚數量的食物供應鏈短缺,原因是河川淡水注海量持續減少。河口海岸地區因為淡水注入海裡,讓海水鹽度大幅降低,營造出高營養鹽生成環境,補給出海域生物足夠的食物生成。而如今,因人類生活耗水、工業需水、加上地球暖化極端強降雨增加截水難度;注海淡水不足,截流又難,能夠補助海域的水源自然短缺。

大數據的研究讓問題面貌清晰。現在的問題是,若陸地需水狀況不改善,已可推估出白海豚滅絕的時點。一項物種的滅絕,必然牽連到生態系相關物種的安危,島上的民眾亦無法自外。重點是,必須據此找出因應問題的對策。國光石化撤走當然影響台灣經濟,但這不是問題重點,關鍵在台灣貧瘠的水資源如何應對,如果沒有徹底調整用水態度,仍放任水資源耗用,再加上旱象非我們所能控制,下個瀕危的物種必將是人類。

大數據應用不只是工具提升,更是面對問題的科學態度。

   
經濟日報社論
翻轉施政 除弊更要興利
社論/經濟日報
九合一大選後,各地新當選的百里侯無一不銳意推動新政,期盼在最短時間內讓人民有感。這段選後建設期,原本應當是百里侯大顯身手,努力兌現選前承諾的時候,不料,最近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卻是看到不少地方首長忙著推翻前人政策,或毀棄與中央共識,重回選前的烽火連三月。

在首都,台北市長柯文哲宣布提前成立廉政委員會,鎖定遠雄大巨蛋、日勝生美河市、太極雙子星、松菸文創、富邦台北文創園區及鴻海三創園區開發案,作為優先查核對象。在桃園,桃園市長鄭文燦更先一步把航空城相關帳冊及資料移交廉政署調查,要追查有無不當挪用經費、浮濫用人及不當利益。

在中台灣,台中市長林佳龍拍板停建台灣塔,認為台灣塔工程不應加劇房地產炒作,要追查是否人謀不臧及找出預算暴增的原因。在高雄,高雄市長陳菊無預警推翻與中央討論數月、已達共識的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只因市府認為,新法將讓非法業者就地合法,更要求中油總部南遷,才符合時代正義。

凡有弊案,就應追查,這是社會落實公平正義、矯正市場秩序的重要一環。不過,當政治人物宣稱的「弊案」或是「圖利特定人」,並非基於根本事實,而是憑感覺或是語焉不詳指其社會觀感不佳,尤有劣者是刻意政治操弄來打擊前朝、為自己樹威,都要小心留下深不可測的後遺症。

最首要的一個後遺症是,當「圖利」與「有無弊案」,成為這個社會看待人事物的最優先判準時,負面思考將成為常態。當政府有意邀民間企業投資、參與市政建設時,全民懷疑的指針,會先指向為何是這家企業?政府內部是誰負責、誰蓋章?他們之間有無利益輸送?

當政治人物忙著含沙影射,全民忙著扮演名偵探柯南,靠著網路與電腦鍵盤辦案時,這個社會每日的產出,就不是建設,或是距離夢想更近一點,每天所產出的,無非就是更多的臆測、不負責任的言論,及創造更多的貧富、城鄉、階級與朝野對立。

後遺症之二是,為了明哲保身,公務員最理性的做法就是跟著成為懷疑論者,因為凡是積極任事者,都有可能被貼上圖利廠商的標籤。而對國內外企業來說,政治人物的「昨是今非」,將成為投資台灣的最大不確定性,一旦企業視台灣為畏途,政府該怎麼克服眼前的預算短缺做建設?又要上哪兒找稅收,縮減貧富落差、實現理念呢?

