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討好的教育與學運的庸俗化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06/01 第37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把台灣變奧客天堂
聯合報社論 聯合/討好的教育與學運的庸俗化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有感施政 從接地氣開始
民意論壇 沖之鳥未定…蔡政府不僅扭曲 還想蒙混
立院空轉/混亂依舊 台灣倒楣
立院空轉/不讓林全上台,有什麼好處?
立院質詢/立委現形 原來「謙卑」這麼寫
立院質詢/失去政權的國民黨 活過來了
健保鎖卡/取消鎖卡 不等於特赦欠費
健保鎖卡/可憐之人 必有可恨之處
兩岸關係 須早日走出模糊疑雲
蔡如何應對「不自由的民主」
市民權益與公車利益求平衡
去梯言/孔子不要打我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誰把台灣變奧客天堂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超商多有咖啡第二杯半價優惠,之後更加「貼心」地推出寄杯服務。現在行政院消保處規定,寄杯服務不得限制領取期限。聽來對消費者是好消息,但用常識想一想:當下的促銷價付費後,由政府保障可寄存到無限期的也許十幾、二十年後的未來使用,這是合理的消費模式嗎?

業者流血削價競爭,盈虧自負,是業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事。若政府插手介入,以保護消費者為名,強迫管制市場機制,最後只會造成業者利用其他眉角賺回利潤。長期而言,真對顧客有利嗎?

台灣有一奇特現象,常以例外的特殊狀況,去保護看似弱勢或所謂「吃虧」的一方。咖啡寄杯不准設領取期限,是為了回應少數客人「忘記去拿就沒了」的埋怨。但「忘記去拿」明明有責任歸屬可言;業者限時推出優惠,為何卻可由政府規定不准設領取期限?台灣民眾若在美國、日本旅遊時,購買到「第二個半價」的咖啡或漢堡,會振振有詞自認可以「寄放」到來年重遊時再領取優惠嗎?

台灣奧客不少,「拗」一點的心態,常不合理地壓榨到現有的服務業和醫護人員等專業行業,把服務業弄成了伺候人的行業。種種奧客行為,走遍天下行不通的,偏偏在台灣就有「順應民意」為名的政策介入指揮。從咖啡寄杯無限期,到一出國就停繳健保費,奧客千方百計想沾到便宜。孰令致之?不正是隨時向民粹低頭的政策,把台灣變成奧客天堂!

   
聯合報社論
聯合/討好的教育與學運的庸俗化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新教育部長上任第一槍,宣布廢止一○三課綱微調,並公告要求「學校不得將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後者看似民主、善意的宣示,連日來卻引發校方和學生之間的緊張關係,不少學生藉此穿便服、穿拖鞋挑戰校規。「服儀自由學生陣線」學生更前往教育部抗議,要求落實不懲處政策,禁止校方記點;另一邊,學校則抱怨政策劃下模糊空間,讓校方無所適從。

觀察這項政策及其後果,可以看到三個系統性問題:第一,從動機看,教育部自以為是一片「好意」,結果政策卻引發混亂。第二,從作法看,教育部逕以「行政指導」公告新規定,侵犯了「校園自主」,也增添校園治理的困難。第三,從後果看,教育部以粗糙的手法向學生示好,並無法灌輸學生什麼理想價值,反而助長部分學生更走向庸俗化抗爭。

教育部對校園治理可以干預到什麼程度,並不易拿捏;如果拿不出萬能通用的辦法,似應避免過度插手,以免徒滋混亂。台灣髮禁已取消十多年,各校服儀的規定也已五花八門,像北一女學生這樣為爭取穿運動短褲進校而不可得的情況已不多見。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還大動干戈修改辦法全面干預,弄得各校雞飛狗跳窮於因應,實可謂殺雞用牛刀。

服儀管理對校園的意義,早年著重的是整齊劃一,強調的是集體生活的秩序;如今,制服其實是作為「本校生」的基本符碼辨識,為的是維持校園安全,儀容也是師長觀察學生行為或心理變化的重要參考。何況,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生態及文化,服儀規範的細節不妨留給各校師生去討論;由上而下作出統一規範,反而剝奪了各校的自主空間。可笑的是,教育部在新辦法引起執行亂象後,立刻以服儀是「校園自治」事項為由推諉,也希望學生不要以穿便服來對抗校規。這種前倨後恭的態度,毫無責任感可言。試問,如果連「愛校服務」都被視為處罰,學校還有什麼法寶可以管教學生?

