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閱讀新詩/「日與月」互相挽留

聯副電子報
【行天宮電子報】精選行天宮五大志業文章,希望在忙碌喧擾的現代社會,與您一同修心,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17 第489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閱讀新詩/「日與月」互相挽留
人文薈萃 書評/挑戰陳規的廚娘革命
書評/讓我們嚕清它吧
書評/紙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

  今日文選

閱讀新詩/「日與月」互相挽留
林婉瑜/聯合報
日與月互相挽留,互相烘托,使傍晚的天空多彩、神迷、魔幻,這即是詩的力量,詩的存在……

初冬某個周四下午,去師大陳義芝老師的課堂上談詩,出發前整理自己的講義,又重新翻讀義芝先生幾本詩集,讀出義芝先生詩作的幾個特色。每年每年我讀詩寫詩發表,卻很少談及對詩的想法,在這應該寒冷卻異常溫暖的2014年冬天,藉著義芝先生的詩,來說說自己對詩的想像。

詩外觀上的設計(空行斷句標點空格等)取決於每個詩人獨有的風格,詩的外觀來自詩人的主觀布置;我把詩的內在劃分為幾種元素:意象、聲音(音樂性)、主題(創意)、敘述者。詩裡的敘述者是誰,決定了敘事的口吻。義芝先生詩作的第一個特色是,在敘述口吻上有無盡的變化,隨著詩的主題不同,敘述者說話的聲腔也不同。譬如〈我思索我焦慮之二〉,以夢為核心,談夢的追索和失去:「一個骷髏在古堡的故事中迷路」「一掌海星在亂針刺繡的睡意裡/貼上我胸——霧又潮浪般地來了/有人『啊!』地一聲倒下/額上還抖動一支飛鏢」「來了,風信雞在風中狂亂地轉著/水鱗和陽光的大合唱」這充滿動態和風聲鶴唳情節的敘述過程,很有武俠之感。另一首〈花的神話〉:「白天開的月亮/晚上開的太陽/夏天開的雪花/冬天開的螢火蟲//山裡開的寂靜的鳥/海裡開的喧譁的浪/作夢的眼裡的星星/醒著的耳裡的蟲鳴」敘述口吻則直接、明晰、開展。又如〈春喚〉:「窗外一陣陣風吹進來/坐在教室,隔著門檻/總是青草不斷,竊竊低喚/如歌聲時疾時緩/陽光懶洋洋的欹在山坡上/流水自在/牽手四處去玩/醒醒吧,不要睡/你聽!/下課鈴已響/叫醒了田野寬廣的胸膛」呈現出明亮、童稚、期待感的語氣。這種聲腔的多樣性很特別,因為某些詩人的敘述口吻是較為固定、一致的,以義芝先生這三首詩為例,詩裡的敘述者,說話語氣差異甚鉅,建構了截然不同的氣氛,詩的質地來自詩人心性,這樣的詩,讓人感到詩人心性的層次和豐富。

第二個特色是,溫和的詩語言中有思緒的急轉。譬如〈我思索我焦慮之一〉:「有人問/為什麼獨留一朵紅花在枝頭」「有人問/為什麼設下一重又一重的門」「有人問如何去到/山的頂上,森林原始,彩虹的另一端」前三段都以一個問句作起始,問與答如牛頓撞球儀一往一復,接著第四段,轉折出現:「但無人問/童話究竟是什麼顏色/也無人答/像等待延長的那段音符嗎」詩的氛圍從嚴肅到柔軟,而後描繪一幅大地景象:「一部汽車甲蟲般越過丘陵地/一列火車在海藍的天空下駛過平原」景象的醞釀是為了說出最後結語:「這世界,彷彿有人/其實沒有/我握筆沉吟中看到/心頭狂飛的蓬草」輕重急緩錯落有序,三個轉折在前,拓寬讀者的感受,結尾則顯現出世界蒼茫之中,詩人獨立思索、扣問生命的況味。又如〈最美的話〉,每個段落都以命定語句開始:「最美的話是用眼看的」「最美的話是用心感覺的」到了詩末,詩人逐漸放鬆主導:「當雙唇亦覺倦怠時/夜,靜了/悠悠吐出一株//雪香的蘭」把感覺的發生交給「雪香的蘭」所帶來的嗅覺、視覺,不同於前半段的命定,奇妙轉折帶來輕盈舒緩的格局。或如〈操場——陪父親散步有感〉:「有點兒喘有點兒汗/運動在巴掌大一塊地方/他猛力旋轉人生的唱盤/回憶是跟著他打轉的一隻唱針」前兩句讀出父親的疲累老態,似隱晦了沉寂了,後兩句寫父親猛然用力想去扭轉人生。義芝先生典雅端麗的詩語言,讓人沒有防備,但一路讀下來,會隨著詩人心念而轉彎到種種不同的境地,使讀詩過程擺脫預料的慣性,別有驚喜。

