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一例一休政策再轉彎 爭議難休兵


【旗標電腦知識報】提供最完整電腦知識,數位影像、網路技術、OFFICE系列等,不論入門或進階,都找得到! 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8/01/31 第37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一例一休政策再轉彎 爭議難休兵
免喝黑咖啡 白開水讓你輕盈一身
 
一例一休政策再轉彎 爭議難休兵
文/陳佑寰
近年來台灣勞動市場有2個趨勢發展值得關注:

1. AI/機器人會不會取代人力?

2.一例一休是否會增加雇主的成本反而損及勞工?

所寫第1個問題雖然看似遙遠,但已警示我們要重視人才培育與職業的轉型,因為未來勢必有許多產業會消失,但也會興起新的產業與新的商機,必須得透過人機協作的相輔相成,才能讓AI/機器人成為人類的好幫手,而非取而代之。

第2個問題很迫切,一種悲觀的說法是一例一休增加雇主用人加班的成本而造成經營困難,勞工也因此喪失加班機會而減少收入。唯也有反對者認為上開說法只是唬人的話術,且有些雇主長期以來剝削勞工,未與勞工公平分享獲利,導致低薪過勞等不合理現象,而一例一休是起碼的勞動標準,不能再做退讓。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台灣勞工的困境則是錢少、事多、離家遠。勞工爭取高薪,雇主不給;勞工爭取休息,雇主不給,只好過勞加班,若執意要休息,可能就被迫放無薪假甚至遭解僱失業。為了調整勞資雙方的地位失衡,一種保護勞工的做法是透過勞動基準法訂定最低標準。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也不能偏離社會現實,雇主如果經營困難,也很難幫員工加薪與負擔高額的加班費,只好照舊違章僱用,或是尋求人力派遣及部分工時等非典型勞力,結果受苦的還是普羅大眾。而資本雄厚的雇主面臨勞資糾紛也可能轉而投資與購用AI/機器人,一勞永逸,畢竟機器人不會抗爭。未來社會的人力資源如果演變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則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立將更形嚴重,呈現兩極化發展,並非國家之福。

4不變&4彈性

勞基法一例一休新制施行不到1年,不斷受到資方抱怨增加成本且欠缺彈性,行政院於2017年11月推出修正草案,卻也引發勞方反彈抗議對勞工權益保障不足。在執政黨坐擁多數立委席次的優勢下,即使勞資雙方爭論不休以及在野立委久站擋軍,行政院版勞基法修正草案預料仍將會在立法院順利過關。但未來面臨民眾抗爭或選舉考量,是否又會見風轉舵,修法難休,誰也不敢保證從此一錘定音。

勞基法新案標榜「既保障勞工權益,也給予資方經營彈性」,以「4不變」維持勞工權益,「4彈性」賦予企業經營和勞工工作安排的彈性。所謂「4不變」是1.正常工時不變,每日工時8小時,每週40小時;2.週休2日原則不變,連續工作12天並非常態;3.加班總工時不變;4.加班費計算費率不變。所謂「4彈性」是1.加班彈性:每3個月138小時的加班總工時不會改變,但將每月最多延長工時46小時做彈性運用;2.排班彈性:鬆綁「7休1」,但須經勞資協議及政府把關;3.輪班間隔彈性:輪班間隔原則11小時,但經勞資協議,可彈性調整,以利3班制的產業運作;4.特休假運用彈性:未休完當年度特休假,可經勞資協議遞延1年,仍未休完則以現金給付。

勞資協議的轉轍器

勞基法新案對於一例一休的不變與彈性,看似合乎中庸之道,兼顧勞資雙方,卻引起勞方的抗議,此係因勞基法新案所增加彈性的例外遭質疑可能會被資方巧妙操作而變成常態。如果我們把勞基法所定原則標準當成是火車行進的主要軌道,則轉向例外軌道的轉轍器就是勞資協議的機制。

