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暢銷12萬冊的臺灣歷史最佳讀本──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三版)》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9/23 第 1353 期
 
   

•世界最美的書,救了一家快倒的書店......

 
   

•2016年9月20日(二)-10月02日(日) 【海上人文與閱讀:第四屆上海書展】......

 
    •臺灣歷史圖說(三版)•夏志清夏濟安書信集:卷二(1950-1955) ......
 
   

暢銷12萬冊的臺灣歷史最佳讀本──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三版)》

 
  親愛的讀友們:

【海上人文與閱讀:第四屆上海書展】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lnb/top/2016ShanghaiBookExhibition.aspx

時間:2016年9月20日(二)-10月02日(日) 早上10:00-晚上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台北紅館 (臺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
書展特陳:中國最美的書(精選2015年得獎設計師作品)
展區:海上人文.上海學術.海派文學.申城書畫.科學普及

 

     
  世界最美的書,救了一家快倒的書店…>> more
  《怒》逼出影帝男兒淚 同志情侶喊男友超珍貴…>> more
  日本懸疑片怒,集結渡邊謙宮崎葵陣容…>> more
  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學習能力落後…>> more
  【從胡國強回憶錄談到好萊塢黑名單】不久前在電影頻道裡,看了這部片子「好萊塢的黑名單」,內容是講述1950年代美蘇冷戰的期間,美國的恐共、仇共心態…>> more
   

【運動保健講座】 健康靠自己痠痛不再來 關「健」八秒用功保健﹝台中場﹞ …>> more

【運動保健講座】 健康靠自己痠痛不再來 關「健」八秒用功保健﹝台南場﹞ …>> more

2016/09/24(六) 曹益欣繪本原畫展及創作分享會 …>> more

【講座邀約】2016年閱讀與教育精進培育力! …>> more

2016「KH STYLE 高雄款」 NO.09 一日輕軌約會。本期《高雄款》將要隨著輕軌,走逛夜市、穿入小巷、踏進書香,悠閒探索在地的美食和小店 …>> more

「高雄 不思議」,這個春天從高雄出發 …>> more

在小鎮裡生活•過另一種日子 …>> more

   
作者/窪美澄

作者/高嘉謙

作者/塞萬提斯

作者/安伯托•艾可

作者/陳盈帆
作者/胡國強

主編/王洞

作者/周婉窈
作者/勞倫斯•傅利曼
作者/康培德
作者/梅莉恩•糜爾納
作者/宇田智子
   
  

臺灣歷史圖說(三版)

1、本書從史前寫到1990年代,涵蓋時間很長,就每個歷史時期選取若干主題,擇要敘述,無法鉅細靡遺,惟以議題取勝,具有通史的可親性和通貫性。

2、以臺灣島為歷史敘述的單元,人群方面則以原住民為敘述起點,且於漢人出現後,仍見其身影,脫離漢人開發史觀,為臺灣史的原漢書寫開創新局面。

3、本書配有許多圖片、地圖和圖表,文字和意象互相補充,彼此參照,讓「過去」得以多采多姿的形式出現,增加讀者琢磨流連的空間,深化感受并激發想像。

三版自序

《臺灣歷史圖說》最初在1997年10月印行,明年(2017)就滿二十年了,若以人來說,當時誕生的嬰兒就可投票了。書和人當然不能直接類比,不過,由於讀者的愛顧,給了這本書成長的機會。從最初的初版到現在,這本書總共有七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有一些變化。

這本書目前有韓文、日文,以及英文版。在此簡單羅列這七個版本的大概:

一、中央研究院版,1997/10
二、聯經版,1998/09 改換一張圖版
三、韓國新丘版,2003/06 同上
日本平凡社版,2007/02 增加:戰後篇
聯經增訂本,2009/12 增加:戰後篇+本篇二章
日本平凡社增補版,2013/02 增加:本篇二章
南天英文版,2015/10 增加:數十幅圖片+本篇一章+內文增補+四種附錄

上述的第五個版本「聯經增訂本」今年春天已經絕版,現在重新再版,連同聯經一九九八的初版,是聯經中文版第三版;整個來說,則是這本書的第八個版本。

一本會成長的書,對作者來說是有點神奇,最要感謝讀者。英文版是目前各版本中最大開、最厚重(469頁),除了圖片大量增加之外,正文很多地方針對英語讀者增補改寫,而非直譯。此外,考慮到西方讀者可能想多了解臺灣與近代世界的關係,增加一章“Facing the Ocean Again”(再度面向海洋),寫臺灣開港通商後的情況,這是取材自我的另一本歷史普及書《少年臺灣史》,因此就沒再放到本書中。有鑑於歷史普及書不宜過厚,這次本書再版,除了修訂文字之外,酌量增加約三十張的圖片,希望能多少帶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卻不增加負擔。