蔡英文總統就職時承諾,要「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誠然是個美麗願景。但是,要為年輕人打造更好的國家,就必須培養他們作為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包括理解、因應、包容、同情、思辨和挑戰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才是民主法治國家最重要的社會基礎。但現在新政府回應年輕抗議者訴求的方式,似乎只有一味討好與退讓:學生侵入行政院,可因政黨立場差異而撤銷告訴;只因少數高中生反課綱,教育部便廢掉了微調課綱;由於若干學生主張穿衣是「人身自由」,所以教育部下令不得處罰,把難題丟給學校。這樣的態度,恐與打造未來社會公民的宏大目標背道而馳。

且不論各級學校對於學生的管教越來越感困難與棘手,僅看太陽花運動以後的學運,包括反課綱、反服儀運動,其參與者都已降至高中生。表面上看,這種學運年輕化現象,似乎顯示了今天的學生日益早熟;實質上,觀察他們所抗議的內容和訴求,社會關注其實越來越窄。課綱其實是高中生不甚了然的問題,只是跟著政治節拍起舞;至於所謂「服儀自由」,關心的不過是個人裝扮的皮毛小事,跟當年理著光頭的學生反抗政治威權打壓不可同日而語,更談不上什麼社會理想性。學生運動的庸俗化及個人化,這才是更值得我們擔心的事。

簡言之,如果教育部意識到台灣年輕一代的競爭力正在降低,意識到我們的教育越來越無法提供學生足夠的知識和品格指引;那麼,一個有抱負的教育部長,絕不應只是一味設法討好學生,而不去設想教育現場存在的各種困境要如何解決。下令服儀免罰固是出於好意,但此舉並未為教育灌入什麼新的精神和價值,只是徒滋紛擾。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有感施政 從接地氣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行政院發言人童振源近日意外與媒體擦槍走火,讓一向提著「滅火器」救火的內閣發言人,頓時得先為自己滅火。這段意外,起因於他在深夜透過即時通訊軟體Line,告訴群組內的記者,基於避免給獨家新聞、降低他的工作負擔及維護生活品質,他基本上不再個別回應媒體詢問。他建議,由記者統一在Line上提問,他會統一回覆,讓所有記者都知道,以示公平。

童振源此話一出,立刻引發媒體反彈,箇中原因就在於,追求獨家新聞、挖掘真相,乃是記者天職,記者沒有權利也沒義務,隨便接受政府的「統一口徑」。姑且不論童振源此言,是單純出於工作、生活失衡而想減少負荷,還是擔心「順了姑意,逆了嫂意」而想多了,童振源的失言,實則暴露了剛剛當家的新政府,在執政心態上已出現兩大盲點。

第一個盲點是,新政府不脫濃厚的菁英治國色彩,「控制」與「恩給制」思維表露無遺。從童振源的失言事件不難看出,這位理應與媒體有良好互動、平等往來的發言人,似乎是認為,記者的新聞,是我給的,所以我可以決定自己要說什麼,不說什麼;記者若要發問,只能統一提問,且必須依照指定方式在Line群組上提問,由此似乎也能產生過濾功效,避免有媒體趁機套話或是誤入媒體精心設計的「陷阱題」。

媒體的所作所為,社會自有公評,市場也必定會反映偏好。但是政府對媒體或民眾的心態,若脫不掉「作之師、作之君」的外衣,那麼就有愧蔡總統一再提到的,政府應當謙卑、謙卑再謙卑。更何況,在520之前,新政府還打算制定「反媒體壟斷法」,避免執掌社會公器的媒體言論,遭「有錢的報老闆」掌控,殊不知,政府有意無意間,也管控了媒體的發言權。

第二個盲點是,政府過度信仰Line、臉書等即時通訊軟體,誤以為只要多開群組、盡可能讓臉友、粉絲滿天下,就足以達到政策宣傳、深入民情,甚至是「治國」的效果。殊不知,這些透過網路傳輸的時髦產物,雖然很好用,但是若缺乏現實世界裡有意義、有溫度的互動來相互印證,總有一天人們會發現,網路上說得再好、再美,一切都是虛假、荒誕不經的。

殷鑑不遠,想當初,台北市長柯文哲剛上任時,不少人崇尚他靠著Line上的「秒讀秒回」,來管理市政團隊,也推崇他過去在競選時,有一批擅長網路大數據分析的年輕軍師,為他創造議題、帶動高人氣。但是看看今日,人們已不再稱頌他過往的這些事跡,而是逼著他,要趕緊端出興利作為來。

童振源的失言事件,不足以掩蓋這位長年在學術圈耕耘、深受學生好評的年輕學者風采,也不足以否定他那滿是理想的書生報國情懷。但是,由他與這場風波所帶出新內閣裡幾許不可對外人言的疑點,新內閣還是必須深切反省兩件事。一是經常自問,是否接足了「地氣」,深入了解民間疾苦;若非如此,將重蹈馬政府一系列如象牙塔般施政卻又不得人心的施政挫敗,也無法創造感動人心的施政。

