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失業率逐年上升,很多人都說與經濟不景氣有關。其實,人力需求減少的因素很多,不一定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有些是由於公司轉型,從勞力密集的工廠轉型為自動化生產的方式。此外,台灣近年來,有很多行業都進行轉投資,把公司的重心遷移到國外或是中國大陸,再加上引進外勞,因此造成本地人力需求減少,類似這種情形,還在繼續惡化當中。 個人一旦面臨失業或減薪,心理與生活的雙重壓力接踵而來,這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平衡自己的身心?如何維持家庭生活呢?壓力主要不是來自經濟上的問題,而是心理上很難平衡。試想被解雇或是被迫提早退休後,即使再度就業,想要得到比原來更高的職位,或是保持像原來職務那樣的地位和薪水,可能不容易,這時心理的調適就相當重要。 事實上,遇到失業這種事時,徒然難過是沒有用的,只有接受既成的事實,才可能進而調整自己的心態:只要還能夠活下去,好好地過日子,也就心滿意足了。今天這個世界,大概找不到人類無法存活的社會環境,特別是台灣社會,只要勤勉便有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以你的勞力、頭腦以及技術來換取生活費、維持生活,不要太在意過去、現在的差別。 如果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經濟上不再那麼窘迫,家庭生活需求也不用愁了,這時對就業的第二春顯得意興闌珊,那麼,還有另外一件事情可以考慮去做,那就是做義工。 做義工就是到非營利事業機構去做義務的工作,譬如我們法鼓山就需要各式各樣的義工來服務。義工在這裡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專職義工,全天候、全時間的服務,像普通工作者一樣上下班,一樣負責某一部分或是某一個項目的工作,和一般公司機關的受薪人員沒有什麼兩樣,所不同的只是不領薪水。另外一種是在一個月、一星期之中撥出幾天,或是一天之中來工作幾個小時,同樣是義務性質、發心奉獻、不領薪水的。法鼓山體系需要很多這樣的義工,我們很高興、很感恩,目前已經有不少人參與。 許多人在退休後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百無聊賴,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廢物、沒有用,感到失去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做義工,能夠使人保持身體健康,覺得自己對社會還是很有貢獻,會很有成就感,生活過得非常充實、非常有意義,特別是心態上,做義工要比受薪的感覺更愉快。 所以,我鼓勵中年失業的人,不要輕易沮喪絕望,如果仍然需要工作,那麼便去找一份工作,只要足夠維持生活就可以了;如果不需要工作收入,可以選擇到法鼓山,或是其他非營利事業單位做義工,生活還是可以經營得相當精采。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