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對事情的說法


想知道人氣最旺的手機及流行趨勢嗎?現在訂閱【SOGI 手機快報】馬上滿足您的渴望、隨時掌握最新的手機動態! 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元化的科學,【科學少年雜誌親子報】精選雜誌內容,給你有趣又好玩的科學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9/01 第445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相關討論區∣直接訂閱

 

對事情的說法

 

由于寫作的關係,我對于〝說法〞的問題一向甚為關心。普遍而言,能夠將事情依次說明清楚,沒有混淆、矛盾的地方,算是起碼及格。然而文學上的要求當不止于此,通篇以生活用語,想寫出深刻動人的情味恐怕十分不易。

偶而翻閱本地小學的「國語」課本,暢通明白固然達到了,但自第一課起到最後一課,竟一體索然無趣。實在情形是課本編選者的顧慮,只怕違失「審查」規則,但求無過。至于國語文真正寄望育成的國民素質,卻徒有規則,實際完全落空。

我自己曾有一篇散文曾被〝選中〞,在教材編輯過程中,被出版社改得面目全非,無論我的題旨和釋例,一概不用,而代之以僵化說教。當我怒詢之下,其回覆的<答辯狀>可證明他們的編輯心態。

據說美國啟蒙階段的幼稚園裡,即有〈Show and tell〉的訓練,〝讓孩子就其喜歡的事物,在同伴、老師面前,作數分鐘的說明〞–這對用言語正確傳達事實,並含條理思考和敘述,以我看攸關有生之年,至為緊要。

此回暑假孫兒自日本來小住,發現一年半的異國居留,已對其語言表達產生影響。譬如語法:問四歲的那個,想不想去某地?答說:「要去,也是可以的。」婆婆問:愛不愛婆婆?他避重就輕的反問:「那您說呢?」

「日本人說話素不直截了當,拐彎抹角,繞著圈子說,希望聽的一方默察所說為何。」這是日本學習院大學教授木下氏的分析。他說,與歐美人交接一般直接了當的回答:累了;或餓得很。在日本人的情形,便會說:不,沒什麼;不,我晚飯都很晚才吃的。

木下氏說:日本人的語言習慣不是有理說理,或是以理服人,而是情緒的、含蓄的讓對方點頭,儘可能在多種多樣的日語表現中,無意中找模糊而又柔和的話來交談。日本人之間的應對,幾乎是像站在對方的立場一樣,以不損害雙方的氣氛,凡事說來與對方同調。

這種〝語味〞用在日本文學中,常蘊藉許多令人暇思的空間,一向為我所鍾喜。有時候讀到某些譯者,從自己的理解角度,直接了當的譯寫出來,讀來如中文白話似的明確,從文學欣賞角度看,完全失卻了日文的意味,反而令人感到索然無趣。

但就說明性質的語文(如產品的說明書、科學學術論文)這個〝不肯把事情明確說出來的國家〞麻煩就大了,比如輸出的產品硬軟體都有好評,偏偏在〝使用書〞的表現可笑。尤其以英語為共通語的論文發表,由于那個曖昧的習性,不正確的筆調就出來了–因為有日文底稿本的關係。

我讀木下氏那篇文章的中譯者,開宗明義的便說了以下的話:
「以日文為底本從事譯述,那是要命的事,因為稍一不慎,就會掉入原文的〝蛇足〞之中了。」

一次搞懂柯P「白目」戰法
柯文哲不僅言詞麻辣,且不時饒富哲理,道出台灣百姓對現有政治人物的嫌惡心聲,透過臉書的無料(免費)傳播,商業媒體的推波助瀾,成為柯文哲的「0元成名法」。

世界級賞蛙天堂在台灣
晚間七點過後,市區裡的音響,被象山山腳的蛙鳴取代。走近一聽,這邊「呱、呱、呱∼」,那邊「嘓、嘓、嘓∼」,交織出青蛙的混聲合唱。夜晚的台灣,變身成難得一見的賞蛙天堂。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