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 龔元之 繪_ 陳巧廷/ 旅讀中國
明朝,世界進入大航海時代,各國對中國商品的需求,致使大量白銀流入,百姓在吃飽喝足之餘,總算有心思好好打扮自己。那時中國的紡織品銷路極好,紡線、織布、刺繡等家庭手工業成品很容易換到現金,婦女拿勞動成果打扮自己自是心安理得,一時兩三年就大中葉的市井間,模仿高官貴族的禮服、每變樣的流行時裝,豐富了明代風情…… 前幾天,跟朋友瞎扯起「大俠的衣服必定是高科技纖維,總是可以從懷中掏出數十上百兩的銀子。一百兩快四公斤重耶,他們一定是揣著銀子練輕功!」的笑談。 在武俠劇或古裝劇裡,看大俠們總是拿銀錠付帳,紈?子弟隨手甩出大元寶宣稱是五十兩不用找,讓觀眾總覺得好像中國自古以來就用銀兩。不過事實上,中國本身的銀產量相當低,因此歷史上主要的貨幣一直是銅錢,間或以粟、米、絹等實物。雖然白銀也是一種有價物品,需要時可以用來支付帳款,但不常在交易中使用(就像現代人雖然覺得鑽石很值錢,但不會拿兩顆鑽石去買車)。直到明代中後期,白銀才成為官方認可的法定貨幣。這是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在境內發現了特大的銀礦,而是因為在這個時候,世界已經進入大航海時代啦。 ……
更多精彩內容請翻閱《or旅讀中國》No.58【中國秘境村落10+】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