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深信,發願,力行


【階梯日文電子報】精選階梯日本語雜誌實用內容,讓喜愛日語的人士輕鬆瞭解日本文化,增進日語能力。 如何讓學英文變得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快跟著【海洋首都中英文雙月刊】,一邊暢遊高雄一邊輕鬆學英文!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4/08/28 第19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習慣改變災難
證嚴上人專區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深信,發願,力行
慈濟脈動 草根菩提/清淨在源頭 屏東市民打造環保新經驗
焦點專欄 大地保母/人生七十正精彩
習慣改變災難
 

地球的災難,緣於生活日常製造垃圾的習慣,

力行環保的習慣,卻可以減緩地球的災難。

當災難程度取決於人們的習慣,

我們也該戒除過去只會默認忍受災難發生的習慣,

力行「清淨在源頭」,環保從自我做起。

期待夏日豔陽不只蒸發掉分類回收所滴下的汗水,

也蒸熟了大家對環保的認識與期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深信,發願,力行
◎撰文/釋德凡 編輯部整理
 

6•27《農六月•初一》

【靜思小語】深信、發願,更要身體力行。

吸收道糧,長養道氣

「一般人參觀佛教道場,多是看佛寺建築、佛像雕塑,聽法師講道理等。慈濟道場呈現的是人間佛教的真實形象——慈濟人適應現代社會形態、應眾生所需而付出的志業成果。」

早齋後與眾漫談,上人言及各地靜思堂日日皆有國內外人士參訪,布展與導覽相形重要。「慈濟有這麼多人間故事、豐富的史料,要加強導覽培訓,使靜思堂成為弘揚佛法的好道場。」

導覽志工的培訓必須扎實;上人教導,要用「信、願、行」投入。「信是深信、願是大願;能深信、發大願,就要身體力行。要宏觀志業足跡,融會科學與法脈宗門而深刻闡述,而非只是照著相片解說。」

上午參觀大寮共修處及環保站,上人讚歎有道氣。「佛教叢林道場稱廚房為『大寮』,供應大眾餐飲;而大寮共修處則是供應『道糧』的道場,人人法入心,因而充盈道氣。」

佛法通達宇宙道理、指引人生道路。上人教眾,每天清晨專注聽法,這一天遇到境界就能立即運用。「聞法入心,能讓心開闊、智慧增長,提升自我修養、善解而不計較;使待人處事圓滿、家庭幸福和睦。」

來到建築中的小港聯絡處,上人祝福人人在此道場「愛心起飛」,傳達佛陀教育、穩固人倫道德。「人心淨化,人人守規矩,社會就能祥和平安。」

生命價值,清淨付出

高雄地區環保志工聯誼,上人感恩大家無分冷熱晴雨,用心投入資源回收分類。「許多年長志工年輕時為家庭、社會付出,一生勞碌,年老後仍持續發揮人生良能,為大地、人類奉獻,令人敬佩。」

上人重申「清淨在源頭」的資源回收分類方法,期許人人從自家開始落實,進而向家家戶戶宣導推動。「人人懂得生活節儉不浪費,家家戶戶做好資源分類、清淨回收,疼惜大地、保護地球,就是最徹底的環保。」

環保志工分享,有些老人家投入環保站後,身體健康、身軀挺直;還有人原本憂鬱痛苦,來到環保站付出,心門打開了,身心都健康。

上人肯定而言:「投入環保,不僅吸收正念、增進鄰里感情,還能拓展自我生命寬度——保護大地、利益人群。人生無常短暫,把握時間做該做的事,付出無所求,天天歡喜快樂,這樣的生命最健康、最有價值。」

草根菩提/清淨在源頭 屏東市民打造環保新經驗
◎撰文.葉子豪 攝影.顏霖沼
 

二十萬人口的屏東市,
三月中旬起首創全臺資源回收新模式——
市公所與慈濟志工合作
「定時定點資源回收」,
讓全市市民成為動手分類的一分子,
百餘個臨時環保站
出現在大路邊、宮廟旁,
接收乾乾淨淨的瓶瓶罐罐。