不論是治理國家或是市政,興利與除弊都應同步進行。政治人物不能只安於當外科醫師專心找病灶,卻不想方設法讓病人的身體強健起來。政治人物選前已對選民許下莊嚴承諾,選後就應積極把重點擺在自我實現,正如台南市長賴清德先前北上參加行政院會時所說,「現在正是做事的大好時機。」若新任百里侯對前人或中央的施政藍圖,不願買單,當可挾其新民意宣布砍掉,另起爐灶,成敗自負政治責任,而不是暗指或懷疑這些重大公共工程存有瑕疵或不符社會觀感,必須重新驗證。否則後人也可把現在重新驗證的過程,當成是新一輪的政商重新要價,一旦成為慣例,台灣就無法繼續向前行。

當代公共行政主流,均強調要引進民間力量、借助民間智慧,並與民間建立信實的夥伴關係。一個只懂得毀棄、不懂建設,或是滿懷政治算計的政治人物,最終只會辜負選民殷切的「翻轉國家社會」期待。偉大的政治家,靠的是視野、胸懷與執行力,贏得世人尊敬;百里侯們,選舉結束了,是該認真治理城市了。

   
聯合晚報社論
昨天公祭,今天忘記?
午後熱評/聯合晚報
去年底到今年初,新竹市、台北巿接連發生違建火警燒死民眾的憾事,內政部要求地方政府積極處理違建,但言猶在耳,桃園市再度發生違建大火,六名年輕消防員救災殉職。各縣巿應貫徹公權力,追究違建查拆不力的責任,否則「昨天公祭,今天忘記」,難保下次不會有人枉死。

過去建管單位苦於人力不足,加上人情壓力、拆除違建預算遭民代強加阻擋,放任違建愈建愈多,拆除排名順序愈排愈長,這個現象各縣巿都雷同。去年底一連串違建火災傷亡事故,引發輿論重視,新首長上任三把火,明快處理違建問題,但真正解決問題的,只是鳳毛麟角。

台灣違建處處可見,大部分違建會破壞房屋結構,一旦火起,易致傷亡,且逃生無門,嚴重者更可能殃及鄰舍,造成生命與財產的重大損失。每間違建就像不定時炸彈,成為台灣社會的隱患。

不少民眾為了省成本,鐵皮輕鋼架隨便蓋蓋,由於違建陳設隔間改變,無從得知內部空間配置,更添救災風險;鐵皮加蓋建築起火,炙熱高溫融化鋼筋,往往變形倒塌,不利消防人員撲滅火點。

地方政府應集中人力,全面體檢「快篩違建」,影響公安列入優先對象,立即移請拆除,未訂定違章建築處理拆除收費自治條例者,盡快擬訂送議會審查通過,避免因拆除經費不足影響工作執行,若有議員阻擋或擱置,則公布名單,別再讓怠慢與鄉愿再度吞噬人民的生命與財產。

每次事故發生,都喊檢討,但不能只檢討而無改善,等風波過了,又故態復萌。六條寶貴性命的教訓與控訴,各級政府不能視而不見,千萬別讓這群英勇的年輕人白白犧牲。

   
民意論壇
不變與不辯 歷史怎麼看馬?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聯合報
最近有兩件政治大事和馬英九密切相關,他都表現異常沉靜,又表現異常執著:一是陳水扁的保外就醫,二是王金平官司的上訴。

這兩件事,如今他都成為敗方。然而陳水扁貪汙案,馬英九本有權特赦,但他堅不採用;王金平案,他在司法一、二審判決都輸後,黨內要求他不再上訴主動撤告之聲如排山倒海一般,他仍堅持表示要走完司法程序。結果是,陳水扁保外就醫了,王金平的官司國民黨顯然也在想辦法解套了,他的對手都勝利了。

這期間,他遭受黨內外冷嘲熱諷,媒體批判者多,申援者少,電視名嘴、網路,把他罵得猶如毀黨叛國賊。但他幾乎不曾辯駁,默默承受,而他的堅持,看不出有絲毫動搖。

他一定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只是他的「對」,社會並不接受。我的猜想是,馬英九既知百口難辯,那就把自己從中抽離出來,如局外人一般看著那些喧譁、咒罵。他曾說過要爭取「歷史地位」,那就早些進入歷史,接受歷史的審判。

歷史一定會寫馬英九,寫馬英九一定會寫上述這兩件事,歷史會怎麼說?

