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這陣子,陸續參加了幾場學生的畢業考試、畢業製作,以及不同階段的成果發表會。身為長年投入藝術與教育工作者,並且是這些年輕學子的師長,看著他們蓄勢待發、躍躍欲試的樣子,除了很有成就感外,也會想起自己青年時代的經歷,不免有另一層的期許、感慨和使命。
就我所熟悉的表演藝術領域而言,許多藝術院校學生畢業音樂會或畢業製作的呈現,是其集結在校學習能量的展現,很多人常難以忘懷,可見是相當重要的一次經歷。現今學生的傑出表現不但反映出創作、展演人才已有一定培育機制,由此也讓我們看見,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將有個令人期待的未來。
不過,像是畢業音樂會的舉辦,到底是一次「評鑑考試」,意即透過評審核定的機制,來評估該名學生的能力是否達到畢業門檻。若說畢業製作的呈現,代表著學習階段的集大成,那麼與此同時,通過畢業製作取得了畢業資格,也是多數人進入職場的基本門檻,也就只是一種入門門票的取得。因此,重要的或許會是,在取得畢業資格、離校進入社會後,是否仍能保有這樣的能量,並且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在藝術追求的路上,自發的積極性是首要的起始動機,而學校教育所提供的專業訓練,包括學術科的修習、活動的參與以及老師的指導、同儕的相互影響等,都是讓學生得以蓄積能量、向上提升的動力之一。至於離校、出社會後,如何能再創造另一個階段的顛峰,則取決於更多主客觀意願和條件的交互影響。
人生很像是爬山,越過這個嶺,可能還會看見另一個峰。對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如何創造後續階段的精彩,先是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意願,包括不懈怠地持續保有內在動力,以及接受職場新挑戰的勇氣和抗壓性,還有不斷學習新事物的熱忱等;而離開校園後,仍然堅持所熱愛的藝術道路,在努力和機運的共創下,才會看見下一個視野和世界。
另一方面,就大環境面對後進新人,社會提供機會、條件、資源的層面來說,則是有責任設法讓這些學習後的顛峰能量,不會因為社會上沒有足夠支持力道和發展環境而消失。試想,若畢業製作變成多數有志於專業追求之人最後一個藝術上的顛峰,那對個人與整體社會的發展來說,不啻都會是相當大的可惜和損失!
愈是具備厚實基礎的領域,愈有機會蓬勃發展;愈是蓬勃發展的結果,相應的競爭也就愈大。隨著時空環境的改變,我們所樂觀期待的,不見得會理所當然的到來。當此刻的顛峰成為現階段的門檻時,如何擁有再次攀登的動力和裝備,便成為必須面對的迫切議題。
江山代有人出,身為學校老師或業界前輩所能做的,或許就是運用自身的經驗和累積的資源,去陪伴、激勵愈來愈多的「潛力股」,繼續轉化「越過門檻」的能量,去展望、攀爬、開創一個又一個的顛峰,讓審慎樂觀的願景,終能迸發出璀璨的成果。(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