下午五點多,清潔隊的資源回收車安靜而快速地穿過屏東市街巷,清潔隊員在各個回收點置放回收籃;及至夕陽西下六時許,慈濟志工陸續出現在各回收點,將籃子擺成一列,分別插上廢紙、舊衣、鐵鋁罐、玻璃瓶等牌子,為晚間七點到八點的資源回收做準備。

大洲里蘇勝文里長廣播通知里民:「今天慈濟和屏東市公所,聯合起來做資源回收,大家若有資源回收的東西,就來做喔!」約有一千五百位里民的大洲里,屬於屏東市南區,資源回收的時段是每週二晚上七點到八點,地點在超峰寺斜對面廣場;當天慈濟志工依循往例提前抵達,到位同時就有人送來一整袋回收物。

「塑膠類放這邊喔!」在志工引導下,民眾將各類回收物一一放置在正確籃子�。夏季天氣熱,人們飲用大量飲料消暑,玻璃瓶、寶特瓶、鐵鋁罐相當多。回收瓶罐中有一小部分散發酸味,但大多數瓶身內外都相當乾淨。

身為退休教師的志工許櫻緞,讚歎社區民眾的合作與用心:「就像吃完飯要洗碗,瓶子也一樣,他們做到這一點『清淨在源頭』!」蘇里長看到慈濟人四個月來定時定點付出,也肯定地說:「師姊們足感心啊!」

屏東街頭新興景觀

今年三月中旬開始,二十萬人口的屏東市創下政府公部門,與民間非營利組織、個體資源回收者合作「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環保新紀錄。

屏東市公所清潔隊以屏東市慈濟人四個「和氣組隊」分區,將全市七十九個里、一百多個回收點畫分為四個大區,以週一北區、週二南區、週三西區、週五東區的順序,進行資源回收。目前一百多個回收點當中,慈濟志工負責百分之八十五,另外百分之十五由志願加入的資源回收者負責。

定點大多選在大馬路邊,或是公園、學校、宮廟附近空地,便於民眾前往。晚間七、八點行經市區,不時會看到慈濟志工及十幾個回收籃組成的「臨時環保站」,儼然成為屏東新興景觀。

而談到與慈濟合作因緣,屏東市公所人員不諱言,是因為碰到了難題。

先前屏東市公所請外包商執行資源回收業務,車輛由清潔隊提供,人事成本與油錢包商自付,變賣回收物所得繳交一部份「回饋金」給公所。但隨著近年回收物價格下降、個體回收業者增加,包商獲利大幅減低,當他們開著資源回收車跟著公所垃圾車跑,能收到的高價回收物愈來愈少。回收過程來去匆匆,事後公所人員檢查回收物內容,赫然發現其中的垃圾含量,竟高達百分之三十!

「含金量低、瑕疵率高」,讓包商虧損累累,甚至想要付違約金認賠退出,所幸在公所人員勸說下苦撐到合約期滿。由於原包商不願續約,市公所於去年十月展開招標作業,卻四度流標,即使後來忍痛不要回饋金,幾乎捨棄了所有的條件與要求,還是「等無人」。

屏東市公所表示,去年委外進行資源回收的總收入僅一百八十八萬餘元;如果清潔隊把資源回收工作接回來,包括人力回收、油料、車輛維修,需要編列近千萬預算;換算下來,公所一年還得「倒貼」近八百萬!

「何不去找慈濟?」一個提議,打破低迷的氣氛,得知慈濟志工累積超過二十年資源回收環保經驗,屏東市公所看到了一線曙光。

環保是家家戶戶的事

去年底,市公所主管與慈濟志工商討合作方式。起初,清潔隊提議按照先前做法,直接由志工駕駛公所資源回收車跟著垃圾車跑,任務結束後,回收物送慈濟環保站卸下,由站內志工分類整理,變賣所得歸慈濟做公益。

但是慈濟人發現這個作法,無法解決回收物、垃圾混雜的老問題。「環保回收要落實,不只是公所和慈濟的事,而是人人、家家、戶戶的事!」與會的志工黃麗香勸請公所主管,帶動全民一起投入,彼此才能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實踐清淨家園的理想,雙方逐漸研擬出「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資源回收」的構想——

