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明年台灣經濟要防內外皆冷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2/29 第390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止牙齒咬到嘴巴
聯合報社論 聯合/明年台灣經濟要防內外皆冷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為政府經濟政策打考績
民意論壇 2017求生…面對一例一休 這些人才炙手可熱
聯合筆記/你的社區有「老人遊樂場」嗎?
打虎親兄弟 手足何來瑜亮
兄殺妹… 生命教育打問號
年金改革 廣納聲音
柳川無心插柳 鹿港有鹿哀愁
國民黨 步南明宿命?
朱宗慶/《我是…》的故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何止牙齒咬到嘴巴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許多人吃飯時有過「牙齒咬到嘴巴」的經驗,閣揆林全藉此說明內閣經常政策不協調的現象,比喻還算生動。但是,林全談到部會磨合卻是一派輕鬆,不以為意,顯然不了解民眾對內閣左支右絀的憤怒。

半年多來,內閣部會決策不同調的情況層出不窮。從張景森的交陸客朋友、國防部的愛滋退學生求償、內政部的老屋健檢、勞動部的一例一休、交通部的興航航線,乃至法務部的同婚專法,多位閣員都有過被政院打臉或相互打臉的經驗。甚至,部會或資政打臉總統府的例子,也不罕見。

為此,蔡總統召開執政協調會議親自提調拍板,但政府內部各說各話的問題仍然不斷。這些,有的源於政策不周與溝通不足,有的出諸部會本位主義,有的不脫閣員顢頇輕忽。更嚴重的,是閣揆一味政治考量,以致部會專業棄守;或者總統態度曖昧,政院只敢觀望。

若是觀望上意或專業棄守,那就不是「牙齒咬到嘴巴」足以搪塞,有時根本是政府在裝傻,甚至把人民當傻瓜。林全的說法,並未誠實面對問題。

醫師早就警告:牙齒偶會咬到嘴巴,吃飯時若細嚼慢嚥就能避免;但如果經常咬到嘴巴就不能輕忽,可能是咬合不正或其他疾病導致的問題,應及早求醫,對症施治。對此,林全絕不能諱疾忌醫。

內閣牙齒經常咬嘴巴,決策步調錯亂,已造成社會無所適從。林全似乎以為那只是自家的事;錯了,這是全民的事。

   
聯合報社論
聯合/明年台灣經濟要防內外皆冷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國發會預計近期公布明年國家建設計畫的經建目標,儘管目前包括主計總處、中研院等單位均預測我國明年經濟成長率不到二%,但國發會主委陳添枝表示政府拚經濟要展現企圖心,明年國建經濟成長目標絕不能低於二%。換言之,國發會對我國明年經濟成長訂下了「保二」的目標。

在陳添枝豪氣喊出「保二」之際,政府拉抬經濟的配套方案卻分明顯得不足。央行上周舉行今年最後一次理監事會,一如市場早先預期維持利率不動,而會中真正的亮點,是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理監事會後記者會上的簡報,長達一一四頁的內容,透露出他對台灣明年經濟的憂慮與建言。

央行的職責,旨在維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拚經濟並非其主要任務。然而,彭淮南多年以來以其特殊的「彭式風格」向政府提供經濟建言,包括關切北市指標都更案遲未動工,甚至親自跑去看房以評估市況,對經濟情勢,彭淮南總能從民眾最關注的角度切入,提醒主政者留意,多少彌補財經部會荏弱的不足。在這次報告中,彭淮南對明年外部環境提出三個警訊,分別是:美國在川普主政下的政策走向、反全球化浪潮、及中國大陸經濟的再平衡。

川普尚未上任,但由其發言及任命之官員,已透露出未來美國將擁抱貿易保護主義。若川普的競選政見完全落實,美國與中國大陸等貿易伙伴的摩擦勢將升高,對全球經濟都是重擊。近年來全球貿易成長趨緩,一旦各國新增貿易壁壘,加上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勢力抬頭,對明年全球經濟都不是好兆頭。