文學創作經常是虛和實的編織,從具體的人事景物出發,去發展獨特的想像、創意。義芝先生詩作的第三個特色是:實(現實材料)和虛(詩人的精神想像)的均衡;日(現實材料)與月(詩人的精神想像)互相牽引,創造出瑰麗幻變、色彩渲染的夕陽時分,這夕陽景觀即是詩的存在。敘述上虛和實的均衡,在詩集《不能遺忘的遠方》裡特別明顯,如集中詩作〈熱樹林旅店〉、〈在露天劇場〉、〈冬天的海灘〉等。

第四個特色是讓人深刻記得的意象,譬如:「無數的小浪隨著我思想的潮水走,/它們是我的從者,/為了學習廣大深遠,而不斷/用手指觸摸我的額頭。」用「小浪觸摸我的額頭」來表現思想的觸發激盪;又或者他這樣解釋浪花前進的畫面:「白色的浪濤對藍海說/讓我衝前去看看」生動極了;又如〈牆上抒情〉:「彷彿牛背上倚坐的牧人/帶一點莊子神氣」什麼是莊子神氣?這譬喻傳神而微妙;或如:「整個下午舒展如圖卷/山水般從容,我凝神端詳/墨漬間似有雪溶消息」仔細端詳山水畫,圖卷上的雪,竟然正隱約融化……。這些細膩的創意開啟讀者的敏感,帶來一種想像的愉悅。在這種時刻我特別感覺到:讀詩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目的,在過程中體驗意象的別致,讓新鮮意念喚醒遲鈍感官,這過程中的享受,本身就是詩最豐富的目的。

另外值得獨立討論的是他詩中「蛇」的意象,他曾在散文裡透露他肖蛇,生活中也收集蛇的物件。各式不同的蛇常在詩裡以不同意義現身:「絲瓜藤纏住夜魘,據說/白花蛇蟠踞沙堆/溪床上,兩岸村民為爭水灌溉而鬥毆」(〈甕之夢--大肚溪流域之七〉)「烽火台無可用武/依稀猶見一條金色誘人的蟒/摟著軟玉臥在野地」(〈陽關〉)「長髮吃風一撩撥/化作她胸前的一條蛇」(〈崖上〉)「青蛇,在花園寂寞著」(〈春天〉)「有一癡心之蛇,酒後在廟口現了原形,吐了真意,」(〈潛情書〉)「一條搖擺的小蛇從井底鑽出/對我吐露/重逢的驚喜」(〈熱樹林旅店〉)更有〈蛇的誕生〉這首長詩,喻自己為蛇,從蛇的誕生這個想法去追溯身世。

周四下午談完詩,離開學生們認真的神情,步出課室,恰好是夕陽時分。

日與月互相挽留,互相烘托,使傍晚的天空多彩、神迷、魔幻,這即是詩的力量,詩的存在。


  人文薈萃

書評/挑戰陳規的廚娘革命
李欣倫/聯合報
推薦書:包伯.史比茲《茱莉雅的好時光:烹飪巨人茱莉雅.柴爾德傳記》(網路與書出版)