二是懂得運用網路新科技來接觸民心、了解民心,但不應被物所役,或是反過來打算以新科技來控制媒體、呼攏人民。

最近就有立委在臉書上貼出了新政府自520以來推動了14項改革,如對太陽花學運撤告、停止亞泥在太魯閣的採礦權等,藉此說明「蔡上八天,勝過馬跑八年」,渾然不知這14項改革,社會上並非一面倒都投贊成票。與其說了一口好政策,不如踏實行動,民眾自然會以選票、掌聲相報。

   
民意論壇
沖之鳥未定…蔡政府不僅扭曲 還想蒙混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台北市/聯合報
前日內政部長葉俊榮在立法院表示沖之鳥是礁,與行政院的「未定論」立場不同;外交部隨即聲明強調沖之鳥是礁是島目前無定論,葉部長於是說「尊重」外交部發言。

但外交部聲明與行政院論述,有錯誤解讀國際海洋法及誤解國際組織功能的問題。反映出蔡政府急於拉攏美日,外交思維主導內政規劃的困境。

首先,外交部聲明「日本曾於二○○八年向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要求確認『沖之鳥』大陸礁層之延伸,CLCS於二○一二年四月贊成『沖之鳥』北邊可延伸,而南邊則暫未決定,因此沖之鳥經濟海域的國際爭議仍存在。」

閱讀CLCS決議文可知,CLCS承認沖之鳥礁以北等太平洋四海域是日本的外大陸架,是因為該區域是日本本土與其他島嶼大陸架的自然延伸,並非是因為沖之鳥礁可延伸而獲得,這在法律上和語意上有很大的差別,這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以北部分的延伸和沖之鳥礁真的關係不大。

反而針對沖之鳥礁以南區域,CLCS則指出只要有各國反對沖之鳥礁主張專屬經濟海域,CLCS就無法依據日本主張處理,更證明沖之鳥礁周邊海域的公海地位沒有改變。

第二,外交部說明,政府認為CLCS未決定,所以沖之鳥地位未定。

這是扭曲CLCS的職權與功能,CLCS負責審查沿岸國所提出外部大陸礁層的事證資料是否符合要件,就這些科學與技術事項作成建議。CLCS不能決定海域劃界爭端或判定島嶼地位。這在許多CLCS會議記錄中都不斷強調。

CLCS無法也不會判定「沖之鳥礁」是島還是礁,行政院與外交部所言CLCS尚未決定,是錯誤理解或故意扭曲CLCS職權功能,這或許因議題過於專業,所以放煙幕方式誤導視聽、蒙混過關。

第三,外交部強調,沖之鳥「不得做為主張兩百海浬專屬經濟海域之基點」。

無法理解為何外交部聲明會使用「基點」用語,在海洋法中,基點是用在劃定領海基線,特別是當海岸地形特殊時,可連接各適當點(基點)劃定直線基線。就算沖之鳥礁可以擁有兩百浬專屬經濟海域,也應當使用自然基線,並不存在基點問題,這是基本國際法知識與素養問題。(這是外交部的聲明嗎?還是國安單位的傑作?)

其實行政院與外交部的立場和日本在CLCS決議後的論述,有部分類似之處,可見日方觀點對政府立場的影響。葉俊榮部長是法律學者,主管全國國土,依據內政部意見與其本身專業指出沖之鳥礁是岩礁,卻被外交部以錯誤的聲明稿打臉,還必須說尊重,令人嘆息。

加上美豬及日本福島食品進口議題,雖然部會首長了解政策改變,必須要有整體規劃與配套,更必須面對強大民意反彈壓力的說明與化解,特別是食安健康與農漁民權益議題。但現在是國外媒體比我們先知道並報導開放措施,政府缺乏有效溝通,外交思維或國安壓力太過強勢,致使政策錯亂,相互打臉,最後擔心缺乏整體規劃的政策轉彎上路,賠上全民健康與國家利益。

   
立院空轉/混亂依舊 台灣倒楣
呂謦煒/大學生(台北市)/聯合報
國民黨成為在野黨後,開始學著之前的民進黨搞抗爭與占領主席台;而民進黨變身執政黨後,也開始學著之前的國民黨指派警察圍堵立法院門外,拒絕民眾的陳情。

然而,國民黨執政時,民進黨反對到底;民進黨執政後,國民黨也跟著反對到底,執政黨推行的政策不能貫徹,讓人無從分辨到底政黨執政的失敗,究竟是由於執政黨的策略有誤?還是在野黨杯葛造成的拖延?