「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春秋」是經孔子修訂而成的史書,它不僅記錄了當世大事,更批判重要人物,亂臣賊子之所以「懼」,是怕自己的惡行難逃「春秋之筆」。後世讚揚孔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常夜」。這就是歷史的力量。

史家臧否人物,明鑒是非,秉持「天經地義」,有一定標準。特別是記前世之事,不會受政治干擾,不會有群眾包圍,更無私利可言。那麼,歷史的馬英九和現在的馬英九,應該會有不一樣的評價吧。

當歷史評斷馬英九時,也必然評斷和他相關的人;馬英九所做的某些事,是或非,對或錯,也投射到贊成和反對他的人。誰是亂臣賊子?歷史會是一面鏡子。

馬英九辭國民黨主席,總統任期也只剩下一年四個月,政治權力很快就會從他手中消失,當馬英九政治生命結束時,就是他歷史生命的開始。他堅不特赦陳水扁、堅不對王金平案撤告,可解釋是他在為歷史生命作鋪陳,要向歷史討公道。

他一方面沉靜,一方面執著,是為使後世明白,陳水扁出獄、王金平案撤告,都不是他做的決定,是因為形勢比人強,他非不為也,是不能也。故而,和他有關的這兩件事,已和他無關了。

司馬遷著「史記」,自許「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或許馬英九在司馬遷筆下,會同情他或諷刺他不知「變」,但不知變而受歷史肯定的人很多呀,如岳飛、文天祥,可嘆的是,他們都是悲劇人物。

   
柯P的麥克風失控症候群
方信雄/交通業(基隆市)/聯合報
我們不反對柯P的除弊興利,只是很難同意其貴為京兆尹的言辭說法。

經典的柯氏語錄,如大巨蛋一案,柯P:「今晚八點半就把趙藤雄『叫來』市政府直接談」。姑不論趙董事長的企業家地位,乃至社會對其觀感如何,遠雄究竟仍是市府的重要協力廠商,在未撕破臉前,當著媒體嚴詞要把趙「叫來」。看似好不威風,實則欠缺作為現代父母官應有的風度與禮貌。

相同的,以傳言愛國同心會又在台北一○一大樓廣場打法輪功成員為例,柯P亦直接面對媒體說:「現在的信義分局長是誰?叫他來報告」。凡此動輒「叫來」的縣太爺架勢,無一不是其無由施展官威的同工之謬。

而面對郭董登報嗆聲,柯P嚴詞宣示:「這個國家都不可以被財團控制,台北市政府不受威脅」。這是一句多麼鼓舞人心的話。然而面對具興奮劑效用的攝影機與麥克風群的柯P,卻又接著說:「我也明白講,我選舉沒有拿過你的錢,我沒有欠你,我跟你講,公事公辦」!這句話顯然不應也不能講,難道選舉有拿過錢就可有不同方式的「公事公辦」?

選戰已過,大破大立除弊興利,針對市政沉痾下藥與落實政見才是國人所樂見,主政者切勿陷入爽於一時的常態性麥克風失控症候群。

   
聯合筆記/用青春賭明天
張立/聯合報
阿里巴巴主席馬雲、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近日在台北演說時分別提到創新與創業,他們的目標對象都是年輕人。這些科技前輩,年紀在五十上下,也都還在創業的風口浪頭,但已預示著「世代交替」的趨勢。

馬雲曾當面挑戰金庸,武林中人「年紀愈大,武功愈高」是違背常理的。他說,創新是年輕人的事,把機會留給年輕一輩,世界才有轉型的機會。看看台灣的情況,從去年太陽花事件開始,年輕人當家作主的呼聲就持續不斷,一直到柯P在競選時打的非典型選戰後,年輕人似乎已經有那麼一點準備接棒的味道。

雷軍對台灣年輕人的素質,基本上持肯定態度,認為比大陸年輕人有經驗、國際化程度高,但「太悠閒了點」,並說「小米非常願意幫助大家」。行政院長毛治國面對大陸跨海求才,立即宣示要將台灣打造成創新創業的育成基地,並且成立「台灣矽谷科技基金」,送優秀青年團隊到矽谷創業。