明年台灣經濟的另一隱憂,是中國大陸推動經濟再平衡。大陸經濟由「投資導向」轉為「消費導向」,這意味其投資成長將趨緩,各國對大陸的出口將因此受影響,包括電子、機械等產品受衝擊最大。台灣是以外銷為導向的經濟體,且大陸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也因此,央行警告,台灣將深受衝擊。央行並引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模擬研究指出,大陸推動經濟再平衡,台灣對大陸出口將縮減九.一六%,實質所得將因此減少○.四七%。

川普新政、大陸推動經濟再平衡、乃至反全球化浪潮,均是台灣的外部隱憂。對此,台灣能做的其實不多,只能在這三大黑天鵝衍生的地雷陣中小心翼翼摸索前進。而在外需變數大的預估下,台灣能掌握的就是保住「內需」,在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銳減已成定局之下,政府更應著重引導國內投資,避免明年台灣經濟陷入內外夾殺的處境。

台灣去年超額儲蓄率十四.四%,遠高於南韓的六.九%與大陸的二.九六%。在二○○九年到二○一四年的六年間,我國超額儲蓄較二○○四年至二○○八年增加逾六千億元;其中,企業部門的超額儲蓄由負一千八百餘億元,大幅增加為五千多億元,是我國超額儲蓄擴大的主因。簡言之,台灣不缺資金,缺的是投資機會。近年來我國缺乏實質民間投資,內需的成長引擎不能點火,台灣經濟表現因此陷入了新平庸的泥沼。

我國在世界經濟論壇(WEF)二○一六年的全球競爭力排名,也反映出台灣經濟當前的困境。台灣在今年WEF競爭力中排名雖只小降二名,但在創新程度上卻大退五名。少了創新,加上既有的產業轉型較慢,在在顯示國內投資缺乏能拉動台灣經濟的火車頭。

明年台灣經濟面臨上述三大外部隱憂,更凸顯振興國內投資的迫切性。新政府上台後,將全副精力用於對付轉型正義議題,乃至處理一例一休、同婚等修法,即已疲於奔命,導致蔡政府拚經濟的方案遲遲未能上路,應變顯然過於怠慢與保守。要如何讓內需市場保溫,財經部會必須提出更細緻可行的方案,否則,明年我國經濟將出現內外皆冷的局面。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為政府經濟政策打考績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時值年終,各企業皆在盤點今年度員工績效,做為核算年終獎金發放的基礎。那政府呢?若人民頭家要給蔡政府打執政考績,該打幾分呢?扣除夾雜政治因素過多的勞資或休假等爭議事件外,從經濟結構轉型的規劃切入或許是較客觀的評量方式。

回顧520總統就職演說中,強調要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的新經濟模式,且對優先進行的「亞洲.矽谷」等五大創新研發計畫,已做「系統性的規劃」。而新政府也在106年中央政府總預算僅增加1.1%的情況下,仍令教育科學文化支出預算增加7.1%、為創新產業計畫額外編列462億元的預算,且有89%資金集中「5+2」創新產業上,看似一切都在進行中。

若以邦菲利恩及魏斯(B. Bonvillian & C. Weiss)於《既有產業的科技創新》一書所提,產業創新最具代表性的五大模式:管道(Pipeline)、誘導(Induced)、延伸管道(Extended pipeline)、製造主導(Manufacturing-led),以及具有頂層設計的架構、能因應環境動態調整,且為前四種模式集大成的創新組織(Innovation organization)等,來檢視12月初全國科技會議中的創新產業政策論述,可發現其與前述五大模式皆有交集,實已貼合當代科技政策對前瞻性的要求,理應可讓業者安心才是。

既然如此,為何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仍持續重炮抨擊當前的台灣產業政策,並大嘆政府產業政策方向欠缺清楚的指引?主要原因恐在台灣產業政策雖符合當代科技產業政策論述所建議的「形」,卻少了「精神」。

因為台灣產業政策的思維侷限於「解決問題」,以現下可預期、高度可及的科技技術作為發展方向,只能鼓勵漸進式的創新,而無法出現重大性創新。例如政府無視於目前產業週期變短的事實,一味寄望技術層面已唾手可達的大數據、體感科技、跨網跨境、跨業跨境、行動支付等「數位經濟發展模式」,去解決台灣太依賴電子業的硬體製造,且個人電腦與手持行動裝置需求成長趨緩的困境,就是產業政策規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具體實例;更恐難與1980年代台灣主力產業仍為機械、石化及基本金屬,卻勇於選定高科技產業為下世代發展方向,進而創造出近20年來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好成績相比擬。

