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品牌」在世界市場的快速度與高比率成長,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加上幅員廣大的內需市場,還有來自大客戶的壓力,使得兩岸電子業紛紛聯姻,而堅持再堅持的台積電十二吋廠,也抵不過大勢所趨決定登陸。近年來大陸著名企業,為打造享譽全球的強勢品牌,莫不卯足全力「撩落去」。
台灣過去曾被世人譽為玩具王國、禮品王國、製鞋王國、紡織王國,現在呢?國內多家企業,包括電子、自行車、運動器材等,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把眼光放到全球市場,也曾創造了世界性品牌,而今呢?
為扶植半導體產業,對岸早在去年六月就發布「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白皮書,大陸半導體市場突飛猛進,在全球半導體屈服「中國製造」的壓力下,台積電不得不向情勢低頭。
張忠謀董事長說:「台積電不怕紅色供應鏈」,又說:「從台積電辦公室往窗外看,沒有看到紅潮」。
筆者由衷敬佩張董的大智大勇,倘若主政者早有產業政策,而不是至今才講啥「政府當務之急是要持續強化台灣半導體的基礎建設」,紅色供應鏈有什麼好怕的?
企業之所以能立於不敗,是因為:一、知道如何勇敢抵禦競爭,如台積電;二、能夠確認創造競爭優勢,如台灣美律與大陸立訊合作。
市場優勝者絕不會忘記自己一直處在永不休止的競爭遊戲中。因此,了解並監控現存及潛在的威脅者,非常重要。此種對競爭者的了解和監控,就是競爭性(或策略性)思考的元素,其重點在於尋求、組合並建立使企業能「立於不敗的競爭優勢」的核心專長。
競爭性思考首先要確實掌握問題點和機會點,否則如何規畫及制定策略?所謂「強化基礎建設」、「攬才修法」、「徹底消除產業的憂慮」,這哪叫策略呀?
競爭性思考應該做到:一、蒐集競爭情報;二、評估競爭力量;三、確認競爭空間(戰場);四、測定本身(台灣產業)優勢;五、分析外在境遇(全球市場環境的威脅與機會)。
接著,再分別規畫、制定與執行:一、零散行業的競爭策略,亦即中小型企業;二、新興行業的競爭策略,如全球市值高達九百一十億美元的電玩業;三、夕陽行業的競爭策略,如在TPP效應下出走的紡織業;四、轉型期的競爭策略;五、跨國經營的競爭策略。
選舉的競爭中,可以靠抹黑、謾罵、批評、奧步…來贏得大位,但在市場的競爭中,這套可行不通。
處在變化既快且巨的國際市場,台灣企業對任何海外目標市場不但要有完整認識,在開拓市場前,更要先有周密、審慎的研究及企畫。
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政府,必須換個腦袋運用競爭性思考,才能產生競爭性的觀點與作為,才能避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經濟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