市公所負責協調各鄰里,找尋合適的臨時回收點,並出借回收籃等公物;慈濟人則把定點的回收物載回環保站,並清理現場,最後清潔隊再把所有回收籃收回淨空。志工做回收之外,也要對民眾解說如何將資源分類回收,負起環保教育的責任。

找到共同的交集,公所人員與慈濟志工都很歡喜,但這樣的合作案史無前例,雙方慎重以對。志工黃麗香說:「我們請示上人,上人慈示,帶動家家戶戶做環保,本來就是慈濟人在做的事,要注意絕對不要涉入到政治或選舉。推動過程,難免會聽到不認同的聲音,要問自己這樣做對嗎?對的事就要堅持下去,我們是為天、為地、為人間做對的事;在這條人間菩薩道上,要修學『六度萬行』,忍辱是必修的功夫。」

在此同時,公所人員也進一步向相關人士請教,了解合作方案是否符合公務員與民間人士互動的規範。

「我們請教資深法界人士,分析慈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資源回收變賣所得相比,投入大於收入,因此不會有圖利的問題。」屏東市長葉壽山篤定地說。

解除了疑慮,「清淨在源頭,定時定點資源回收」方案大步邁進;市公所引用慈濟環保資訊,印製七萬份文宣品發送全市家戶,也會同慈濟志工大力宣導,幫助民眾做好準備。

三月中旬,近千位里長、鄰長、里幹事齊聚市公所,聆聽志工說明為什麼要做環保、什麼是「清淨在源頭」,如何進行定時定點資源回收;之後,慈濟又對市民及志工團隊,各辦了四場說明會。

負責宣導的志工郭宜彰說,民眾把回收物放進籃子�,就生起一個愛護大地的善念;「清淨在源頭」,把回收物整理乾淨,別讓環保站的老菩薩面對穢物蟲蠅,就是第二個善;而送出去的回收物變賣之後,所得用來做好事,即為第三個善,「所以你做回收,一次可以生起三個善念喔!」

垃圾量大幅減少

目前每週出勤的慈濟志工人數,平均為四百六十多人次,相當於一個月就有近兩千人次的慈濟人,為屏東市的環境清潔付出心力。

經營食用油批發生意的志工楊志成,不惜多付加班費,請自己的司機多加把勁,幫慈濟志工把回收點的物資載回環保站。由於定點資源回收結束時約晚間八點多,因此司機幾乎都忙到晚間九點以後才能收工;但看到慈濟人用心付出,楊志成旗下的三位司機甚為感動,甚至婉拒加班費,把開車載回收物當成志工活動。

而對於原本就在環保站�付出的老菩薩來說,定時定點的資源回收不是額外的苦差事,只不過是換個地方做事而已。

「我每週三都到這�,從七點做到八點。做環保身體好,對地球也好!」年過九十的謝林金枝阿嬤,踏著緩慢步伐來到住家附近的代天宮回收點,同時到來的還有八十二歲的王就阿嬤、七十七歲的吳彩眉阿嬤,三位長者頭髮花白、動作稍緩,卻更顯不空過時日的精進。

長者的投入,年輕志工的付出,周遭人們看久了也發心付出一分力。代天宮的志工林先生將廟�的事務做到告一段落之後,越過馬路,幫助慈濟志工擺放回收籃,並將黃色回收物識別牌一一插上。

走過一百二十多個日子,屏東市民已習慣依照日期,將累積一週的回收物送到慈濟人駐守的定點,即使第一次對資源回收了解不多,送來一整包「大雜燴」,但經駐點的慈濟志工引導、解釋勸說兩次、三次之後,也都逐漸明瞭,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就要「清淨在源頭」。

根據公所統計,自新制實施後,今年屏東市三、四、五月的家戶垃圾量,比去年同期總計減少了一千噸之多,相當於每天減少三輛垃圾車的量;資源回收物中的垃圾含量,也從百分之三十降到不及百分之一。

以往回收物混雜廢棄物的情形大幅改善,顯示環保在屏東市,不但入了民眾的「心」,也入了民眾的「行」!

