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書評〈散文〉】陳美桂/男孩路上.感情詩學

聯副電子報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迅速瞭解高雄市吃喝玩樂好去處! 【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2/31 第557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陳美桂/男孩路上.感情詩學
陳克華/詩想
【書市觀察】黃崇凱/開卷後的閱讀改良芻議
here+there=朱德庸

  今日文選

【書評〈散文〉】陳美桂/男孩路上.感情詩學
陳美桂/聯合報
《男孩路》書影。
推薦書:凌性傑《男孩路》(麥田出版)

書的封面,有盧貝松《碧海藍天》的感覺,一個男孩的身體,在水光浮灩中恣意徜游,海浪的湧動,陽光的晴亮,展現他噴薄的生命。在蔚藍裡,有生猛的騷動,青春燦爛美好,正呼應著「凌性傑在大洋之濱」,那是當年部落格中對後山的他的一種想像。但看完《男孩路》後,卻無端想起里爾克《杜英諾悲歌》的句子,「我們在自己解釋的世界空間中,在孤單的心懷之前,艱苦地現身,一如鳥類,因感受擴展的大氣,而更熱忱地飛翔。」透過一種飛行,越過時間大洋,就會見到當年的青春男孩。

是的,潮濕而溫暖,帶著晴雨後的陽光,一直是性傑給我的感覺。他在一本詩集的序言曾說︰「我很慶幸,成年前生長在島嶼南方,成年後在島上不斷的移動遷徙。生活空間的轉換,讓不同的意象停駐在記憶中。於是,鳥獸草木、天風海雨,往往與我的情感思考相互關涉。」而這本散文集中,透過〈記憶的暗室〉、〈童年風雨〉及〈父親的葬禮〉等較長的人事篇章,種種情感的關涉,卻看到一名南方男孩,為了讓自己也讓他人稍微安心,即使命運艱苦,身體勞頓,也奮力維護心靈的乾淨。「春天從鴿子飛起的地方掉落纖細的絨羽/我也將在單薄的明天中看見豐厚的陽光」,那掉落的纖細絨羽,可能是七歲歷經的一場迫使人生早熟的喪禮,也可能是十七歲鎖在日記裡紅色筆跡的模糊記憶,更可能是暴漲溪水沖毀種作田地泥流淹漫腳踝的不安與徒勞。儘管某些現實的殘酷,在他能承受之前提早到來,但是性傑相信,光和熱和一支筆的信仰力量,中學時摸索的詩意所教會的理解與同情,使他成為始終真誠地對待自己以及他人,懷有豐厚陽光的人。

收拾好傷疤,縱情在雄性氣味的校園,經歷阿魯巴的少男性嬉遊中,跟著群夥玩社團辦刊物看影帶,並以有限的理解闡說時代的命題,於解嚴之初,春潮澎湃的日子,做體制禁忌的抵抗,隨著身體與政體的解放,勇敢地宣告自己獨立。從南到北的書寫營隊,結識文學為志的各方好友,壯大靈魂的聲勢,標舉出自己的不凡。這樣的成長,在「男孩路」上,穿越時間與空間,煥發少年的英武之氣,當男孩漸漸長大,轉換成走在前頭的學長、不同校園的老師時,蓄存了奇異的能量,很容易擴展他的大氣,與一批批踵步後繼的男孩,真心感召,性命相交。性傑懂得他們的拒絕姿態,以及在反叛中被理解的需要,在感情上貼心的陪伴,甚至是食物的餵養與教養,使男孩們更繽紛地活成生命嘹亮且發光的人。

性傑很喜歡一部電影《新天堂樂園》,書中兩次提及,隱然成為感情的《聖經》,具有啟蒙的意義。每一位荏弱的「多多」男孩,在為情所困,或命運無法成全時,決定離開或留下,帶著勇敢與鼓勵,智慧老人家鄉式的愛,去經歷去改變去成長。書中的葉老師或性傑老師,常是一支神奇的路標,在男孩路上,以接納寬容及相信,讓性情各異的台灣男孩,甚至台灣女孩,靈魂解放,長成自己的樣子。是以,此書是一本感情教養的詩學,可以跟自己好好交代好好對話的渴望之書,讓人在孤單的成長中,體會「我經歷了,我記住了,我也明白了」,繼續熱忱地飛翔。