以加班工時為例,勞工1個月加班不得超過46小時,此係法律所定之原則。但例外是如雇主經工會同意,或無工會而經勞資會議同意後,則每月加班時限可改為54小時作為彈性,惟仍須以每3個月138小時的加班總工時為上限。惟台灣企業有工會者不多,其運作順暢者更少,因此大多數的企業勢必藉由勞資會議來尋求例外的彈性。然而過往實務上,確實舉辦勞資會議的案例其實有限,且容易流於形式虛應故事。

勞動部固然有制定勞資會議實施辦法,但不像工會法與團體協約法具有較周延的設計與救濟。依前開辦法,勞資會議由勞資雙方同數代表組成,且應有勞資雙方代表各過半數之出席,協商達成共識後應做成決議;無法達成共識者,其決議應有出席代表4分之3以上的同意。然而勞方代表的選舉及勞資會議在實務運作上是否可能被資方操控,遭到勞團強烈質疑。畢竟勞方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如果要捍衛集體勞工權益而強出頭,卻欠缺工作權與生活權的保障,恐將有秋後算帳及遭他人搭便車的疑慮,導致達成偏向資方的勞資協議。

勞資賽局別秀下限

勞資糾紛其實是人類社會演進難解的課題,或影響企業運作,或引發階級對立、街頭抗爭,嚴重的還會造成革命運動與改朝換代,也有人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而昨非今是。持平而論,勞資雙方立場各有所本,很難一刀切斷,直論誰是誰非。

勞資糾紛也像報紙上常見藝人離婚的劇情,雙方親友團及粉絲們選邊站各擁其主而劍拔弩張。為維護社會的和諧與促進經濟的發展,政府實有必要調和各方利益,尋求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但談何容易,有時很像父子騎驢,怎麼做都會有人嫌,那就需要拿出執政的氣魄並落實責任政治。

從勞資賽局的角度來看,雇主面臨一盤散沙又處於弱勢的勞方,可說居於優勢主導的地位,因此有必要藉由法律介入來調整勞方劣勢。勞基法的法律性質係建立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也就是設定下限,法理上應屬於強行規定而不得做出更為不利勞工的修改。倘若規定經過勞資協議而可有例外的彈性,法理上應只能約定比下限更好的勞動條件,而不能等而下之。例如:輪班間隔原則11小時,但經勞資協議,竟可彈性調整為間隔8小時,卻未有合理補償,即遭質疑侵犯勞工人權。另一種做法是強化勞工的團結,促進工會的成立與運作,提昇其與雇主談判的地位,但也可能激化勞資對立,影響企業正常運作。誠然,法力再大,也非無邊無際,不能脫離社會現實。國家與企業要富強,不能只靠法律條文的紙上談兵,還要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條件的相輔相成。因此勞基法的規定內容應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固然不能一套衣服要所有人穿,但也不能隨便改來改去,應尋求適當性與穩定性。

如果現在錙銖必較的工作將來都交給AI/機器人來做了,那麼一例一休的爭執不休似乎就顯得短視近利。台灣面臨的勞資困境不應僅局限於一例一休的拔河,我們更應拉大格局以建構周延的勞工與產業政策,同時高瞻遠矚於AI/機器人的發展與對策,化阻力為助力,國家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本文作者為執業律師)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8年1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喝黑咖啡 白開水讓你輕盈一身
文/益安診所營養師 林俐岑
我們身體的水分含量約占體重的70%,但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身體內的水分恆定調節對我們的整體循環來說非常重要,身體可以透過哪些機制來調節體內水分的恆定呢?譬如說:水分可以透過流汗、尿液(排尿)、排便、呼吸等途徑來代謝;運動可以加強體內水分由皮膚毛孔排出;腎臟的過濾及再吸收功能就可以幫助尿液的形成;大腸對於水分的吸收,同樣也可以調節體內水分等,但現代人往往咖啡、茶飲不離手,卻忘了那最純粹、身體最需要的白開水。

親顧 愛動才不會腫

體內的水分只要減少1%,就足以降低新陳代謝率,進而去影響減重的成效,甚至會影響到腎臟代謝有害毒素的能力,像是含氮廢物、尿酸等,久而久之變成惡性循環,使得身體的水分不易透過腎臟代謝,再加上長時間在冷氣房內不太會流汗,身體的水氣就容易滯留於體內(中醫所說的濕氣鬱積),進而形成水腫。