平心而論,1980年代台灣還未必有今日般完整的創新機制相助,卻能成功地朝科技產業轉型,關鍵就在於有李國鼎與孫運璿等政府主政者在選定科技產業為發展方向後,便立即鎖定及請回具有該產業相關知識、經驗及社會網絡的頂尖領導人才,像是現任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以及建置工研院與資策會等配合政策目標的組織。正如邦菲利恩及魏斯強調,無論採行哪種創新模式,或創新需要的要素都已安排妥當,皆需要一個有巨觀視野的變革推動者加以催化。

然而,當前政府似乎仍未掌握找回或培育未來潛在產業領導人才的關鍵,以致於在全國科技會議中的人才相關論述極少,且流於抽象,推動方式也多基於過去的時空背景,令人難以期待。況且,找對人之所以如此關鍵,就在於這些對的人會形成一個「思考社群」,並貢獻出好想法,再據此進行激辯、彼此碰撞,從中歸納出最佳的可行策略。最重要的是,這些經過最聰明大腦激盪出來的策略不只是執行方案,背後更包含這些人所信仰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下,自然不會出現近月政府執行機關的首長換人,就否決掉早前政策規劃的混亂劇碼。

要言之,政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時,不只應擺脫以「解決問題」的思維來規劃,更要覓得巨觀視野的變革推動者,才能讓產業創新形神合一,真正給台灣經濟一個可實現的未來。如此一來,人民頭家自然會給政府打出最佳的年終考績。

   
民意論壇
2017求生…面對一例一休 這些人才炙手可熱
彭懷真/東海社工系副教授(台中市/聯合報
懂得觀察政府製造的問題並快速因應的人,將在二○一七年有更好機會。單以因應一例一休等新制看,預估下列工作及人才炙手可熱:

一、人力派遣及勞務委託:雇主愈來愈不敢雇用專職且全職的員工,以避免支付各種因為勞基法修正而新增的費用。但事情總要有人做,企業找人力派遣公司,政府各部門透過勞務委託方案。

二、願意接受派遣的人力:例如研究生、準備國家考試者、中高齡半退休的朋友,在各企業安排補休特休時,成為臨時勞動力。長期擔任志工者在接受密集訓練後也可能被各社福機構聘請擔任周末人力。

三、一專多職人才:俗稱「點數族」的勞動力,到處兼職,賣時間賣點數,不寄望升遷和長期發展。「劈腿族」增多,腳踏多船,有不只一份主要工作。「變形蟲」四處奔波,何處有錢手腳就伸向何處。

四、勞動法令的講師:因應法令修正的講習會場場爆滿,深入了解並能清楚講解勞動法規的訓練講師,大受歡迎。

五、結合人資與會計專長的企管顧問:因為劇烈變動的人力支出,又怕被勞檢受罰,雇主、人力管理者、會計人員急需相關專業意見。具備法律背景的諮詢,更被期待。

六、乘法人或多職人:以往管理偏向切割專長,為了一例一休及政府製造的各種複雜情勢、跨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訊管理、生產管理等不同領域的人才,較能全面思考、通盤規畫。

七、關廠顧問:許多中小企業老闆目睹亂局,產生不如收攤打算,但想到員工、廠房、設備、技術等安排,心煩意亂。如能獲有助於決策的諮詢,大有幫助。

八、企業轉型策略專家:關門畢竟是最差的選擇,可以考慮轉型。例如仿效「電影工作室族」,利用工作小組完成各種任務,所聘用的人力多是階段性的,比較重要的則正式簽約,找合約型工作者。又如可從實體組織轉變為「虛擬辦公室族」,不打卡、不見面、不負擔固定開銷,隨時因應需求開始或結束工作。

九、勞工與人力資源研究者:勞工系、人力資源管理系、經濟系等老師、研究生,因為新情勢被期待進行探究、分析、論述。

十、勞動團體:近年在社會運動領域活躍、在媒體曝光率高的團體負責人及核心幹部,會有更大的舞台,因為許多勞工乃至老闆,都期待他們的抗爭、論述、批判、公關等經驗。

精神科醫師、諮商師、社工師等,也因為勞動新制增加服務機會。這個政府的種種政策,還真是會製造就業機會呢!

