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代工產業若結合創意、新血與新團隊,以新產品或新經營模式持續走下去,創造新價值,仍有一片天,外界不應將代工業「汙名化」。童子賢身兼台北電腦同業公會理事長,他率領的和碩是從華碩分割出來,從代工業新秀一路茁壯,現在已是筆電、智慧行動裝置、電視機代工大廠,客戶涵蓋全球消費性電子品牌業者。
和碩經過多年歷練,現在已是蘋果平板與智慧型手機代工重要夥伴,技術能力備受肯定,今年上半年營收4,253億元,是國內電子代工業「二哥」,僅次於鴻海。
童子賢認為,代工業不能僅專注一個產品,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找到下一階段的主流,才能永續發展。
他以和碩從華碩分割出來的經驗為例表示,企業如果能夠透過「併購」與「分割」雙管齊下,一邊抓新團隊、新技術進來,一邊將母體中有才華的人分割出去,這樣才能為企業帶來生生不息的力量,代工業若能遵循此道,就有機會跟上時代的腳步。
他建議有意創業的年輕人,面對全球國際化、自由化,以及大陸崛起的壓力,千萬不要只守在台灣,一定要走出去,才會有機會成功。
政府要協助年輕人創業,要撒出更多的火種,例如科技創新的平台、藝術文化的平台等,同時適度鬆綁法規,讓年輕人與新創產業有更多的揮灑空間。
童子賢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台灣一直被認為只著重發展代工業,無法發展出有力的品牌,外界甚至將代工業「汙名化」,你怎麼看?
答: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多年來就一直希望讓台灣代工業擺脫「汙名化」,他一手打造的台積電,成功地在晶圓代工產業站穩腳步,所向披靡,讓人尊敬。
台灣代工業本來就不應該被汙名化,台積電的成功,就是一個台灣代工業的驕傲。
在國外,只要能把一個技術做到最到極致,都是受人尊敬的行業。以日本為例,要能紮紮實實地把零組件與工匠、工藝結合,在技術製程下工夫,才是當地企業所著重的。
日本在品牌和專業工藝方面都有很強之處,但地域上各自分明,關東多是發展品牌,例如東芝、索尼等;關西則比較重視百年傳承的產業,諸如一些做金屬、表面拋光等企業,但當中有不少頂著高學歷的員工,以工匠精神,不斷鍛鍊、累積經驗。
我曾經拜訪過京都一家模具廠,年營收高達3,000億元,其技術之優越,連索尼這種國際品牌大廠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指明要和這家模具廠合作,難道這樣技術優越的模具廠,我們也要看不起它嗎?
如果連這樣專業、成功的代工業者,我們都要把它汙名化,那麼台灣追求發展品牌,只看蘋果、LV、PRADA等成功品牌,忽視了其他更多創造品牌失敗的案例,不也是一件是很虛浮的事?
又例如德國人對於文化、記憶傳承很驕傲,並將文化、藝術素養融入生活,隨時表現在每一句話、每一個觀念當中,加上對自我要求的榮譽感,就知道這個民族與產業有多強。
併購+分割 保持競爭力
問:給台灣代工產業發展的建議?
答:我從事過品牌(指華碩),也受命從事代工(指和碩),看盡電子業實在與不實在的地方。
代工業要轉型,並且透過併購與分割,就能一直保持創新與競爭力,也就是一邊增加新血、新團隊,一邊將母體企業有才華的人與部門分割出去。
這樣一來,企業可以從事新的領域、新產品,甚至是新的經營模式,這樣才有機會跟上時代的腳步。
此外,代工業不能僅專注一個產品,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找到下一階段的主流,如此才能永續發展。
以光碟機產業為例,過去台灣很多相關的上市櫃公司為品牌廠代工,在15年前,若要儲存大量內容,只能靠光碟機,因此是門好生意,大家靠光碟機代工這門生意就能活得不錯。
現在各式儲存載具崛起,光碟機產業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是這些原本在光碟機代工領域的人,並非沒有專業或優秀的能力,他們也曾經歷多次考試與產業艱難的磨練,才能有出色的表現,如今只要好好思索如何讓這些人才找到轉型之路,還是大有可為。
問:和碩現為台灣第二大代工廠,是產業績優生,如何把握創新概念、發展的核心價值為何?
