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要素(elements of value) 產品與服務傳遞基本價值要素,滿足四類需求:功能、情感、改變生活、社會影響。一般來說,提供愈多要素,顧客忠誠度與企業營收持續成長力道也愈高。這個模型使用的概念,可追溯至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該理論在1943年首度提出。價值要素的方式,只是延伸馬斯洛的觀點,把焦點放在人類的消費者身分,只描述與產品或服務相關的行為。 文章出處: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見解引擎(insights engine) 今天,新的競爭優勢來源,是以顧客為中心(customer centricity):深入了解顧客的需求,並且比其他任何人更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你需要資料來做到這一點。但擁有一大堆資料,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贏家和輸家的差別,逐漸變成能不能把資料化為對消費者動機的見解,並把見解轉成策略。這種煉金術需要創新型的組織能力,合在一起,稱為「見解引擎」:由結構、人員和流程組成,能把資料化為可行動的策略。 文章出處:建立「見解競爭力」 智慧型產品(smart product) 專業服務公司的優勢,在於它們早就知道自己行銷的是什麼,以及客戶群在哪裡。這些企業不是在憑空創造東西,而是把某個東西(服務),轉換成另一個東西(內建產品的服務)。產品公司在早期開發階段,會設計各種原型,並抽樣顧客來測試那些原型產品,以決定價值主張中的關鍵要素。然而,聰明的專業服務公司並不是嘗試找出想要的功能。相反地,它們只是以原型為基礎,建立精準度、精細度與複雜度。驅動這些改善的,通常是產品自動蒐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如此運用科技來創造能自我改善的「智慧型產品」。 文章出處:讓產品為服務加值 修復職務(rehab job) 雖然有些高階主管,可以換一個有同等級責任與薪酬的新工作,但是,許多來自汙名化公司的求職者,需要「尋求較低層級、你用單手就能做的工作。」 不論修復職務是否在薪酬上或責任上都倒退一級,它的目的都是創造一個有說服力的故事,來和醜聞事件競爭。你的最終目標,是使修復職務成為人們提到你時聯想到的第一項資料。 文章出處:醜聞連坐效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