   
聯合筆記/你的社區有「老人遊樂場」嗎?
梁玉芳/聯合報
社區公園裡,走道邊的那棵小樹幾年來總長得歪扭。不怪颱風,它不長在風口,不能賴給風。倒是常見老人家拿樹當健身器材,自創各種與樹共「武」的招式:腳一抬,跨到小幹上,拉筋;或者拿背壓樹,練背肌或抓癢?要不就是舉手過頭,拉住高枝,彈跳幾下,好好伸展筋骨。

高矮正好的小樹太受社區老人家歡迎了。靠樹健身招式,早晚操演,歪了的樹終於殘了。樹旁圍起紅色,告示「休養中,請勿重壓」。有婆婆拿著佛珠為它持咒迴向。

到底,當人口逐漸老化,都市設計已有相應的改變嗎?我們的社區公園照顧了老人家的健身需求嗎?除了付錢上健身房,要老人家能「肌樂」留住肌力,台灣社會該有更多的準備。

環視公園裡,遊樂設施是兩三匹簡易的彈簧木馬、蹺蹺板,還有近年被譏為「塑化、罐頭化與低能化」的塑膠遊具。在臉書熱烈串連的「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批評這些塑膠遊具充斥,讓社區公園的兒童遊樂場「忽視兒童體能發展及探索需求」,因此集結父母之力,在社區為孩子爭取特色公園,行動風起雲湧。

這些家長的訴求對極了。只是,未來老人比孩子多,長者也該是公園公共設施的主要使用者,在爭取「適合兒童身心發展並兼具多元特色的理想公園」同時,若能考慮「老人遊樂場」需求,老少共融,豈不美妙?

但孩子有新世代父母為他們爭取,老人公共遊憩需求,卻少有人代言。讓老人走出家門、到公園中動手動腳,以好處看,可增進老人的生活品質、增進社會參與、降低健保支出等等,這好處多大?再乘上愈來愈龐大的老年人口數,建構花費不多的「老人遊樂場」,應是最划算的社會投資。

但大家不妨檢視住家的社區公園,有哪些是為老人家設想的遊憩設施呢?最常看到的是,牢牢鑲在水泥裡的鵝卵石「健康步道」,本意是按摩腳底穴道,但填死的卵石,早就被專家評為「不健康」步道。

全球已興起「老人遊樂場(senior playground)」的發展風潮,不論是日本、丹麥、英國及美國,都開始注意到銀髮族的社區遊戲需求。依兒童發展研究來看,遊樂設施可以提供腦力與體力刺激、提供更多觸覺經驗,這些好處同樣適用於退化中的老人家。

英國倫敦第一個老人遊樂場在海德公園,接著曼徹斯特也開了一家。英國媒體形容,「海德公園裡的老人遊樂場,被樹叢及繁花包圍,比倫敦其他的付費健身房都還要花團錦簇;健身器材只簡單五項,仰臥起坐的長椅、固定腳踏車…」,不太酷炫,絕對練不出人魚線,卻能讓老人留住足夠支持行動的肌力。

所以當我們為孩子拒絕罐頭遊具,爭取特色公園時,也該把老人遊憩需求放入。讓老人小孩共享公共空間,處於生命兩端的不同世代,在公園尋到交集。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公共空間設計也該邁大步趕上社會衰老的步伐了。

   
打虎親兄弟 手足何來瑜亮
胡秀妁/樹德科大兒童與家庭服務系/聯合報
中部發生哥哥殺死妹妹的人倫悲劇,令人震驚與不解。

自古以來,從宮廷王位搶奪、富豪財產爭奪,到家務不均的抱怨、課業才藝的爭競,時有所聞,為什麼?