有讀者問我:「三一八」會不會寫入新版?準備英文版時,也遇到同樣的詢問。歷史研究需要大量閱讀材料,並深入思考,才能提出具有分析意義的敘述或書寫。我個人雖然參與了三一八之前的公民反服貿行動及該運動本身,對它有一些近距離的了解,但離客體化的知識還是很遠。三一八在將來的臺灣歷史一定會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惟其先決條件是,我們必須持續努力,直到島嶼確立它的主體性。如是,我們才能確保三一八的歷史定位。過去固然決定了現在和未來,未來也會決定過去如何成為歷史。我們不止為將來在努力,我們也為過去在努力。但願有一天,我能在這本書中寫下三一八的篇章。

這本書能夠順利再版,要感謝的人很多。聯經總編胡金倫先生、主編沙淑芬女士、南天書局魏德文先生,以及提供圖片的先生女士,是作者特別感銘在心的。

歷史書寫或許是歷史研究者參與歷史的方式吧?在這本書再版的前夕,謹記下一個知識工作者的本願。

內文選摘(節錄)

戰後篇:二二八事件

綠島(火燒島)是台灣解嚴(1987年7月15日)前監禁政治犯的離島。照片中女性政治犯穿著灰色制服,胸口繡有「新生」兩個字,這是因為他們是「新生訓導處」的成員。新生訓導處(1951-1965)是綠島政治犯的集中營,前後監禁近2000人,刑期大都10年以上。「新生」分為三個大隊,每大隊下轄四個中隊,每中隊150人;女生分隊監禁約100名女性受難者。

一、戰爭期世代

如果人類社會有所謂的集體記憶(或美好,或可怕),那麼二二八事件可以說是本地臺灣人集體的夢魘。夢魘中的人想叫而叫不出聲來,想擺脫壓在心頭的重物而擺脫不了。當他們醒了過來,往往餘悸猶在;更何況這個夢魘維持四十餘年之久!半世紀過後的今天,它仍像是揮之不去的陰影,繼續纏繞著我們。要徹底驅逐這個夢魘的魅影,我們首先得正視它、分析它,讓它成為客體化的共同認知。

我們在「小引」中說,臺灣的年輕世代熱烈迎接「光復」。誰也沒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集體的挫敗,以及長達三、四十年強制沈默的歲月。要了解一九四五年以來的臺灣歷史過程,不能不對這個世代有所了解。他們是日本在臺殖民統治透過教育以及戰爭動員所造就的一個世代,筆者稱之為「戰爭期世代」。這個世代指在日本戰敗時年齡大約介於十五歲至二十五歲的臺灣人。他們成長於日本殖民統治趨於穩定和成熟,殖民地教育成效彰著的年代,因此,殖民者的統治理念在他們身上留下很深的印烙。他們的教育教導他們熱愛國家──日本這個國家,他們的歷史認知的對象是日本歷史,而且是天皇史觀的歷史。這同時,教育教給他們豐富的實學知識(一般生活日用以及科學知識),以及強烈的鄉土觀念和鄉土愛。他們的道德教育可說具有相當的品質,可惜摻雜著濃厚的軍國思想。在他們的教育裡,臺灣是沒有過去的鄉土,是祛除歷史的空間的存在;他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幾乎等於零。

在這同時,皇民化運動和戰爭動員,攜手並進,如火如荼地推行著。世界上哪有比戰爭更能加強內聚力呢?在以天皇為名義的號召下,臺灣的熱血青年,無論男女,寫血書,應募到海外作戰。他們是新的講日語的世代,和父祖輩有著不同的人生視野和歷史認知。他們的父祖輩對日本占領臺灣的血腥過程多少有所記憶,或有所聽聞,而且由於年紀與閱歷的關係,多半對殖民地社會的不平等與差別待遇有切身的體認,不像年輕人活在「日臺融合」、「日臺一體」等口號及其相應政策(法律上的平等)之下,不易看清事實。