大陸廠商願意找台灣人才,至少代表著台灣年輕人仍有競爭力,但人才若只是為對岸所用,與台灣產業沒有連結,對台灣未來發展,並不是好事,但這也可以因此理解,行政院為什麼急著提解方搶人了。

李開復以自己的經驗強調,他除了Google之外,「幾乎每一個最新的應用都是女兒告訴我的」,而且,未來這一趨勢會更加明顯。他也說,「如果你想把握未來,多和年輕人接觸」。

年輕人當家作主趨勢雖不可逆,但也不代表著年輕人一定能當家作主,有才有料才有機會引領風潮,追隨民粹、只在網路上搞kuso,也未必贏得過大叔或老頭兒。創業的前提是創新,正如賈伯斯在世時,每次產品發表,總有些巧思「走在我們想像的前面」。

雷軍提到「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提醒台灣創業者動作要快。創業不會是政府的事,看看阿里巴巴、小米的軌跡,他們一直走在政府腳步前面,而且成功了。創業關鍵在於自己,與其抱怨政府政績不佳、台灣市場太小、狂挑別人的錯,不如「做就對了」。酸氣衝天,正是目前台灣社會發展停滯的病灶之一。

孔子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兩千五百年前這番智慧之言,正如馬雲、雷軍看今日社會。再看看狄更斯《雙城記》的開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對照今日,站到未來的風口上,就是最好的時代,嗅不到趨勢發展,將會是最壞的時代。

   
成也社群敗也社群 政治人物別本末倒置
陳彥豪/台大助理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桃園違章保齡球館惡火傷六命,救災過程中鄭文燦市長上社群網站連續發文,被鄉民譏封為「打卡市長」!

去年九合一選舉後,政治人物與公機關「瘋社群」的情況,有走火入魔之勢。現代國家與公民應如何成熟地看待社群媒體現象?不妨先參考一下美國在這方面的最新發展。

首先,始終拒絕當跛鴨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邀集兩黨國會領袖議事,專題討論網路科技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歐巴馬特別對近年來恐怖組織利用社群平台,大量吸收西方年輕人加入「聖戰」的情況表達憂心。他敦促朝野能在這項國安重大威脅上攜手合作,由「科技」與「法律」兩個途徑切入,務必要在短期達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目標。

在此同時,CNN在有關巴黎「查理雜誌」恐攻事件的系列調查報導中,提出了一個「大哉問」:根據警方的背景調查報告,這群恐攻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身旁的社會弱勢者並不會表達特別的關懷與仁慈,但卻會義無反顧地以「救世救人之名」投身自殺式恐攻!這是為什麼?

西方學者表示,這些參與恐攻的年輕人,大多有一段不短的生命歷程被卡在社會邊緣,與主流價值格格不入。激進團體則透過社群網路,讓他們獲得了認同感和歸屬感。激進團體還告訴他們,生命中的種種不幸,都來自於目前的社會不公,他們是受害者!他們的揭竿而起正是對這個不公社會最直接的報復。

這種聲音在社群平台粉絲頁所串連的朋友圈中,因「共振」而得到催化和擴大,直到有一天被付諸行動。

我們樂見台灣的社群世代,未若西方的激進和極端,但是,持平而論,社群平台可能是好用的社運工具,但卻不見得是理性討論公共政策的友善空間;與其說它是民主與公義的聖地,社群平台可能有更多時間扮演了民粹的溫床。

巴黎恐攻之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馬上公開發言力挺言論自由,但台灣地區隨後卻發生了卸任官員的貼文,因不見容於部分鄉民,導致其帳號被停權的事故。諷剌的是,臉書上的「伊斯蘭國」粉絲專頁,每天頭好壯壯。其他帳號上爆粗口開黃腔的貼文不但沒被停權,還可能有上千人按讚。要社群平台為良善價值把關,恐怕並不實際。