就家庭生態系統觀點和精神心理層面談談「手足議題」。家庭是人出生後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提供幼兒探索世界的基礎,手足互動是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家庭生態系統觀點強調,家庭是由許多成員形成互相依賴支持的網絡;然家庭資源如空間、時間、金錢、父母愛都是有限的,手足間難免會角力爭取。健康良性的競爭過程中,彼此學到妥協、包容、退讓、利他等人際互動的社會能力。

一般來說,老大是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的中心,這種「三千寵愛集一身」的美好心理感受,誰想拱手讓出呢?老二的來臨當然威脅到老大的地位,「瑜亮情結」俟機醞釀。所以心理學家阿德勒說,處理「愛的失落感」是老大一生的重大課題。若手足年齡差一、兩歲太近,父母沒注意到幼兒心理社會發展,在二、三歲時,正處於「我來、我要」的自主自律階段;看到弟妹一哭,爸媽馬上回應,自己的需求常被忽略、延遲;當自己表達不滿時,父母總是要老大忍讓,有時還可能被懲罰,久而久之,難免蓄積負面情緒。

手足有摩擦,父母管教若採以和為貴原則,一味要求大的要禮讓、小的要尊敬,而沒顧慮孩子感受,讓他們有機會紓解情緒,不僅無法有效協助處理手足紛爭,也失去教導孩子面對現況、處理情緒的機會。

要迎接老二來臨,父母要積極協助老大心理調適。除了應用合適的繪本來引導,老二誕生後,更需刻意經營與老大單獨相處時刻,覺得父母並未遺忘忽略,才能避免年齡差距太近的老大有「退化」的現象。

承認孩子有情緒,然後教導紓發情緒的正確方式,是培養EQ的第一步。從孩子二歲開始,能走、能拿東西時,可在家中規畫一個小空間或角落,擺放小帳篷或大紙箱,命名如「秘密城堡」;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父母可建議孩子到該空間獨處並約定十五至廿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在裡面做些想做的事—哭、亂畫、摔、揉撕紙張等,發洩情緒。到了約定時間,再請孩子出來,這時跟孩子說理,釐清對錯,孩子才聽得進父母的教導。

手足較勁競爭,對孩子的心智社會能力發展是有益處的。研究發現有手足的孩子做事更能堅持,願與他人合作,有較大的同儕威信。兄姊主導,會引導積極性、社會化行動,玩樂常主動訂定遊戲規則,甚至先示範;弟妹則扮演觀察學習、模仿者角色,在兄姊帶領下學習與人互動的技巧與能力。

手足生活在一起,彼此學習、陪伴,自然培養出互相包容體諒、禮讓利他的社會互動能力,何來瑜亮情結?

   
兄殺妹… 生命教育打問號
林立生/萬能科大助理教授(新北市/聯合報
看到近日兄殺妹人倫悲劇,除震驚外,也對學校生命教育的輔導打上一大問號。

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或多或少會認為父母偏心、不公平、甚至說出想離家出走等情緒話,但此案例卻是我第一次聽到,手足吵架會吵到置對方於死地的情況。

現在學生受到社會環境與變遷影響,對生命價值、人生意義以及生死問題,無法真正瞭解;加上青少年偏差行為、憂鬱傾向及自我傷害事件案例日益增多,呼籲學生家長應公平對待子女,也應給予更多耐心與愛心,陪孩子度過這段青春歲月。

此外,少年長期認為父母偏心,對父母早有敵意,會把這種敵意轉移到父母最疼愛的小孩,輕者疏離、冷落對方,嚴重者霸凌與欺負。這事件不僅是兄妹相處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互動的問題,學校加強生命教育,可減少家庭傷害事件發生。

   
年金改革 廣納聲音
鄭建信/新北市教育人員產業工會理/聯合報
年金改革涉及不同群體與職業類別,以及整個國家整體運作機制,政府如要避免左右為難,讓自己成為三明治,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將政策的過程與資料公開,納入不同意見與聲音,才能真正以眾意做為調控政策的手段與方法。

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開了廿次會議,雖有匯集不同意見聲音的形式,然囿於政府之不作為或怠於作為,卻讓某些過於激進之聲音主導,使年改會反而失去了促進不同族群認同之平台的機會。但政府不應以年改會功能不彰或其他原由,而怯於給予人民表達意見之機會。

