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多數男生來說,躲在棉被�面偷看武俠小說絕對是開始閱讀小說的起源,我運氣比較好,不用躲著看。但和多數人從金庸開始不一樣,家裡有留著以前舅舅買的梁羽生,《萍蹤俠影錄》中的張丹楓和雲蕾的結局可讓我認識到了喜孜孜的愛戀,看完《廣陵散》還為了陳石星難過了好幾天。
在家裡把能找到的梁羽生作品都看遍了,可惜在當時梁羽生的作品多已絕版,所以在老哥的介紹下,纘著吃飯錢買起了金庸,所有主角中最喜歡的就是郭靖,他完全就是金庸所塑造出來的完人(除了笨了點),標準的大俠的典範尤其是他對楊過說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更是一語道破何謂大俠,或說是金庸眼中的大俠。
長大了點,武俠小說就看得少,一方面是武俠風氣似乎漸漸沒落,二是眼界高了,很多武俠小說還真的是看不上眼。需要給黃易一點篇幅嗎?《尋秦記》和《覆雨翻雲》是他作品中最有意思的,其他除了時代背景不同外,都大同小異。
前陣子看了莫言的劇本,《我們的荊軻》,在短短的篇幅中,用荊軻的形象,把武俠說了個清楚。人生在世,人所追求的不外乎是權、利、名,有人喜歡掌握權力,有人愛錢,有人更愛的是名聲,這三個都不要的,當不成聖人就只能是個不被社會認可的loser吧。
在劇本中,荊軻和他的朋友們,高漸離和秦舞陽這三個是標準的沒錢loser,一天到晚只會聚在一起做有天能成名的春秋大夢,後來荊軻被太子丹選中去刺殺嬴政,在這過程中,荊軻的內心逐漸產生變化,從一個只為求名的人轉化成聖人,刺殺嬴政不求成功,只為了追求一種純粹地淨化。
從權、利、名來看武俠,大俠大多不追求這三樣,可是他們絕對愛名,或說愛惜名聲。你看看蕭峰和令狐沖活得多痛苦,另類點來看,梁羽生筆下的金世遺也是個很重視自己名聲的人,明明有副狹義心腸卻偏激的硬要把自己搞臭。
《我們的荊軻》就把這點,為名,給說白了,我不敢揣測莫言有沒有想要顛覆點什麼,但是把俠擺到人性點來看,那些大俠根本就跟開了主角威能的日本熱血漫畫主角沒什麼兩樣,很難存在於世間。不喜歡提黃易的原因亦在此,沈迷道家思想的他,一直把能羽化升仙當成最高境界,真的成仙《破碎虛空》的傳鷹就算了,《大唐雙龍傳》的徐子陵一提到就滿肚子火,他可以再不食人間煙火一點啊!
說到武俠,就得說說江湖,最有名的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古龍說的,江湖,是一種微言大義,這句話就恰好點出了微言中的大義。而什麼是江湖,大多是在說《水滸傳》中的綠林,江湖好漢四方闖蕩,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來個劫富濟貧。
阿城在他的短篇小說《江湖》中,藉著個90多歲,見多識廣的老人口中說的打了這一頓屁股。「孫成久手也不抖地喝茶,自己蓋上茶碗的蓋,說,武俠�有個屁的江湖。早年聽人念說有《紅樓夢》,�面有個鳳姐,就是在個王府�,倒是懂江湖的,算得上是個江湖英雄吧。江湖是什麼?江湖是人情世故,能應對就不易,更別說什麼懂全了。打?那是土匪。」
結果《紅樓夢》才是武俠小說,熙鳳姐是大俠。
回到人情世故上,阿城說的或許才是對的。把《水滸傳》那些人物丟到現實,的確都是土匪,會行俠仗義的也只有那幾個人,其他基本上都是王八蛋。所謂的大俠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更多的只是小說家的浪漫幻想,想在文學中脫生一個能放縱的角色來對抗現實而已,但大俠都不是人。就像我會最喜歡郭靖一樣,在一種浪漫的幻想下,我崇拜他,是因為我想變成那種大俠,而為什麼會想變成郭靖,因為我知道我不可能變成那種人,那只是一個心理上的慰藉。
誰不想當金刀駙馬。
很久以前跟一個女生朋友聊到武俠小說,跟他說了些大俠,說了些楊過和小龍女相隔十六年再見面,韋小寶左擁右抱七個老婆,她幽幽地說了一句:「原來武俠小說就是男生的言情小說啊。」
(2)
多數武俠小說的背景都是設定在古代,多少都會揉入真人真事的歷史,這麼做除了讓故事背景有血有肉,也能在小說中,讓讀者感受到重述歷史的樂趣。武俠中的俠,一定是相對於有不義之事,才會有俠,所以這些歷史背景也多設定在亂世,要講民族大義的就像是金庸《射雕英雄傳》,亂世混戰流離的有如黃易《邊荒傳說》,奸臣當道江湖浮沉的鄭丰《神偷天下》等。韓非子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但世間若無正道,怎會有俠?
