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范姊結緣,起源於幾年前在報紙副刊編輯崗位上,留用了一篇書寫霧峰光復新村的文章,我對作者范道莊文中所描繪——綠樹成蔭、生態豐富的宜居家園,心生嚮往。逐字逐句爬梳校對中,我又興起一種荒謬之感:這座花園城市之村其實就在我老家附近,為何文中的一景一物於我是那麼陌生?
幾年後,我回到霧峰投入文化志業的耕耘,在地方小圈子裡,自然遇到了人稱范姊的范道莊。她和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的夥伴自2012至2014連續三年,分別提案光復新村、省政府舊教育廳及北溝故宮文物典藏山洞進行文化資產審議,過程艱辛但均獲通過,成功留下三個戰後歷史文化資產,創下重要紀錄。
在此之前,范姊本是個資深媒體人,還擁有豐富的社福機構服務經驗,將屆退休之齡的她本該好好準備迎接享福的熟年,卻一股腦奮不顧身投入文化保衛戰,一切或許是冥冥中注定……
2008年光復新村居民被強制遷出,房屋即將騰空標售,范姊望著這個從小在裡頭成長的社區、母親住了四十多年的眷舍,曲終人散。從前的鄰居一邊搬家當一邊流眼淚,回來說再見的她也跟著淚流不止,走著走著,雙腳就像兩旁的路樹一樣長出了根系,緊緊盤住土地,走不動了,腦海浮現一個念頭:人搬走了,屋也要拆了,能不能按下暫停鍵,大家一起來思索保存的可能?
因緣際會認識了投入光復新村保存運動多年的青年吳東明,范姊跟著撩落去,把自己在台北媒體圈打滾二十年所累積的專業能量,奉獻給家鄉的守護。
沒有明天、不確定未來的文化保存運動者,何以不計代價地繼續前行,屢仆屢起?我想,是家園記憶太美好,讓人太眷戀了。范姊回憶從前:「家家院落栽植綠樹,花木扶疏,附近都是樸實的農村景象,隨處可見水稻田,白鷺鷥悠閒騎在牛背上。」在這樣一個美麗自然的環境中成長,無形中孕育她對環保生態的重視和關懷。
住在花園城市裡,就是最棒的環境教育。生態知識,蘊藏在綠色家園的日常。如果自小便親近大自然,與蟲魚鳥獸結為友伴,你便不會去破壞山林、迫害動物。光復新村保存下來後,要務之一是生態的照護,曾經的天災,加上人禍——為了家門風水而砍樹,或者缺乏正確修剪樹木的常識,使得村落裡許多老樹面臨生存危機,救援工作刻不容緩。范姊說:「我的命格屬木。」所以她提筆畫畫,畫的是靈動的樹,四處宣講,講的是樹的生態。當居民被遷走,只剩老樹守護家園,樹的生長,成為光復新村依然活著的證明。手上沒有太多資源的傻子如范姊,只能憑著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尚未焚盡的熱情,不停地傳達理念,引介知識,告訴大家要愛樹護樹。對她而言,家,是令人感到平安自在的地方,有樹遮蔭之處,便可以在人們心中增添一絲這樣的篤定。
●小熊老師,本名林德俊,為熊與貓咖啡書房主人,從事在地文藝復興和友善土地社區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