觀乎此次年金改革分區會議及年金國是會議相關日程安排的密集程度,無怪乎多數人質疑,政府只想有公聽的形式,卻實質上隔絕人民或相關團體參與政策過程。加上蔡總統一再強調,希望年金改革最快明年五二○正式上路。

如果這些構想都要實行,勢必要有相關的修法配套。且年金分區座談及國是會議,必定激盪出不同火花,間或有被參採的價值而導致原先的備選方案須調整修正,這些都是影響明年五二○上路的變數,執政者不應先劃定日期,讓重大議題急就章決定並執行。

   
柳川無心插柳 鹿港有鹿哀愁
高明裕/公(台中市)/聯合報
歷經兩位市長,趕在今年耶誕夜,整治完成的台中柳川華麗登場。許多見證過柳川早年風華的民眾,企盼重見兩岸遍植柳樹的歷史浪漫,不過市府「無心插柳」,以現代化裝置藝術,讓柳川好不熱鬧!

反觀不遠的彰化,鹿港鎮公所規畫打造一個「鹿園」,讓鹿港有鹿。然而看在文史專家的眼裡,鹿港如果真的和鹿有關,那是因為早年這裡曾有鹿皮買賣聚集,引進活鹿,反而讓文史觀光走進死胡同,如同詩人書名「有鹿哀愁」了!

行政院正規畫六年六十億的「鹿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興建計畫」,希望未來的文史建設,能正確地記錄及呈現歷史,不要上演「無心插柳、有鹿哀愁」的現代版雙城記。

   
國民黨 步南明宿命?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聯合報
藍營支持者可粗分二類,深藍從心底認為「兩岸本是一國」,差別只在誰統一誰,如何統一,何時統一。淺藍雖不願統一,但在對岸大台灣小的現實下,理性上認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台灣能維持現狀最好的選擇。

也因此,深藍與淺藍,雖然在選舉時都傾向支持「九二共識」的國民黨,但前者會認為後者「妥協、怯懦」,跟民進黨唱和,乃至於「B型台獨」、「華獨」等等;而後者則認為前者「與民意脫節」、「由藍變紅」。馬英九在黨主席任內,外界覺得他「無能」、「控制不了黨內」,等到馬下台,我們才知道馬能夠調和黨內理念的矛盾,維持表面的和諧,已經有多麼不易。

每次選舉,國民黨都在訴求團結,每次失敗,主因都有不團結,可見,團結不是國民黨的長項,這有結構性的原因。今日國民黨內的拱洪與反洪之爭,也可視為這兩種理念矛盾的白熱化。

歷史的教訓,南明諸王都是宗室血脈,為何寧願互鬥,也不願共抵清兵?國民黨可說是一脈相承,黨內有什麼理念不同,畢竟都是在「兩岸和平」大原則下,為什麼不團結和民進黨競爭,而寧願「內鬥內行」,親痛仇快?南明的結局歷歷在目,國民黨的結局,可能跳出這人性的迴圈?

內鬥不可怕,怕的是分不出勝負,曠日費時,國民黨可以放棄鴕鳥心態,就乾脆的承認矛盾存在吧,只要勝者雍容,敗者大度,內部競爭也可以是團結的養分,從這個角度看,筆者倒是支持明年的黨主席選舉,可以提前舉行,雖然對挑戰者相對不利,但早點開始,早點結束,也許有機會早點平息鬥爭,好好振作!

要鬥,各方不妨明刀明槍上陣,要抨擊一中同表也好,要撻伐B型台獨也罷,把理念講清楚,在黨主席選舉決勝負;而不是扭扭捏捏的匿名放話、暗箭傷人,讓群眾永遠只看到山雨欲來,卻始終沒搞清楚是誰在反對什麼。

如果內鬥之後,落敗的一方覺得實在無法妥協,那不妨就另起爐灶再創新黨,在選舉市場上競爭「大藍」、「小藍」的地位。

人民對民進黨執政並不滿意,但是轉頭一看,國民黨的表現又實在讓人失望,兩個很爛的蘋果,不知這是國民黨的不幸,還是台灣人民的不幸?