政治人物與公機關的社群經驗,有人如魚得水、有人遍體鱗傷,其關鍵在於是否有研究過「社群傳播學」。治標之道,是揚棄百年來的官樣文章,採用社群世代的語言和形式溝通,這方面知易行難,即使連勝文「一直玩一直玩」的案例殷鑑不遠,最近立委補選的廣告,仍然有一堆團隊在重蹈覆轍。

治本之道,是政治人物與公機關要找回當初爭取執政時「體民所苦、除弊興利」的感動和使命感,並且向四周重新挑旺「感動和使命」的火。因為網軍或許可以組建,但更大的力量是來自於受理想與使命「感召」而聚攏過來的滾滾民意。

最後,品牌或政策傳播應以「官網為主、社群為輔」,切忌本末倒置。

   
違建文化 須魄力對症下藥
林嘉誠/大學教授、考選部前部長(/聯合報
桃園新屋保齡球館一場大火奪走六名消防人員性命,該建築涉及土地分區使用、建築使用、營業使用三大違規。其實台灣廣義的違章建築,包括違規建築使用、違規營業等,不勝枚舉,估計有六十萬戶以上。每次發生災變,政府機關信誓旦旦該罰就罰,該拆就拆,但是事過境遷,沉痼依在,惡性循環,國家社會不斷付出慘痛代價。

台北市長柯文哲就任不久正式宣布,今年三月二十日之後,拆除二百多戶有違公共安全的違章建築,社會大眾給予掌聲,認為新人新政展現魄力。拆除違建,本來稀鬆平常,為何博取民眾佳評,究其原因,包括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多年來執政者不夠用心,缺乏遠見魄力,凡事考慮選票。違建文化根深蒂固,涉及不少因素,政治人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令其擴大惡化,終至不易收拾。

一九九五年筆者任職台北市政府,曾公布違建政策:新違建即報即拆、舊違建有違公共安全優先拆除、追究相關人員查報及執行不力責任等。不少縣市比照辦理,但若干因素,成績不佳。違建除一些社會經濟因素(例如低收入戶無力購屋、租屋)、歷史因素(存在已久,變更使用不易),背後反映國人貪小便宜、守法精神不足、政治經濟結構錯綜複雜等,頗值深省檢討。

台灣的土地使用、分區規範、建築法規等多如牛毛,造成不肖公務人員有機可乘,建管人員貪汙舞弊情事,層出不窮,例如最近的高雄市政府建管單位。業者、官員、民眾投機心態,大家抱持很多人都如此,我為何不可以心理,相信政府不會採取行動,有一天會就地合法。事實亦然,不少地方政府一段時日實施違建特赦,拆除工作更非施政重點,由地方政府編列預算,可知大略。數字會說話,實際查報、執行成效,各地方政府十之八九,流於形式。每逢重大事故發生,煞有介事究責查處,成果如何,人民一清二楚。

違建成因不言而喻:法規未與時俱進造成人民違法不以為意,查報人力預算虛有其表,關說橫行執行不力,廠商公然違建招攬住戶,人頭充斥查不勝查,住戶彼此之間惡意檢舉造成執行人員白忙一場等。片土片金房價高漲,也是違建誘因,缺乏社會成本觀念,未考慮公共安全、他人不便等,違建、違規使用營業比比皆是。政治經濟犬牙交錯症候,民意代表關說已是常態,行政部門公權力式微,社會大眾守法精神蕩然,自我意識濃厚,社會及他人意識淡薄,都市景觀、公共安全、危機因應等,必然受到不利影響。

違建問題,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均難辭其咎,前者務必統一法令,頒布具體可行政策,後者責無旁貸,不少地方政府新任首長,動作不停,包括桃園市。展現魄力對症下藥,違建現象或許不能全部消弭,但是有心就有力,仍可逐漸改善,國人拭目以待。

   
正本清源 告別鐵皮屋文化
胡湘帆/大學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桃園保齡球場大火,奪走了六名年輕消防隊員的生命,據聞他們是在違章建築的鐵皮屋中活活被燒死,真的讓人扼腕與悲憤。