生活中有許多未留意的小細節,都容易讓體內水分陷入代謝風暴,像是喜歡吃重鹹(鈉含量高)、重口味的食物,吃東西一定要加醬料等,看似稀鬆平常的習性,卻大大增加腎臟負擔。因此,想要甩開下肢水腫的問題,就先從「動起來」。例如:

1. 久坐久站工作型態的朋友們,工作40∼50分鐘後,建議可以起身運動伸展筋骨10∼15分鐘,搭配按壓舒緩小腿肌肉的緊繃和腫脹,有助於下肢的血液循環。

2. 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的朋友們,可以先從最基本的「快走」做起,間歇性的快速走路,提高心跳率,長期下來可以燃燒腹部脂肪,更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及腫脹問題。

而運動流汗可以代謝掉身體多餘的水分,有如除濕機般有效,但記得運動完一定要補充水分。

綠豆+薏仁=抗腫聖品

此外,若想要讓水腫徹底遠離你,一定要改變飲食習慣。建議你2個小技巧,一個是多攝取可以幫助排水的食物,另一個則是減少攝取鈉含量高的食品。進一步跟大家分享,能夠對抗浮腫的全穀根莖類食物,像是綠豆、薏仁等,帶皮的綠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可以幫助體內多餘的水分代謝,而薏仁本身就是屬於利尿排水的好食材,所以綠豆薏仁湯,基本上就是可以幫助有浮腫症狀的人達到身體除濕。

此外,豆魚肉蛋類的「黑豆」,除了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之外,更具有滋陰補腎的療效,對於下肢浮腫特別有效。再者,富含多樣植化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特別是鉀)的蔬果,能夠代謝掉身體內多餘的鈉及水分,可以穩定血壓以及改善水腫,但如果本身腎功能狀況不好,就不建議時常攝取高鉀蔬果。腎病患者若要攝取蔬菜的話,建議先切小段再以川燙方式避免攝取過多的鉀離子,有助於維持慢性腎病民眾的腎功能。

辛香料減少水分滯留

而單純水腫症狀的人,在攝取蔬菜部分非常推薦小黃瓜、芹菜、海帶等,所以平時在料理時,可以將這些食材融入於菜餚之中,烹調出像是涼拌小黃瓜、涼拌黃瓜雞絲、芹菜蘋果蔬果汁、涼拌芝麻海帶等佳餚,而像是蔥薑蒜及辣椒,皆有助於溫暖身體,進而幫助整體的血液循環;此外,在調味料的部分,建議利用幾個小技巧,可以巧妙地減少鹽巴的使用量,進而改善鈉對身體水分滯留的影響:

1. 善用辛香料:像迷迭香、蘿勒、義式綜合香料、黑胡椒、薑黃等,可以減少鹽的用量。

2. 善用具有特殊香氣或是甜味的食材:像洋蔥、大蒜、青蔥、九層塔、胡蘿蔔、高麗菜等,利用食物的天然鮮甜味,可降低用鹽量。

3. 酌量使用中藥材:當歸、枸杞、紅棗、川芎、肉桂等,也可善用於料理,減少鹽的用量。

4. 酸可以減鹽:善用酸甜味的檸檬、柚子、柳橙、鳳梨等用來入菜,則可以減少調味料的使用。此外,也可善用米醋、果醋等,將其融入料理中,都有助於達到減鹽目的。

但是除了料理的鹽巴之外,鈉還會廣泛地存在於醬料類、醃漬食品、肉鬆、加工食品、蘇打餅乾等,都是會加重下肢水腫的狀況。當然,像現代人喜歡喝的咖啡、茶飲,因富含咖啡因,能夠加速身體的水分代謝,但是千萬別忘記,儘量不要一天喝好幾杯咖啡和濃茶取代白開水。水分有出也要有進,才會讓身體整個循環更順暢。有時也可將老薑片加入溫熱水泡腳或泡泡溫泉,都有助於身體的血液循環及加強水分代謝。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8年1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