這本書讀來令人胃口大開,酣暢過癮,不是因為茱莉雅所烹飪的經典法式美食,而是她鮮明的形象:熱情、幽默且創意十足。茱莉雅,改寫美國料理界(甚至是女性史)的大廚,不按牌理出牌,烹飪是她充分表達自我的媒介,藉此跳脫常規,更具代表性意義的是,她擺脫了20世紀中葉大眾對家庭主婦的普遍期待。

即使具有多重迷人的特質,顛覆陳規絕對是形容茱莉雅的首要關鍵詞,從她跨入一向是女性禁地的法國專業廚房便是一例,她在巴黎藍帶學校的第一堂課便是和十一名粗壯的美國大兵一同上課;不按食譜逐步操作,而是透徹了解每道菜背後的物理組成,像具實驗精神的瘋狂科學家投入廚房煉金,以精確的公制度量衡取代「一匙」、「一杯」這類籠統的經驗法則。面對美國超市和市售食譜所提供的方便又速成的烹食捷徑,她的食譜歷經大量刪改以符應市場需求,在艱困的情況下,最終茱莉雅以專業的烹煮技術、獨特的敘事魅力殺出重圍,對編輯茱蒂絲來說,《精通法式料理藝術》和《安妮的日記》同等重要,其跨時代意義在於:在對女性存有普遍而制式的社會期待裡,茱莉雅重塑一個活力飽滿、創意豐沛的女性形象,作者甚至將此革命比諸美蘇太空競賽中;美國人所締造的輝煌成就。

茱莉雅一貫的自由派作風也反映在她拒絕替任何廠商代言,甚至當贊助商在現場觀看烹飪秀時,毫不留情地調侃調理機刀片太鈍,甚連她愛用的奶油廠商也被消遣一番,讓他們坐立難安。她和法國男廚貝潘的交手更充滿機鋒爆點,即興脫稿演出讓人驚喜(或驚嚇),觀眾熱愛的便是這般自然不做作的廚娘本色。活力百倍的茱莉雅直到89歲都還全力投入新的電視節目和寫書計畫,她對美食的熱愛與堅持甚至表現在她92歲身體狀況不佳、被醫生限制嚴格飲食的情況下,為自己煮了濃郁的奶油洋蔥濃湯,她就是如此率性。她的丈夫保羅如是形容:「她的指尖散發出各種喜悅,就像旋轉煙火發散出火花那樣。」

藉由大歷史與個人史的交錯,讀者可一窺茱莉雅烹飪背後所蘊含的價值,雖然她看來像個和藹可親的姑媽,但她正是引領女性顛覆陳規的革命者之一,由是,茱莉雅的好「食」光不僅是烹飪,更是女性身心解放的大好時光。


書評/讓我們嚕清它吧
吳鈞堯/聯合報
推薦書:黃崇凱《黃色小說》(木馬文化出版)

情慾書寫進入九○年代,才成為主流,而且兇猛,套句崇凱的用語,整個世代都在「嚕」。幾乎每個五、六年級小說家,都曾鬆解筆頭,下海風浪一翻。

彼年頭,情慾書寫剛開,關於男體與女體的窺祕,足以看得人臉紅,進入21世紀,情慾小說反倒暗沉,大多籠罩在本土化的回歸潮流。略述歷史,是為了說明崇凱寫情慾,要比前幾個世代的作家更全面、更有誠意,且設備精良。

小說就叫《黃色小說》,開本一如青春歲月時,暗暗流通的小本。崇凱的誠意在於他對性學、生理、愛情以及生命、哲學等的掌握,一一透徹,溶入本書。這要歸功他為時尚雜誌撰寫多年性問專欄,這份用功,構成本書的結構,以專欄作家身分,交代自身成長,時而安置短篇小說與性的問答,這齣「小本」的,敘事結構便認真而高明。