筆者在國外學習與研究期間,曾住在消防站的附近社區,發現消防人員這一行業是許多先進國家兒童的夢想首選行業,尤其各地的消防站,經常是許多中小學生喜愛參觀的地點,透過消防人員詳細的介紹與操作示範,許多青少年學習了防災與救災的常識,也對於消防人員的訓練有素與先進的消防設備,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不同的是,先進國家沒有像台灣那樣到處充滿鐵皮屋,更不會有類似公共場所,如保齡球館等竟然是以鐵皮屋加蓋而成的建築!台灣隨處可見的鐵皮屋,可謂「違建文化」的產物,而且只要一間鐵皮屋完工,接著就會在旁邊蔓延生出許多鐵皮屋來,而且這些違建還能申請水電,甚至擺上招牌,大剌剌地開始營業!

這次不幸事件,在於年輕消防員冒著生命危險,攀上鐵皮屋樓層看查火源,結果全部罹難!而住在這些鐵皮屋,甚至前往鐵皮違建消費的顧客與民眾,很多人也不知道鐵皮屋遇火警很快就會垮,因為火場溫度一超過五百度,任何一處結構軟化,鐵皮屋就立即整個垮下來,這是被消防人員視為救災中最恐怖的建築!然而,台灣卻從不去正視這些比比皆是的「危險建築」,它們仍然在你我的四周持續蔓延!

當務之急,除加強各地鐵皮屋違建的拆除與禁建外,正本清源還須配合違建中水電的來源申請管制,加強下一代的防災教育、生活品味與守法教育,以及對任何鐵皮屋營業場所加強警示,提醒民眾自保,或許是亡羊補牢不得已的作法。

   
嘴砲執政 柯P別誤診
黃一峯/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聯合報
台灣的健保制度相當方便,民眾拿著健保卡,隨時可以去找想看的醫師;因此,產生許多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如果看診後醫生沒開藥,民眾還會覺得奇怪,擔心沒吃些藥,病好不了。這種醫療行為關係是長期累積的結果,究竟是民眾喜歡吃藥?或是醫生喜歡開藥?因果關係已經說不清楚。

對應這幾天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對多項市政建設的意見,不難發現柯P依然習慣用外科醫師的診斷觀點來看事情,只要是與他認知的SOP不合,他「就會火大」;只要決策有可疑之處,他就會說「是爛攤子」,一如他執業時隨時要下診斷,找出病因;而媒體與民眾聽到柯P的批評,也會很興奮,覺得病因找到了,期待醫師開藥。郝前市長則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很多利益糾葛,只要不違法,他會努力配合,卻也可能是市政資訊不夠透明的主因。柯市長剛好相反,如果病人都不生病,不需開刀,他玩什麼?所以當然要拚命挑毛病!

醫師診斷病情,開立處方,治療患者,救人生命;市長診斷市政,提出解決方案,改善城市建設,提升市民福祉。

但是還沒有看過完整的分析報告,獲得完整的數據,驟然作出結論,很容易誤診。況且醫師上手術檯之前,必須充分了解病情,事先擬定開刀步驟,才能有計劃地治病。

選舉已經結束了,單憑吸引媒體,無法治理城市;即使柯P真的發掘許多前朝的弊端,不妨根據他的「透明政府」主張,將所有資訊公開,讓市民共同討論,形成方案。我們期盼見到「胸有成竹」、「謀定而後動」的柯市長,而不是拚命嘴砲、浪費社會資源。

   
BOT無限好 只是三贏不容易
張行道/成大土木系教授(台南市)/聯合報
近來BOT又引起話題,媒體報導、名嘴批評高鐵、大巨蛋、三創園區等BOT案的財務,其中有些批評是臆測、後見之明。問題應出在當初BOT政策的力推,及對執行的不瞭解,兩黨執政期間都是。

