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33期】 2018.06.28每週四出刊 | |
|
|
| 台灣影視人拚西進 四大真相不可不知 | 作者:邱莉燕 | 北京是全球華語片最重要的發行地,台灣影視人不只跟大陸人競爭,也跟全世界的人較勁。但西進不能只存有美好想像,哪些風險要先了解? | | 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突破550億人民幣,締造市場規模世界第二、銀幕總數全球第一的驚人成績,吸引不少台灣影視人才懷抱功成名就的夢想西進。 北漂之於台灣影視人,大遠景是中國影視產業井噴發展,激發出無數冀望。不過,若以長鏡頭調出特寫,實情可能是錯把市場當資源,由於認知的誤區,增加了投入的成本,一路跌跌撞撞。西進有哪些風險?台灣人才又有哪些錯誤認知呢? 誤解〉可以用台灣味吸引大陸人 真相〉要接地氣、了解喜好 兩岸大三通後,大陸人曾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不少台灣人因此推想,內地視聽大眾應該會欣賞影視作品中的台灣味。其實不然。 台灣出生、負笈加拿大念電影的製片人葉育萍,2007年籌拍她的第一部兩岸合拍片《基因決定我愛你》,之後她定居北京,陸續製作了多部合拍片。但在2012年完成《寶島雙雄》後,竟成絕響。 這部片子兼顧兩岸觀眾口味,角色也超級平衡,描繪一個從北京來的哥兒與另一個在台灣的哥兒,兩人擦出火花的動作喜劇。豈料票房慘澹,僅台幣3500萬。深感吃力不討好的葉育萍,從此不再碰兩岸合拍片,深感「台灣風格在大陸不叫座」。 當初為這部片她煞費苦心,找了一個台灣編劇、一個大陸編劇,卻發現彼此不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反應在「混血」片裡,某些台詞台灣人覺得有趣,但大陸觀眾不會笑,缺乏共鳴。 「這是文化上的差異,兩邊的生活跟審美不一樣,」葉育萍從此以大陸為主力市場,跟台灣味說bye-bye。 總體而言,擁有幕後技能的人在大陸的影視圈會過得比較好,因為需求很高,不怕沒工作做。但如果是創作人,就必須「接地氣」,了解內地觀眾的喜好,這有一定難度。 任職工夫影業的台灣導演程孝澤以過來人的經歷建議,台灣導演在內地拍電影,最難的就是「接地氣」。「還是要來大陸待著,」才會知道大陸的泥土、水、氣味是什麼樣子,才能進到作品裡。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 | | | |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