梁羽生的大唐三部曲《大唐遊俠傳》、《龍鳳寶釵緣》、《慧劍心魔》,背景設定在安史之亂,大唐三部曲或許不是他寫得最好的小說,但我覺得是他作品中最有意思也最喜歡的。
《大唐遊俠傳》講民族大義。以兩大遊俠段珪璋和南霽雲為主角,從玄宗寵信安祿山始,到安史之亂爆發,他們跟隨張巡、許遠死守睢陽止,梁羽生透過這兩主角,建立了他心目中為國為民的大俠的形象。雖然其中不乏大量的江湖仇殺情節,亦無損於最後帶來的悲壯,尤以南霽雲從被圍困的睢陽城殺出往賀蘭進明處求援之處為最,雖是史料有所記載,但在小說家筆下更增其血肉。
《龍鳳寶釵緣》以段珪璋之子段克邪為主角,背景是藩鎮割據,但增添了大量唐傳奇人物,可以說算是一部續寫唐傳奇的武俠小說。裡面出現的唐傳奇人物有:《崑崙奴傳》脫胎的鐵摩勒,《紅線傳》的裡的薛紅線轉化成史若梅,《聶隱娘》中的聶隱娘、精精兒、成語妙手空空來源的空空兒、磨鏡少年方辟符,就連虯髯客也有後代在裡面。
故事一開始就從紅線盜盒開始,鐵摩勒成為武林盟主,接著聶隱娘的感情線,以及空空兒和精精兒師兄弟的追趕跑跳。這部比上部多了許多男女情愛,但這種用唐傳奇來改造的武俠小說看來是格外的有意思。
《慧劍心魔》相較起來就屬收尾的下承之作,都在講小一輩的男女情愛,沒什麼好提。
《龍鳳寶釵緣》中,史若梅、聶隱娘、鐵摩勒都是正派人物俠義中人,在唐傳奇的原著故事中,薛紅線、聶隱娘、崑崙奴的俠氣卻不是那麼重,比較像是報恩與義氣。《紅線傳》中紅線本是薛嵩的侍女,為了報恩而幫助薛嵩,在這本故事中,薛嵩這魚肉鄉民的藩鎮倒成為了好人。《崑崙奴傳》也是僕人報恩的故事,崑崙奴主人和個女人相愛,女人被另外個官擄走,崑崙奴幫忙搶回來。這兩故事的俠味都不重。《聶隱娘》倒是有意思,聶隱娘是武將聶鋒的女兒,10歲的時候被個尼姑綁架,5年以後被放回來卻學成了高深武藝,後來聽她師傅的話當個女刺客,不聽她爸爸的話嫁個有錢人卻嫁給一個剛好路過門口的磨鏡少年。後來聶隱娘改投另外一個比較好的節度使,最後的結局當然也是飄然遠去,《聶隱娘》的俠味,在唐傳奇中算是比較重的了,但還稱不上是行俠仗義。
在這邊提到的唐傳奇作品,都是有關俠士、刺客的俠義類,然唐傳奇更多的作品是有關是神怪、愛情以及歷史,俠義類的作品多屬在晚唐完成,而這些傳奇,似乎是武俠小說中「武」的源頭,至於「俠」,要等到清末才出現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