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BA進入了自由球員簽約,以及球隊交易的熱季,有許多跌破眼鏡的發展,不只看到NBA未來的方向,也有許多值得組織發展和個人成長學習的經驗。
首先看迄今自由市場的最大贏家—馬刺隊。當老一輩的鄧肯和吉諾布里進入職業生涯的尾聲,正常來看,馬刺將要在一兩年後進入重建的盤整期之際,突然傳出拓荒者隊台柱艾德里奇加入了馬刺,還有另一位好手衛斯特捨棄他隊的高薪,願意一起加入馬刺。這個發展讓馬刺不但短期內有很好的機會繼續爭冠,也奠定了老將退休後球隊發展的中長期基礎。
在這個最資本主義導向的職業運動場域,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絕大多數球員都是把追求最高薪資作為努力的目標,但還是偶有例外。馬刺發展出了不一樣的組織文化,讓相對較多球員願意放棄部分薪資,以換取球隊更好的戰力組合。例如當家球星鄧肯願意明年只領年薪五百萬美金的偏低薪資,維持球隊戰力。這種願意自我犧牲的精神在組織中形成文化,讓馬刺王朝可以一直延續。
很多NBA球員都會引述一句話,There is no I in TEAM.意思是team這個字的拼法裡沒有i,隱喻在團隊中不要過度強調個人,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不多。馬刺不但在籃球場上是打團體戰球風的典型球隊,也培育出場外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組織文化。即使在NBA這個最重視明星球員的職業運動裡,能夠團隊作戰,還是王道。
對照組就是NBA長期的寵兒,湖人隊。球星布萊恩不但球風獨特,下一球季的年薪就高達二千五百萬美金,他的強勢作風也和其他球星不容易和睦相處,過去和歐尼爾、後來與霍華之間,都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而拆夥。今年湖人在自由球員市場中攬才頻頻失利,甚至有球員寧願選擇小市場的公鹿,捨棄紫金王朝湖人的招手,讓這個NBA的傳統強權,跟紐約尼克隊一樣,陷入了短期內很難重建的困局。光靠過去的榮耀和洛杉磯城市的吸引力,已經無法在現在的市場中占有優勢,所有球隊都得重新盤點自己短中長期的發展規畫,才能得到球員的認同。活在過去的光榮裡,卻沒有隨時跟著時空環境的改變,去作調整的組織,終究要付出代價。
說到紐約尼克隊,當家球星安東尼的處境也值得一提。他在去年選擇了和紐約續了五年一點二億美金的最高薪資合約之後,球隊戰績一蹶不振,他甚至在球季後半就選擇因傷提早休息,球隊也有較高機率得到優先選秀權。其實他續約了幾個月後,就公開說自己常常在想,當時如果選擇了另一個強隊公牛,不知道會是什麼樣的結果,言下之意就是已經有點後悔了。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在薪資高低和加入球隊戰力之間的選擇,是個人的價值觀,不是對錯問題。但是職場生涯面臨抉擇時,最高的報酬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這個道理很多人知道,但不容易下決心實踐。
最後一個例子則是快艇隊的喬丹。他一開始口頭承諾加盟小牛隊,一周後簽約前卻反悔。這在NBA不違法,但很少見,因接受口頭承諾的隊伍因此放棄努力追求其他球員,事後也無法彌補了。一個人作決定前真要深思熟慮,反反覆覆的態度,害人害己。在籃球最高殿堂的NBA,不只看見精彩球賽,還看見人性,以及組織可長可久的營運規畫,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為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