然而,歷史未給予日本殖民統治者充分的時間。臺灣人不是大和民族,不是日本人,這個事實無法很快消失或抹消。漢人系的臺灣人大抵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對岸。一位臺籍日本兵在接受美國記者訪問時,被問及是否自認為日本人時,答稱:「不是。我的父親從小就告訴我,我們是唐山來的,不是日本人。」但當談到為日本打仗時,他又語氣堅定地說:「我們那個時候是日本人,當然要效忠國家。」這兩段看似矛盾的話其實並不衝突。前者講的是民族的分際,後者指國家認同。換句話說,臺灣人以日本為國家認同的對象,日本是「御國」(mikuni),在這個意義下,臺灣人是日本人,但就民族義而言,臺灣人不是日本人。在這裡,我們看到接受日本教育的臺灣人多數還是清楚知道自己不是日本人,是漢民族的後裔──這裡存在著「日臺一體」等口號所急於彌補的民族間的罅縫。如果日本統治夠久的話,這個罅縫或許能被抹平,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了,這個罅縫於是起了作為罅縫的作用──由於是不同材質的物品的連接處,容易斷裂。

二、迎接黎明

光復了,臺灣人「歡喜現於顏色」,他們開始積極學習新的國語(以北京話為基礎的中國標準語)以及祖國事物。但是,五十年的阻隔,中國本身的巨變,在在造成他們對祖國欠缺了解。更嚴重的是,從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在臺灣是皇民化運動的八年,也是戰爭動員的八年;在中國則是抗戰的八年。日本從一九三○年代初開始侵略中國,加上八年抗戰,把中國人打出極深的仇日情緒──這樣的情緒至今仍是很容易被激發的。從鳥瞰的角度來看,臺灣人在戰爭期間和中國人站在對反的立場,是站在日本人這邊。他們對祖國人士的仇日情緒當然無法了解,反過來說,中國人對日本殖民統治給臺灣人帶來的影響(正面的和負面的),也是毫無所知。

根據盟軍的協定,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九日蔣介石(蔣中正)任命福建省主席陳儀擔任臺灣省行政長官,九月一日兼任臺灣省警備總部總司令。十月十七日來臺接管的第七十軍先頭部隊七十五師抵達基隆。聽說祖國的軍隊要登陸臺灣,臺灣人非常興奮,臺北人不用說,遠從臺中、臺南、高雄等地趕來基隆港來迎接國軍的也不少,港口擠得人山人海。國軍的裝扮和他們所熟悉的日本軍隊截然不同:國軍隊伍不齊整,看來很寒酸,每個人背上都背著一把雨傘,有些還挑著鍋子、食器、寢具等;他們的綁腿在腳踝部分臃腫不堪。面對如此陌生的裝扮,年輕人未免感到失望;或許出於愛護和自我作解的心理,老人家說:國軍平常把鉛板紮在腳踝,練習行走,一旦解下,則能疾走如飛;他們背上的雨傘是用來降落用的……。唯有作如此理解,才能說明何以這樣的國軍能打敗裝備精良、軍容嚴整的日本軍隊。同樣感到奇怪,但卻極願作善意解釋的吳濁流也說,他「有了個錯覺,那寒酸的樣子,正是民族精神的實體啊。」國軍登陸的景況,以及「附加」的詮解一時傳遍全島,許多當時不在場的臺灣人日後回想起來,也都彷彿他們親眼目睹了這歷史的一幕。

十月二十四日陳儀抵達臺北,歡迎的人潮湧往松山機場,擠不上公車的徒步趕路。如果說歡迎國軍是「簞食壺漿」,歡迎陳儀則稱得上「萬人空巷」。翌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成立,取代臺灣總督府,成為臺灣最高權力機構。同日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接受日本軍投降禮」,正式結束日本的殖民統治,開始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十月二十五日於是成為「臺灣光復節」,如同殖民統治時期的「始政紀念日」(6月17日),是極為重要的節日,標示著新的統治的開始。

