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大不代表就會變好。當事業變大、員工變多,許多成功的企業仍舊煩惱:「我該如何提升企業卓越表現?」 史丹佛兩位教授經過 7 年的研究,發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或許因個別公司有所差異,但是有 7 項根本原則是互通的。 提升企業卓越表現就像是一場長跑,你不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而且你也不知道這場賽跑將持續多久,會在哪裡結束,會如何結束,也不知道終點線在哪裡。
史丹佛教授羅伯特.沙頓和他在史丹佛學院的同僚哈吉.拉奧 2006 年共同開設了一門名為「以顧客為尊的創新」課程。他們發現在課程中企業經理人一直不斷用各種方式問同樣的問題: 他們的公司都有一兩個部門表現得不錯,但是問題是這樣是不夠的,他們希望能把類似的卓越表現擴散到全公司,而且愈快愈好。
好要更好、多還要更多的問題
沙頓和拉奧發現很多書都在談領導和創新,但是卻沒有一本書專門探討這個如何克服「提升企業卓越表現」的挑戰,或者稱為「好要更好、多還要更多」的問題。為了提供學生更好的解答,他們花了 7 年時間進行許多訪談和個案研究,例如臉書、谷歌、藍捷航空等企業的主管,並且挖掘相關研究報告。
他們發現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特效藥,但有個起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在許多個案中,成功提升企業卓越表現並不只是盡可能留下最大的足跡,它必須散布一種共同的心態,導引人們的想法和行為。特別是在快速有效提升企業卓越表現的案例中,這些團隊在關鍵接合點都會放慢下來,思考它們在做什麼,並且做到真正的卓越,以便之後快速推進。
別讓聰明的人在大組織裡變笨蛋
從 2 個員工到 20 個員工,可能只是辦公室大一點。但是到了 150、200 個員工時,你就無法記得所有員工的名字和臉孔。但是只要人們有一樣的心態說一樣的話,你的官僚文化就少一些,管理上也會少一點錙銖必較。
此外,當你變大時,組織裡沒有說出口的話也會增加。人們都知道「聰明的人在大組織裡也會變笨。」因為他們會變沉默。因此大公司真正的問題是找出有哪些潛在的問題,如果你只依據檯面上聽到的話做決策,你很可能很快就會出錯。
每個組織和計畫在擴大時會變得更複雜。會涉及更多程序、階層、地點和人員。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員工可能負荷不了,連原本簡單的事都做不好。引用推特某部門主管的說法,領導者要靠層層負責破除不好的官僚制度,要讓員工處理事情變得更容易而不是更困難。
沙頓和拉奧在書中歸納出 7 句管理真言,雖然不是特效藥,但卻可以幫助領導者保持頭腦清明。這些真言就像你信奉「顧客是老大」一般,它們真的會左右一大堆決策。它們會讓每個人產生共識,並且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
本書的 7 句管理真言:
Mantra 1 散布一種心態,而不只是留下足跡
提升企業卓越表現並不只是把你的標幟盡可能放在愈多人身上,以及愈多地方,然後就以為任務完成了。要提升卓越表現,你必須改變人們思考、感覺與行動的方式。其中最首要的功夫是你必須散布正確的心態。
Mantra2 用上所有感官提升卓越表現
在提升企業卓越表現時,要用上視覺、聲音、 味道,以及啟動感官的提示,強化正確的心態。讓人們能夠親身感受、呼吸與體驗做出正確行為所得到的最後成果。
Mantra 3 連結短期現實與長期夢想
很少有經理人既能完美達成短期目標,同時又不忘掉大方向 。 要提升企業卓越表現,你必須找出辦法連結眼下的現實,以及你希望以後能達成的美夢。
Mantra 4 加速強化個人當責的態度
唯有在營造出「我擁有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也擁有我」的感覺後,才有辦法提升企業卓越表現。人們愈有責任感和當責的態度,你的卓越計畫就愈快向前推進。
Mantra 5 擔心並避免「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是指領導者或決策者因為 Mantra 缺乏耐心、不適任,或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做出糟糕決定。要提升企業卓越表現,你得把總部發出的命令,換成前線的專門知識。
Mantra 6 同時運用加法與減法
成功提升企業卓越表現,需要的不只是你開始做更好的事,還得停止做沒助益的事。你必須不斷提醒自己,「過去讓我們來到這裡的,不一定能讓我們前往未來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Mantra 7 慢下腳步是為了在未來更快提升
到了某一階段,你必須從自然而然做原本在做的事,變成有意識地做不一樣且更好的事。偶爾你得提醒大家,不要仰賴直覺,並且展開不一樣的行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大師輕鬆讀》No.554】
【每周10分鐘收聽《52周變溫拿》,大師陪你養成好習慣,輕鬆達成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