陳克華/詩想
陳克華/聯合報
曾經很不習慣寫有關時事或新聞性的詩。有個自私的擔心:怕詩也終將隨著「新聞」變舊而褪色過時,乏人問津。

波蘭詩人米沃爾說:在我們的時代,我們老是聽人說,詩歌是一份擦去原文後重寫的羊皮紙文獻,如果適當破譯,將提供有關其時代的證詞。

他甚至強調:詩歌的見證要比新聞更可靠。如果有什麼東西不能在更深的層面上也即詩歌的層面上驗證,那麼我們就要懷疑其真確性。

是的,如果詩人的靈視不能穿透「時事」表層的波瀾直射人性和時代的幽深海底,那麼詩真的就只會與「新」聞一同變「舊」,然後被資訊爆炸的現代人迅速遺忘,只為那時代堆積 的陳腔濫詞,再添一筆。


【書市觀察】黃崇凱/開卷後的閱讀改良芻議
黃崇凱/聯合報
我一直好奇各大網路書店何不以購書coupon實質回饋每一篇讀者貢獻的評論?尤其要給就要給得大方,不要弄一堆購書金額的限制,願意寫書評換更多書來讀的人多得很……

2016年的最後一天挺適合總結,大至整個國家社會,小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年度大事可以回顧。對這個叫作「書市觀察」的欄位來說,最不舒適的年度大事就是:本年是1989年以來第一次沒有《開卷》周報評選的年度好書獎。

書刊評介文字早先皆歸在戒嚴時代包山包海的報紙副刊版面。瘂弦主編《聯合副刊》與高信疆主編《人間副刊》的1970年代後期以降二十年,一向被視為副刊的輝煌時代,「副刊王」(瘂弦本名王慶麟)對決「副刊高」,各顯邀稿和企畫本事,一方開辦文學獎,另一方就跟進;一方引介當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另一方也不落人後。因此兩大報的書介版面分別在1980年代末期獨立出來另成《開卷》和《讀書人》,也可說是兩大副刊的延伸戰線。兩大報讀書版面的競爭最終落幕於2009年《讀書人》周報的停刊。曾任《讀書人》主編的蘇偉貞在《開卷》2014年度好書獎頒獎典禮上開玩笑說,沒想到若干年後她竟然到了「敵營」擔任決審,甚至站在講台上說話。新世紀十六年來,報紙虧損、副刊衰微,讀書版面不斷限縮,與之相對的卻是出版、資訊的爆量龐雜,《開卷》的幾近癱瘓有如反諷。但本月上旬傳來原主編籌辦書評網站Openbook的消息──如今的台灣出版可能比起過去任何時期都更需要一份夠好的閱讀刊物。

為什麼開卷曾經重要

《開卷》總之是氣若游絲了,不如就來想想可能的替代方案。以往《開卷》評選須經過選書小組每周討論,之後再由複審開會選出決選名單,最終由另一批決審決定獲獎名單。儘管大多數的出版社、編輯和作者,每逢年底開獎總是有人歡笑有人哭,附帶不少罵聲,開卷好書獎依然被視為台灣出版品的最高榮譽──它甚至沒有提供獎金。但《開卷》並非唯一的年度書獎評選單位。好比說舉辦多年的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基金會推行的書展大獎、台灣文學館的台灣文學獎(分長篇小說、散文及新詩三類圖書獎項)等,卻沒有一個比得上開卷獎項的影響力。

原因或許在於,一本書能經過層層篩選,終於得獎,必然有其理由。《開卷》三階段評選機制,不論評審組成為何,大約都能維持一定的公平性。再就可能是實質銷售的助力。只要貼上開卷獲獎貼紙,就像農產品的生產履歷,書店通路可以拿來做特區陳列、辦活動,同時方便讀者辨認下手埋單。最後一點,則是《開卷》長年累積的存在感和歷史感。《開卷》每周出刊,涵蓋新書資訊、書評引介和作者專訪等內容,整整持續二十八年,這是時間的力量。獲得年度書獎,就意味著加入李永平、王安憶、黃碧雲、西西、劉克襄、駱以軍、吳明益乃至於米蘭.昆德拉、霍布斯邦、馬克思的行列(夠嚇人吧)。