關於國軍的神話式理解,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臺灣人對重回「祖國懷抱」原先抱持的熱情和想像,不久即因具體的接觸而開始消退、幻滅。官府貪污腐敗,軍隊缺乏紀律、騷擾民間、予取予求,經濟破敗,幣制不合理,物價騰貴等因素,造成臺灣人極度不滿。這個時候,因戰爭動員而派遣到海外的臺灣人陸續在第二年歸來。在東南亞的數萬臺灣人,由盟軍接收,一般待遇還好,唯獨在海南島由中國軍隊接收的臺灣人遭遇最慘,中國軍隊的貪污和漠視導致飢餓與疾病,在遣返無望中,他們只好自力救濟設法返鄉,但在這個過程中許多人喪生,造成海南島返臺軍人軍屬對政府憤懣不滿。
日本投降時,居住於臺灣的日本人和他們的子女,約有三十一萬人。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遣返日本人,他們所有的不動產均遭沒收,只能攜帶簡單的隨身行李,以及一千日元。他們當中有不少所謂的「灣生」──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日本人離開臺灣時,認命而苦楚的樣子,在在留在許多臺灣人的記憶中。殖民地的架構誠然令人不快,但是內臺師生情誼,以及因生於斯、長於斯的鄉土感情,終將穿越政治,穿越種種阻難,數紀後藕斷絲連、不絕如縷。他們靠著「同窗會」之類的組織,重續前緣。當然,這又是後話了。

我們前面提到漢人系臺灣人知道他們是唐山來的。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情況和韓國不同,韓國是整個國家淪為殖民地,因此無論貴庶都沒有退路。但是臺灣是由它自身的文化與政治母體割讓給日本,是分離出來的,因此,對岸「唐山」的存在一直是個因素,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低其作用。在日本統治下,有一些臺灣人由於各種原因(如不滿殖民統治)而移住中國大陸。臺灣光復之後,他們陸續返臺。本地臺灣人稱他們為「半山」──半個唐山人、半個臺灣人。「半山」在後來的用法裡,有些特定的意思,大抵是政治義的;指那些居留於中國大陸,和國民黨有密切關係而於光復後返回故里的臺灣人。他們在光復前後扮演非常特別而微妙的角色。

臺灣之割讓給日本,明載於條約,而中國自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以來,歷經清末庚子之亂、辛亥革命、軍閥專政、國共內戰等巨變,政治社會動盪不安,無暇顧及臺灣。然而,少數旅居大陸的臺灣人還是心存藉由祖國解救臺灣之想。一九四二年,重慶當局把四月五日定為「臺灣日」,在臺灣人政治社群和國民黨當局的宣傳之下,一時間「收復臺灣」、「光復臺灣」的聲浪高張。一九四三年,中、美、英三國領袖在開羅會晤,確定了臺灣戰後歸還中國的原則。由於收復臺灣有望,國民政府於是組成「臺灣調查委員會」,為接收臺灣做準備工作。不少臺灣人參與臺灣調查委員會;他們出身臺灣,又在國民黨領導下的中國生活工作,因此了解兩邊的情況。在積極準備接收臺灣之際,頗有一些臺灣人對當局提出建言。他們的建言,事後看來,類似預言,給人「不幸而言中」之感。

《臺灣民聲報》是一九四五年四月十六日於重慶創刊的半月刊。一位署名臬紹的作者在該刊上,針對臺灣的復員提出十點要求:一、臺灣總督伯權及類似的伯權退出臺灣社會;二、臺灣地方自治制度的改善延續;三、祖國當局選派足以示範的公僕到臺服務;四、祖國當局儘先確立以當前臺灣物價指數為標準的新幣制;五、復原當局對語言文字採取漸替政策;六、復原當局儘量防止政局變換的失業;七、復原當局防止臺灣人民土地所有權的不合理變動;八、復原當局防止臺灣人民流動資本及固定資本的急劇變動;九、復原當局給予臺灣人民言論思想及結社的自由;十、復原當局制止額外的紛亂及不正當的事物搬進臺灣。

另一位署名孝紹的作者警告說:「五十年來臺灣人熱望歸宗祖國,……惟臺灣人卻不愛祖國的落後,祖國的畸形的社會生活。」他呼籲「祖國上下以『留東五十年老留學生』看待臺灣人民。這觀感非常重要,倘如以日本殖民或日本奴隸(一般臺灣人都具有反抗精神的)看法對付臺灣人,那麼中國之收復臺灣,就無異中國之殖民臺灣了。」

這兩位作者是因為太了解中國才提出這樣的建言和呼籲,還是無意中流露出潛藏的擔憂與焦慮?或許兩者兼具,我們不清楚。可以確定的是,歷史見證了祖國接收臺灣的作法和政策,恰恰就是他們建言的對反!而其後果就是二二八事件。

 

^TOP
    
聯經出版公司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
關於內容請洽
聯經出版公司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