葉匡時部長說「國民黨很快會到太平間,不會有太多人落淚」,國民黨外有黨產會,內有蕭牆,但外界漸漸無感,才是最嚴峻考驗。振衰起敝,撥亂反正,國民黨必須承擔起在野黨的責任!

   
朱宗慶/《我是…》的故事
朱宗慶/聯合報
2017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明年三月將有一場《島.樂》音樂會,由打擊樂團演出溫隆信、賴德和、潘皇龍、錢南章、許博允等五位台灣資深作曲家的新創作,以及馬水龍、李泰祥兩位已故前輩的經典作品。這些前輩作曲家標誌著一個時代,與他們的作品互動,總會勾起往事追憶,就算是排練全新的作品,也時常帶著重溫的情懷。其中,馬水龍老師的《我是…》,於我可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九八五年,我在北藝大音樂系任教,馬老師是創系系主任,他接受新象文教基金會委託創作,完成了《我是…》,這是根據作家馬森的詩作譜寫而成的樂曲。同年四月十四日,《我是…》在台北國父紀念館進行世界首演,由女高音聲樂家劉塞雲、長笛家呂美馨,以及我和張覺文、鄭吉宏擔任首演工作。

馬森教授的詩作意境深遠,馬水龍老師的樂曲沒有選擇以旋律來烘托,而是藉由女高音、長笛與各式打擊樂器的室內樂組合,使不同的音色交替對話、合而為一。針對打擊樂器的音色變化、聲樂家的唱腔、長笛的吹奏方式等面向,作曲家做了十分豐富、細膩的表達,並與演出者一同探討與嘗試。我還記得初拿到譜時的雀躍心情,還有起勁排練的感覺,而排練時光所培養出的默契,更有幸形成珍貴的情誼。

因為演出《我是…》的關係,我與劉塞雲教授成為很有話聊的朋友;劉教授是知名的聲樂家,也是北藝大首任校長鮑幼玉的夫人。有一次,我與劉老師正聚在一起排練,中途,鮑校長一派紳士風範地走了進來,給劉老師送上一朵花。大家這才曉得,原來當天是劉老師的生日,趕緊去買蛋糕來一起慶生。結束慶祝後,音樂家繼續排練,而鮑校長就這麼「婦唱夫隨」,在一旁靜靜地欣賞,鶼鰈情深的「秀恩愛」模樣羨煞眾人,那幅浪漫甜蜜的畫面,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裡。

當年,作為「青年藝術家」與「新進教師」的我,面對瀟灑的鮑幼玉校長,仍不免帶有幾分敬畏。然而,鮑校長與後繼的馬水龍校長,都是懷抱理想、作風開明處事前瞻的主事者,對待年輕後進皆以鼓勵、提攜的方式,給予非常大的發揮空間。這樣的態度,對我影響重大,使我受惠良多。

另一方面,馬老師卅多年前在藝術追求上的見解,同樣令我深深緬懷、感觸良多。在開疆闢土的年代,馬老師便主張國人創作應是發展藝術文化特色的重要驅動力,因而是必要的實踐。於是,打擊樂團成立後,始終高度重視委託創作,團員有許多機會與作曲家合作、激盪,而許多作曲家也時常透過與演奏者一同探索的過程,在打擊樂領域裡找到靈感,並回過頭來為演奏技法、表達形式的突破與創新,注入活水源頭。

至今,我還是不太能相信,馬老師已經離開人世一年多了!我想,這也許是因為,那些馬老師所提倡的、堅持的、實踐的,已成為這塊島嶼共有的故事了,而《我是…》的樂音,我們必當還要繼續創造、演繹下去……。

(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台中就是這麼好玩,出遊不來太可惜!
《台中無所事事之旅》網羅台中重點玩逛商圈熱門地標、景點,串成一條條別具特色的散步、賞玩路線,來台中玩,就是這麼輕鬆自在!

音樂小知識:韋瓦第《四季》
今天《四季》已經深入生活的每個角落,從電視廣告到電話鈴聲都有可能聽到它的片段。《四季》是韋瓦第在一七二○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集《調和的靈感》當中的前四首。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