大地保母/人生七十正精彩
◎撰文.蔡瑜璇、黃筱哲
攝影.黃筱哲
 

臺南
黃美鳳

「嗨!古錐的!」此時和緯環保站的蘇陳阿信師姊正走進來跟阿嬤打招呼,留著一頭俐落白色短髮,逢人就掛著笑容的美鳳阿嬤也回以「嗨」。兩人互動熱絡,就像是一對感情融洽的好姊妹。

身高不到一三○公分的阿嬤,在四歲時從臺階上跌落傷到脊椎,因未妥善治療導致脊椎骨嚴重位移凸出,終生需弓著背行走。阿嬤曾一度感到自卑不敢出門,就在兩年多前,帶著好奇心踏進環保站。雖然人生地不熟,但是阿信師姊熱情招呼,一一介紹分類區,阿嬤彷彿吃了顆定心丸,心想:「這位師姊竟然沒有看不起我,我來對了! 」

充滿人生故事的阿嬤,若少了環保志工的接引,只會像蜻蜓點水般離去,真正打動阿嬤的心,就是志工用慈悲等觀相待,用真誠關懷相約,以心留心。環保站真的是社區道場,接引會眾的方便法門。

環保站�的溫情

阿嬤的丈夫年幼時得過腦膜炎,在兩人婚後三年逐漸出現後遺症,不時頭昏暈眩,甚至突然癱倒在地。長年來,阿嬤為了照顧丈夫、兒女,堅強地撐起家中經濟;六年多前先生往生,阿嬤頓失生活的重心,記憶漸漸退化。或許是宿世的善根成熟,阿嬤想起曾在大愛臺節目看過有人在做環保,就主動請兒子尋找住家附近的環保站。

貼心的阿信師姊知道阿嬤行動不便,便讓阿嬤負責清洗寶特瓶及剪斷瓶口環。看似單調重複的工作,阿嬤可是愈做愈歡喜,加上感受到環保站的溫暖,阿嬤臉上的笑容更多,重新找到喪夫後的生活重心。阿嬤的改變引起兒子的好奇,也影響兒子來做環保。

每日清晨,兒子建智師兄會載阿嬤一起到環保站薰法香,之後回家享用早餐,待兒子上班,阿嬤會再騎電動車到環保站。母子兩人的關係因做環保更為緊密,因薰法香更有話題,成為環保站內的溫情風景。

一念心轉樂開懷

阿嬤年輕時,和丈夫分別推起攤販車沿路叫賣愛玉、粉粿等。起初總是低頭畏懼他人的眼光,後來告訴自己:「我要打倒命運,不要讓命運打倒。」阿嬤雖然身高矮人一截,志氣卻高人一等,勇於克服身體缺陷及心理障礙,從不怨懟。

現在阿嬤走在市場,看到人就會主動問好,整個人煥發樂觀自信的光彩。與阿嬤熟識已久的攤販老闆娘說,看著阿嬤從年輕到老,做環保後的她可是做得「真歡喜」。

環保精進日這一天,兒子上臺懺悔自己以前對媽媽不恭敬的態度,很感恩上人讓他找到和媽媽溝通的方式,把握因緣行孝,也積極培訓行善。阿嬤則是一句又一句地感恩上人,直說做環保很快樂!

雖然阿嬤做環保的時間不長,但是遇到善知識後,人生開始轉運,慧命與日增長,從阿嬤的歡喜笑容中,我們知道——美鳳阿嬤的七十歲正精彩!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72期

新疆八卦城 特克斯縣傳說多
中國「天山文化旅遊季」8月1日在新疆特克斯縣開幕,活動內容包括特克斯世界周易論壇、特克斯國際攝影節、飛行嘉年華。來自全國的飛行愛好者搭乘三角翼,俯瞰這座世界最大規模的八卦城。

訂閱卡哇依【維京童書報】,送大貓熊生態書!
【維京童書報】介紹優質童書,並邀請名家分享、導讀,讓「閱讀」成為親子間最美好的時光!8/31 前訂閱【維京童書報】有機會抽中《我是你的朋友-大貓熊》乙本,萌翻家中寶貝的心∼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