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認為,衍生性商品的高槓桿風險像原子彈一樣可怕。的確,2008年由於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崩跌所引起的金融海嘯,即使具百年歷史的投資銀行亦不敵風暴,導致雷曼、貝爾思登接連倒閉。雷曼連動債引爆後,國內5萬多名投資人血本無歸,逾80億新臺幣投資變壁紙,哀鴻遍野。投資人組自救會抗爭、透過法律途徑申訴求償,但勝訴的個案屈指可數。而最近因日商百尺竿頭公開收購樂陞違約的衝擊,造成數萬名投資人虧損仍待解決;而喧騰一時的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TRF)投資虧損愈演愈烈,喧騰報章。本文擬由商品設計、虧損發生解析、權責歸屬,及解決機制等不同面向來一窺TRF事件始末。
TRF獲利有限 損失無限
TRF在本質上是一種匯率選擇權,即客戶和銀行分別買一個選擇權、賣一個選擇權。國銀盛行銷售以人民幣為標的之TRF,大多由國際投資銀行所研發發行,也就是所謂的「上手銀行」,而國銀僅是負責代理銷售,扮演類似仲介商的角色,並從中賺取銷售傭金和手續費;因為熱銷而成為銀行獲利的金雞母。買賣雙方對匯率未來走勢進行對賭,當客戶押對人民幣匯率走向,則獲利為「本金× 匯差」;反之,虧損除了價差乘上本金外,還須乘上槓捍倍數,也就是「本金× 匯差×2 倍槓桿倍數」。TRF合約期通常分為12個月或24個月,每月進行一次結算作業,交易門檻多在100萬美元。若客戶累積獲利達一定條件即可履約獲利出場,但賠錢時則必須等到合約到期才能結束。
舉例而言,阿牆與某銀行有一TRF合約,雙方約定比現貨價格低的履約價為人民幣匯率6.10;另一距現貨價的上方保護價為人民幣匯率6.15;有些銀行也會訂一個終止價, 如6.0以保護自己。依此,一旦人民幣匯率落於6.10至6.15之間,即達損益平衡(break-even); 倘人民幣匯率來到6.05,阿牆則進行履約,獲利為1,000,000×(6.10-6.05)=50,000 美元;萬一匯率在契約時間內,匯率走貶且低於上方保護價,阿牆就會面臨被補繳保證金或增加擔保品,否則就會遭到斷頭命運。若匯率在到期時貶至6.20,則阿牆虧損為1,000,000×(6.20 - 6.15)×2 =100,000 美元; 貶值幅度愈大, 虧損則加劇。所以,TRF商品為一獲利有限,損失無限的衍生性商品。而就國銀而言,若遇人民幣貶值,客戶繳不出保證金,上手銀行就會向銷售銀行追討;因此,國銀須提存一筆「存出保證金」,類似先幫客戶代墊保證金;一旦投資客戶違約,或是遭到斷頭還不出錢,國銀就會出現損失。
人民幣重貶導致TRF巨額虧損
TRF發生巨額虧損,實其來有自;人行自2005年啟動人民幣匯改後,平均每年以3%的升值幅度走升;也因此不少投資人對人民幣信心滿滿,預期人民幣有望升值至6.0水準而趨之若鶩。國銀銷售TRF第一波高峰在2013年到2014年間,其熱絡情況可想而知。但2014年3月,人行擴大人民幣的波動區間至2%,人民幣開始走貶,並釀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押注人民幣升值的TRF投資人也出現大幅損失。然屋漏偏逢連夜雨,去(2015)年8月11日,人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造成匯率在3天內貶值逾3%,不僅發生全球性股災,也導致TRF風暴再起。據金管會估計,截至去年底,國銀被上手追繳保證金達新臺幣1,000億元。到今(2016)年8月底為止,國銀針對TRF等複雜高風險商品提存的呆帳金額也有100億元以上。
【完整內容請見《會計研究月刊》2016.12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