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文化生態究竟是什麼?今年3月DFUN雜誌受香港旅遊局之邀前 往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中心藝術博覽會(Art Central)、亞洲當代藝術展(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與亞洲酒店藝術博覽會(AHAF,HK 2015)四大展會,充份感受到自2008年由Art HK蓄積而成的藝術能量,到如今以Art Basel之名召喚下,全球指標性收藏家齊聚香江時百花齊放的榮景。
放眼今年Art Basel以來自37個國家及地區、多達233間國際頂級藝廊及逾千件展品的盛況,傳達當代藝術確實正蓬勃地以各種形式語言詮釋在地或他方的視野,而本屆台灣參展藝廊亦多達9間,名列其中的谷公館以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羅智信打開世界對台灣當代藝術的想像。負責人谷浩宇表示,「Art Basel是一個在亞洲定位最清楚的國際平台,面向亞太不只能了解全球潮流趨勢,增加視野廣度深度,藝廊也能釐清自己要以什麼態度向前走。」
另外,鎂光燈聚焦下的Art Basel同樣帶動周邊衛星展,如Art HK創辦人以中環新海濱為基地,透過大型戶外帳篷所臨時搭建的Art Central,首次舉辦即展出來不少中國藝術家具政治諷刺意味之作品,頗具時代意義。而打破白盒子以酒店做為藝術繁殖空間的Asia Contemporary Art
Show,則鎖定金鐘港麗酒店40至44樓,以隨興的佈展方式將畫作放置床鋪、洗手台上,成功吸引不少尋找藝術新星的愛好者目光。
而一向以藝術融入生活的海港城購物中心,今年再度與韓國亞洲酒店藝術博覽會委員會及馬哥孛羅香港酒店聯手舉辦的AHAF HK 2015,從酒店房間延伸至戶外公共場域,則營造整個城市都是藝術氛圍。
而目前仍在興建中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的行政總監李立偉(Lars Nittve)則強調,「香港有著一個多樣化的藝術氛圍,這使香港成為亞洲的藝術樞紐之一。香港普羅大眾的藝術體驗來自各式各樣的藝術展覽會、藝術表演,及街頭藝術表演。巴塞爾藝術展與Art Central等藝術展深受觀眾歡迎,然而香港的非商業藝術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香港真正缺少的是除了在藝術拍賣和藝術展之外的一個藝術平台,讓大眾接觸世界級的藝術。近來一些藝術及文化社區在香港逐漸形成,如在火炭的藝術社區便能夠吸引香港的藝術愛好者到訪參觀。我們所建立的M+將會為香港帶來一種世界級和非商業的嶄新藝術體驗。」
因此無論是座落柴灣工業大廈極具實驗意義的柴灣尾藝術及設計節,常態性為普羅大眾敞開藝術懷抱的元創方(PMQ),或未來為本土藝術創作提供交流、發展及合作的西九文化區,與即將在2018年落成的M+視覺文化博物館,都將讓香港藝術不只專注在布爾喬亞同時也能飛進尋常百姓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