既是標榜黃色小說,該黃的部分必須到位,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又必須到位而不越位。黃的部分,包括性的裸露,小說中的主角都淪為小頭思考,幽默地作踐自己,深入情慾的發洩。這裡因為搞得極端,反而透著詼諧。比如教戰,手排更好、自排更妙,女性怎麼假想一只枕頭。與殘障人士如何溫存的變態描寫,並把社會事件編列入文,更多的是情色祕辛,像是色情版《白雪公主跟七矮人》、排水果做暗號、色情片女主角全程讀著谷崎潤一郎的《鍵》、《神雕外傳》中,智多星黃蓉成了「超級破麻」、飯島愛的崛起與殞落等;這些都必須做足功課,且須眼到、心到、手到,才能口到,說與我們知道。

情色是一種層面,經常虛張聲勢,宛如黔驢,構造它的內涵者,在於反思它們的意義,把婚外情比喻做「巨大的自慰」、慾求的對象經常不等於所愛的人、賣弄性感最終只剩下「性」等,以崇凱掌握的資訊跟才性,不難就此深入發揮,但他明白,小說的意義不在教條,何況是一本「黃色小說」?

父母總是說不能那樣這樣做,因為背德、還害人害己,但新的一代說,不那麼做,就不知道怎麼做人?從做愛、到怎麼做人、到學習人性,小本的寓意並不小。

其實我不應該多說的。關於這一管,無限小,但也無限大。


書評/紙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
沈羚/聯合報
推薦書:伊安.桑塞姆《紙的輓歌》(聯經出版)

不瞞您說,我是用平板電腦讀完這本書的。

近年過著假性空中飛人的生活,因應工作的大量閱讀(天知道這是工作中最美好的部分),準備一台方便攜帶的數位裝置便成了必然。乍看書名的「輓歌」二字,心頭一沉,以為又是一個唱衰紙本書的議題討論,翻開書頁後才知道,只是作者的另一個小小幽默。

伊安.桑塞姆以文字建構一座紙的博物館,從序言開始讓我們想像一個沒有紙的世界是如何不可能存在,帶出人們對紙的依賴。他引用《無紙化辦公室的神話》為資訊科技帶來改變的定義甚為精準:「技術革新非但沒有取代紙,反而『改變用紙的習慣』,從原先的印刷再傳播,轉變為傳播再列印。」嫌這太饒舌?另一種說法是你可以抱著一台kindle說自己從此揮別紙本書,但亞馬遜出貨時包裹仍是個紙盒。

本書分為十二章,先從造紙和原料講起。我們最熟悉的是蔡倫,後來隱約知道在他之前已經有人造紙;作者則圖文並茂地介紹西方的造紙史。而無論地域或年代,直至今日造紙的基本工序並無太大改變,只是規模不斷擴展,並利用機械提升品質——作為一種消耗品,紙的本質千年如一日。而後作者以學者的嚴謹態度,旁徵博引大量參考資料(書末的引用列表本身即是一場迷人展覽)講述紙的各種面貌,筆觸淺顯易懂、妙語如珠,文間充滿對「紙」的熱愛。透過他的文字,我們能看到這個世界藉由地圖和建築藍圖建構成型;藉由繪畫、攝影與書籍不斷探索擴張;因鈔票和廣告崛起和墮落;在遊戲和剪紙、摺紙裡得到心靈撫慰;也在身分證明文件裡重複主權與曖昧。

如今我們將數位檔案存在雲端之上,貨幣與隱私資料化為塑膠和金屬片,簽名可以電子傳輸,影像投射在液晶螢幕。我們創造了紙,然後想盡辦法以各種方式取而代之,但這些產物卻又如此執著於「長得像紙」。紙品保存困難,沾水即濕、觸火即燃、易受蟲蛀、埋入土中便會分解;更會因為人的憤怒、恐懼、輕率而被撕毀,化為灰燼。如此脆弱的紙張,卻堅韌承載著大至朝代興衰,小至個人情感的一切種種。如作者所言,《紙的輓歌》不是一本史書,而是一本關於人類如何眷戀紙的書。在這座「關於紙的紙上博物館」裡,我們不僅看到了紙的過往,也看到了我們自己。

紙因人而出現,人因紙而存在。紙的歷史,就是人的歷史。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