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達仁飛往瑞士,於本月結束生命,享壽八十五歲。 「安樂死」,這絕對是今(2018)年的熱門議題之一。
當一個病者感到自身的痛苦指數已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能否自主選擇結束生命的方式?陳又津的小說《跨界通訊》正寫出此命題背後的複雜情態。
主角梅寶心親眼看著飽受病痛折磨的父親,心裡暗自想著:「我決定,放棄買房的目標,去瑞士安樂死。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存下三百萬,盡可能保持神智清醒,失智是不能通過安樂死檢測的。」
從move 到movie
小寫「i」(我)的臨終告別
說起小說《跨界通訊》的亮點,是故事裡一群「一心求死」的高齡老兵。這些老兵何其聰明睿智,他們通往死亡的途徑,絕非燒炭、跳樓、吃錯藥如此簡單快速的方法,「最不著痕跡又能騙過醫生的就是癡呆,失蹤一次、二次,第三次就可以上山了。如果一個人無法上路,就參加環島公路之旅。」
梅寶心的父親中風,醫院全科跑遍,腸胃科、內分泌科、骨科、心臟科、眼科、耳鼻喉科、腦神經內科,醫療紀錄彷彿什麼集點卡似的,集好集滿,到櫃台領藥,藥師微笑喊出號碼,說早日康復。父親心中只想早死早好。
最後,父親死於一場車禍。治喪期間,她開始懷疑自己父親的死亡並非偶然機遇,一輛載滿高齡老人的遊覽車,熱鬧駛往南國旅行,結果誰知道,一個轉彎move變成一部訣別movie。車上老人全數罹難,無一生還。
劇情從move到movie,多了一個「i」。這個小寫的「i」(我),彷彿就像是老兵父親(可能)終於播放出的隱蔽心聲:我們整車老人非常厭世,說好要去死。
顏文字書寫邊緣人來發聲
「真的是你嗎?」
「我生是梅家的人,死是梅家的鬼啊(´・ω・)」
陳又津在《跨界通訊》裡呈現網路世代的符碼,從過往的即時通、簡訊慣用的表情符號到臉書社群都不放過。死去父親發出臉書交友邀請給主角梅寶心,亡者甚至還懂得輸入中文,搭配顏文字書寫。
死後的世界,向來被歸類於未知領域,陳又津已提供想像極為豐富的「通訊」方式,更有趣的是,讀者可以嘗試移動焦點,不僅放在通訊,而把關鍵詞放在「跨界」。
到底是什麼樣的型態,足以達到跨界?
答案可能是邊緣。
唯有邊緣與邊緣的交集,才能達到「跨疆域」的效果。
故事中所有的邊緣人,正是構成交集的組合:老榮民、跨性者、厭世少女、環島大學生、離婚輕熟女。五個邊緣人的線條連結,形成一個五角形的形狀,
正是這樣的五角形訊號,才得以收訊這個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聲音。
據說傅達仁迎接死亡前夕,還在更新臉書貼文。
讀完小說《跨界通訊》,我想起外公臨終前,體重下滑至四十多公斤。終日躺在病床上,吃完就拉,生不如死。家人與護士,屎尿相伴,滿手黃金,幾輪清大便,幾度眼神死。倘若他能給我發送一則跨界交友邀請,會給予什麼問候?
我想我會用顏文字書寫,對他揮揮手。(コ´ω`)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