回顧《開卷》的出現,其實應對著本地社會的變化。1987年台灣解嚴,大量的資訊、知識再不受限,自由流通,一時間彷彿到處都有人要辦雜誌、搞出版。三十年後的今日,應當也有媒介來對應、整理、歸納我們此時此地的知識生產境況。例如作家朱宥勳糾集一批青年寫作者創辦長篇幅文學及人文書評的線上月刊《秘密讀者》,從2013年9月出刊至今已超過三年,累積數百篇評論,且完全自負盈虧;而朱宥勳、盛浩偉等各別不定期發起的小說文本細讀網路直播,常有數百乃至於上千人在線觀看;由陳栢青、李屏瑤、顏訥主講的每周臉書直播讀書節目「作家事」,以各種突梯角度扣合時事議題和文學作品,每集平均瀏覽次數在3000次以上;年輕小說家熊一蘋首創以便利超商的雲端列印發表作品,更是打破了人們對於購買、閱讀小說的想像。這些現象多少都反映著,閱讀行為和讀者獲取新知的需求依舊,可光靠紙本媒介已不夠應付現今的高倍數時代了。

一些初步的提案

我想像的閱讀推廣的媒介形式和年度書獎,資訊必須要容易取得,網路和實體分進合擊,主要的想法如下:

1.有一獨立自主的執行機構,針對單一年度在台出版的所有華語文書籍,仿效《開卷》組織每周各類別的選書小組,組成盡可能納入出版相關從業人員(作家、學者、編輯、書店通路或各行各業的重度讀者等)。選書小組、複審及決審組成的評審團,每年邀請一人擔任決審主席。例如可請讀過不少史景遷著作的伍佰或中國小說家余華,甚至可結合駐村藝術家形式居停兩個月做評選工作,一方面協助推展閱讀活動的風氣,一方面讓來自中、港、馬來西亞及海外的評審們有足夠寬裕的時間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出版趨勢。

2.機構網站主頁至少每周更新一次新書資訊、作家訪談及國際書市報導等內容,同時經營線上讀者社群,策畫相關活動和推展讀書會。例如到全台各地的長期合作空間,培植舉辦由在地讀者構成的讀書會,至少持續三至五年。

3.機構亦可結合網路影音工具,錄製網路播客(podcast)節目,邀集出版相關從業人員參與。例如「3分鐘說書」,讓編輯、書店店員及一般讀者皆可加入。或開設帶狀節目,從各種可能的角度來引起人們對書籍內容的討論。也可整理出每周選書小組的開會記錄,甚或全程直播複審乃至於決審討論過程。

4.建立讀者書評投稿反饋機制,設置書評獎項(依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不同評選頻率),交由若干專家學者評選及讀者票選決定。藉此營造交流讀書心得的風氣(我一直好奇各大網路書店何不以購書coupon實質回饋每一篇讀者貢獻的評論?尤其要給就要給得大方,不要弄一堆購書金額的限制,願意寫書評換更多書來讀的人多得很)。

5.機構網站的主要內容是由各種寫手、作者和讀者一起生產製造,也可在固定的時間點,精選網站內容加上新材料,印製成實體的選書指南。例如半年發行一次,或不定期,依照主題選篇組織,以類似免費報的形式傳布。

6.年度書籍獎項類別,文學類可分華文小說、詩、散文三項;廣義的人文社科非虛構類;少兒童書、繪本類等。各獎項當在評選的複審後,宣布各項決選入圍書單三至五名,最終決審後擇期公布各項得獎者一名。

6.1設年度翻譯獎。由於台灣書市流通大量翻譯書,應當給予優秀譯者和譯本獎項,表彰他們勞心勞力的知識引介功績。

6.2設年度編輯獎。表揚大多時候隱身在後的編輯人員,特別是深耕本土自製書、致力於培養作者的編輯(值得慶幸的是,書展基金會日前已宣布成立編輯獎項)。

6.3設年度新人獎。針對鼓勵出版首部作品的傑出寫作者。

6.4設年度最佳書籍設計。依照作家李志銘的幾本專書研究爬梳,台灣的裝幀設計有其脈絡沿革,藉此鼓舞設計師持續精進,成為裝幀史的一部分。

6.5設年度最佳行銷企畫。出版社、書店通路的行銷企畫往往是最奔波勞苦的一群人,以此獎勵對書籍的延伸想像和詮釋創意。

7.參考《開卷》前例,這個執行機構可能得持續獨立自主的存在二十八年,才能讓年度獎項逐漸取得公信力和影響力。台灣作為華語文世界出版最自由開放的國度,理應以「華語文學之島」的定位,讓所有出色的作品都有機會在此發光。

但願這篇提議能有實踐的機會,讓寫作的人、從事出版相關的工作者都能做得有尊嚴,且都能吃飽。


here+there=朱德庸
朱德庸/聯合報
here+there=朱德庸
here+there=朱德庸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