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中死亡的人,多數本來在安全地區,但最終為回家找尋親人而喪生。他們都是「為愛而死」。而海嘯過後,南三陸町感受到最強烈的愛,來自台灣……「11月22日早上五點五十九分,日本東北部發生規模7.4的大地震,日本氣象廳對福島和宮城縣海域發出海嘯警報。」看到新聞,我和國際教育組彥慶組長都悚然一驚,因為兩周前我們正在宮城縣南三陸町海域,與小山船長出海捕章魚。如果那時海嘯襲來,我們的小船挺得住嗎?
當教育旅行改變路線
2016年十一月上旬的南三陸町之旅,實屬意外。2015年日本山形及秋田兩縣官員相繼來訪,承諾將大力補助民宿行程,我心裡糾葛,要放棄以前常走的東京行程?放棄學生喜歡的迪士尼?要多拉一趟國內班機,飛到災後的東北鄉下嗎?
「民宿三天,一定可以讓學生體驗更深刻的日本文化。」秋田縣的田口小姐眼神真摯:「還有,來東北,讓我們對台灣說聲謝謝。」教育旅行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玩樂,而是教育,那就試試看吧。
我團山形進,秋田出,路線會經過宮城,因此到了南三陸町。然而,當巴士一進南三陸町,我就後悔了--這裡除了工地,還是工地。上網查詢,才知道2011年311地震中,宮城縣人口一萬七千多人的南三陸町,靠海地區幾乎被夷為平地,有六百二十人在海嘯中死亡,至今依然有兩百一十二人失蹤。
抵達南三陸醫院後,出生於台北,嫁到南三陸町的國際交流協會理事,佐藤金枝女士為大家簡報。金枝女士表示,海嘯中死亡的人,多數本來在安全地區,但最終為回家找尋親人而喪生。他們都是「為愛而死」。而海嘯過後,南三陸町感受到最強烈的愛,來自台灣。
南三陸醫院外有一面鐫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紀念碑,上面刻著「絆」字,象徵台日情誼的牽牽絆絆:南三陸醫院在311大地震時全毀,院內四名職員殉職、七十人失蹤或死亡,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共投入二十二億兩千萬日圓重建南三陸醫院。
地震後,來自日本各地的志工也紛紛湧入,如負責接待我們的堀井小姐和末松小姐都不是本地人。堀井開車帶我們去看學生的寄宿家庭時,路過一棟三層樓高的紅色鋼骨廢墟,「那裡原是南三陸町防災對策廳。」她的聲音輕微顫抖。「311當天,地震在兩點四十六分來襲,海嘯警報隨即響起,二十四歲的女職員遠藤未希就是在這棟建築物二樓,透過高音喇叭,用平穩的語氣不停廣播,要大家到高處避難。遠藤共播報了四十四次,雖然最後她被海嘯吞沒,但那三十分鐘的救命之聲,卻救了無數的人。」
比死亡更強大的愛
大地震發生一個多月後,遠藤的遺體才被發現。她新婚的丈夫從她腳上的彩帶認出她,「這一條帶子是我送給她的。」
或許世上唯一比死亡更強大的,就是「愛」。接待家庭之一的阿部高枝女士,桌上一直擺著在海嘯中喪生的丈夫遺照,還有一本「指指書」,這是來自台灣南台、長榮、文藻和高雄第一科技等大學的學生,用愛為南三陸町所完成的中日對照繪本,讓以後來訪的學生就算語言不通,也能與寄宿家庭順利溝通。
「愛」需要語言嗎?或許不用。
我們的導遊芳妃姊,這幾年接待許多「回到」花蓮的灣生。在日本二戰戰敗後,居住吉安鄉吉野村的一位女性灣生,離台前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再於桌上擺上一盆百合花,用花香歡迎新主人,「雖然知道新主人是台灣人,但,都是一份愛。我們走了,也要他們感覺到。」
愛,真的感覺得到。第二天離開南三陸町時,我們一團三十多位台灣的中學生與接待我們的寄宿家庭,站在智利贈與南三陸町的復活島摩艾石像前,擁抱再擁抱,他們對我們的照顧,遠超過他們該給的,不僅準備大量精緻的食物,還送了一堆我們快扛不動的禮物。「因為你們來自台灣,因為你們代表台灣,也因為這是我們唯一能對台灣表達的感激。」
我站在七十六歲的小山船長旁,客套說:「我們會再回來,希望那時整個南三陸町的復建工程都已完成,恢復以前的盛況。」商船到過高雄、基隆、花蓮無數次的小山船長只是傻笑,欲言又止,突然用英文說出:「Maybe I'll expire(死亡)when you come back.」我和彥慶組長連忙抱著他:「不會的,不會的,你一定會健健康康的!」
巴士離開南三陸町時,每個轉彎處,都能看到南三陸町的志工和章魚吉祥物揮著大旗說再見,「他們看不見我們後,還在揮。當導遊幾十年了,這次我竟然也被深深觸動。」芳妃姊說。
11月22日規模7.4大地震發生後,台灣的學生紛紛用Line問候南三陸町,接待家庭也馬上回報平安。辦了那麼多年的國際教育後,我突然懂了這些忙碌背後的意義。
沒錯,歷史上,我們曾是彼此敵對的國家,甚至兩國高層目前也陷入進口輻射食品的貿易戰中。但當回到民間,回到最根本的人,我們的愛卻可能跨越族群、跨越時空,不用太多語言,只要一個眼神,一個指頭的碰觸,我們就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