答:代工業並非一灘死水,還是要一直創新。
和碩2008年成立和碩設計,網羅來自世界各地專業人才,成員的專業領域包含市場研究、消費者研究、互動設計、工業設計、品牌視覺規劃、材質與色彩研究,以及機構工程、電機工程等。
我們做過九陽豆漿機,把設計元素注入在家電產品當中。
前面提到光碟機業者轉型的例子,和碩內部也有生產光碟機等產品的光學部門,但若現在還在做光碟機等非主流產品,肯定活不下去,因此我們轉個彎,以既有的光學技術與優勢,研發出掃地機器人,同時轉戰隱形眼鏡等主流趨勢或利潤好的新應用產品。
大膽走出去 成功機會高
問:你是白手起家,給有意創業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答:有意創業的年輕人,面對全球國際化、自由化,以及大陸崛起的壓力,千萬不要只守在台灣,一定要走出去,才會有機會成功。
過去我們這個世代要創業,資金來源是一大困難。但是近年來群眾募資(Crowdfunding)興起,讓資金取得變得容易許多,有利年輕人募資。
以前新創公司要申請資金,要寫企劃書,從有構想到拿到錢要約一年的時間。但是透過網路募資,可能只要兩個星期的時間,就能取得資金,雖然資金規模不大(約數千美元),但可以直接在網路上撥款,快速方便,讓有意創業的人更有原動力,激發出更多創意空間。
群眾募資創業淘汰率很高,但是有一千個、一萬個機會,總有幾個會成功,累積一、兩個成功的機會,多年之後,可能就是另外一個雅虎、亞馬遜、甚至是Google。
一旦年輕人順利往外發展,切記不要失去主體性。以誠品書店為例,嘗試著走出去,並保有誠品的原有價值,計劃再過一年,誠品蘇州店就可以落成,規模甚至比現在的台北信義誠品還要大。由此可見,無論企業如何全球化發展,唯有保留主體價值,才會成功。
鬆綁法規 協助募資
問:政府該給年輕人什麼協助?
答:前一陣子常有年輕人上街遊行抗議,這部分政府應該更為包容,畢竟政府掌握資源與權力,有時候年輕人可能說錯話、批評得沒道理,政府也應該先沈得住氣,不要急著批評。這如同家中小孩子講錯話一樣,他肯講、願意講,就表示他肯想、願意想,這些都是創造力的來源。
正是因為「think different」(不同的思考),這些先前願意上街頭、敢想年輕人,未來在自己專業領域上,或許能接觸到更寬廣的世界,具有強大的創造力。
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是撒出更多的火種、創造更多科技創新、藝術文化的平台等。
現在政府陸續打造華山藝文中心、松山文創園區,要讓有才華的年輕人進駐、幫助藝文成長,但動輒一坪2,000元的租金,年輕人很難負擔得起,不禁要讓人質疑,到底這些平台是要幫助年輕人,還是台北市政府拿來做房地產生意的幌子?
我認為,幫助藝文活動就跟辦教育一樣,教育不是做生意,老百姓託付的資源,就是希望做有意義的事情,幫助還沒有成名的設計師、作家、樂團等。
此外,政府應配合潮流,適度修改一些商業上的法規,例如應有條件開放網路販售隱形眼鏡,而不是一方面喊要促進台灣發展電子商務,一方面卻用政策打壓。像是集團布局的隱形眼鏡事業,規劃讓有醫師處方箋、加入網購會員的消費者可以在網路上購買。
在台灣用網路搜尋就可以看到,很多國外業者在網路非法銷售隱形眼鏡、尤其南韓業者更是大舉侵台,但因為不是台灣公司、就完全沒事,國內的業者銷售卻要挨罰,非常不合理。
電商發展 期待關愛
另一個值得思考的,是關於群眾募資的法規,政府也應該適度開放,讓這股風潮能健康地發展,而不是又被政策打壓,讓年輕人少了一個快速募資的管道,間接造成年輕人因為無法順利籌到資金,原本練好的武功都被廢掉。
尤其現在微型貸款在大陸也很夯,台灣在電子商務、網路相關應用領域反而較為落後,可以說台灣做硬體很強,在應用與整廠輸出方面卻很弱,政府應該好好重視這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