政府於一九九○年初財政赤字浮現,想運用民間資金協助建設,標榜三贏:政府不用出錢,廠商出錢興建但在後續營運賺錢,民眾有建設可以使用。當時學術界也跟著研究BOT,還有刊物說「審慎樂觀迎接BOT時代的到來」。主管的行政院工程會將BOT訂為政策,要求各種工程優先評估BOT的可行性,並做先期規劃,簽約成功的單位發給獎金,將BOT的簽約金額當作政績,說幫國家省了多少錢。對自償性不高的計畫,還會要求評估政府出資四十%、六十%,甚至八十%時是否可行,高雄捷運政府出資超過八十%,也還採取BOT方式執行。

在那樣BOT萬靈丹的氛圍裡,各機關無不奉旨推行,山海都BOT是海角七號裡的名言。大巨蛋、三創園區也是那樣的產物,說機關開始就想圖利廠商是臆測了。但在BOT的機制下,談判的條件大多在財務及法律,在這些領域無資料及往例可循,權利金不知訂多少適當,公共利益該如何要求廠商亦不易規範。現在說權利金訂得太低,是後見之明。在當時是政策鼓勵,若權利金訂得高,廠商無利可圖不會來,於是權利金調低,加上一些附屬事業,如此誘因增加,就容易簽約。對一些條件看似圖利廠商,應該是公務員不如廠商精明。廠商本來就是要賺錢,他沒事來做公益嗎?

若說香港BOT給英國一百年,台灣BOT給日本五十年,如果兩者算是成功的話,它的成功因素有二,一是原來政府不要管,二是廠商要有能力。政府要把工程BOT,大的如高鐵、巨蛋,怕被說圖利廠商,就規定一堆條件,造成廠商獲利降低,以及執行的阻礙,違反前述第一個成功因素。三創園區由鴻海集團承接,大公司財力雄厚,本案掌握了第二個成功因素,比較不用擔心。高雄捷運公司承接BOT,幸好中鋼在背後撐腰,否則怎經得起現在的虧損。

BOT三贏是個理想,一件事要雙贏已不容易,何況三贏,要馬兒好又要不吃草,要有條件配合,不是一般事情可做到。BOT的執行要累積經驗,理想才能逐步實現。

   
政府+媒體 讓水情吃緊有感
陳昭蓉/退休人員(澎縣馬公)/聯合報
年後雖然不時有水情吃緊的新聞報導,這兩天石門水庫蓄水容量更跌破百分之五十,因此水利署呼籲,民眾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進入第二階段限水。然而這樣的報導,對大眾來講似乎沒啥感覺。

前幾天,從北部搭車南下,沿途經過大小的溪流,大都呈現乾涸現象,就連濁水溪也只剩河中間窄窄的水道,看這幅情景,才真正體會到老天已太久不作美了。如果沒有親自感受此一景象,長期蝸居市區中,每一天水龍頭一轉,水就嘩啦啦的流洩。我朋友的女兒一進浴室洗個澡就要一個鐘頭,可以想見其間浪費了多少水了,因為眼不見,心無感,所以無視於這些報導。

建議水利署在這枯水期,應利各用各種媒體,強力播放各水庫、水源區、溪流等水位狀況,報導農民因缺水而農作荒蕪、欠收等畫面,或宣導各種節水妙方,讓一般老百姓有感,因而力行節約用水,其實節約用水就應從家庭開始。也呼籲新聞媒體善盡媒體的社會責任,將如此重大的民生經濟擺在首位,也非只是千里迢迢的跑到國外報導世紀婚禮。

   
護眼4大撇步 睛亮2015年
長期坐在辦公室盯著電腦趕報告的你,是否因為如此忙碌的加班生活,而忽略了眼睛用眼過度與長期盯著電腦的小病癥?五大眼睛疲勞的警訊及四個保養眼睛的小撇步「報乎你災」,讓您脫離紅眼睛。

台灣最有效煉金術-蓋房子!
圈一塊地,蓋房子,這似乎是台灣最有效的煉金術了。小時候常聽到老師說台灣人口太多土地太少,買土地買房地產是最保險最不會錯的投資方向。以相對價格來說,房地產的漲幅遠遠超過其他行業。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