在這樣的狀況,若在野黨拔一毛而利國家,但因利的是執政黨,在野黨便寧可不為,損害的則是全國老百姓的利益。在西方民主政治下,原本兩黨就以爭奪政權為務,何況在台灣兩黨的國家認同紛歧,又如何指望兩黨共同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呢?在責任政治不清下,總統任期的治亂循環周期律只將持續,而台灣的發展只會繼續停滯不前。

   
立院空轉/不讓林全上台,有什麼好處?
劉競明/醫(台北市)/聯合報
不知國民黨在野後,是否還要重覆當年民進黨的老路:霸占主席台、搶麥克風、不讓行政院長上台發言;這些當年郝柏村及連戰所經歷的「戰役」,現在一一重現,看來真有點時空錯置之感。

林全院長第一次施政報告,在國民黨技術性杯葛下,浪費一整天;場外示威人士翻牆跨越拒馬的情境依稀,根本就是「太陽花學運」翻版,但是有效嗎?

林全的施政報告,年金改革、長照財源、美豬檢驗、產業創新、兩岸互動、國防政策、青年低薪、居住正義等議題,才是大多數民眾關心的重點。

國民黨做為忠誠的反對黨,應力求在政策規劃、執行、預算等,做好把關及質詢、監督進度,而非只是消極抗爭。政院也應速將院長施政報告上網公告,以利民眾了解,方是施政透明化的基礎,也才是政府與民眾的雙向溝通方式。

   
立院質詢/立委現形 原來「謙卑」這麼寫
祝仲康/玄奘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聯合報
看了昨天的立法院總質詢,讓人恍然大悟蔡總統之前所謂「謙卑、謙卑、再謙卑」的真意。

原來應該謙卑的,並非林全內閣,而是首次成為絕對多數的綠營國會議員。

藍營執政時,頤指氣使、蠻橫無比的綠營國會議員,一見到英派官員,猶如拔了牙、磨了爪似的。和藹可親者有之,滿臉堆歡者有之,溫柔理性者有之;與以前的張牙舞爪、就算無理也不饒人的景象,直有天壤之別。其溫馴程度,更勝依戀在蔡總統懷中撒嬌的貓。

台灣的民主現象,堪稱一部現代政壇現形記,值得玩味。

   
立院質詢/失去政權的國民黨 活過來了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聯合報
失去政權的國民黨,活過來了!

蔡政府上任,各種作為荒腔走板,從電價到沖之鳥礁,由世衛大會到美豬,國人早就看不過去了,但國民黨士氣不振,只能任民進黨和時代力量胡作硬拗,直叫人徒呼負負。

民進黨當在野黨時,立委人數比國民黨少,卻想方設法製造爭端,以焦土政策杯葛會議進行,甚至癱瘓議事藉以達到目的,美豬議題就是其一。

既然淪為反對黨,就該有反對黨的樣子。職責所在,為民謀福利,一定會獲得支持。面對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個人樂見國民黨提升戰力。

   
健保鎖卡/取消鎖卡 不等於特赦欠費
劉淑瓊、沈珮涵/醫改會董事長、研/聯合報
新政府日前宣布將兌現「全面取消健保鎖卡」政見,為健保醫療人權寫下新頁,醫改會為此決策喝采。歷經六年倡議,醫改會的主張總算被執政者採納,令人振奮!

取消鎖卡,不等於「特赦」惡意欠費。醫改會主張欠費的「稽查追繳」應與「就醫權益」脫鉤,因為排除就醫的經濟障礙,避免民眾因病而貧、因貧而病是台灣開辦健保的初衷,為解決欠費問題而使出商業保險拒絕就醫的手段,豈不自相矛盾?

我們認為只要有合宜的配套,取消鎖卡不僅不會助長欠費,反而可督促健保署更認真追討欠費並及早發覺隱性弱勢。畢竟惡意欠費者生病時自費就醫不成問題,單靠鎖卡未必能有效追回欠費;鎖卡措施反可能誤傷經濟弱勢或臨時急難家庭,更發生不少欠費者自以為遭鎖卡不敢就醫,因而病死之悲劇。

醫改會期待政府在取消鎖卡的同時,應強化訪視稽查,及早發現並將經濟困難的欠費者轉介到社會福利體系,共同張起社會安全網;另方面對於惡意欠款者,則應強力執行催繳、罰款或移送強制執行等措施,建構一個兼具醫療人權與公平正義的新健保體制。

   
健保鎖卡/可憐之人 必有可恨之處
王國新/醫(台北市)/聯合報
我在急診值班時,遇到過一個健保卡被鎖卡的病例,我原先以為那些人都是窮困的可憐人,其實未必。

這位男性病人,一時氣憤在手背上劃一刀,被同居人送來急診,和掛號櫃台人員吵鬧不休,我聞聲趕來協調才知鎖卡。「就先處置再說囉!」我想,反正是公家醫院,呆帳又何妨?

我在縫合傷口前,會先照相存證備查,然後告訴病人,如果韌帶斷裂就得上開刀房作顯微縫合云云。不料病人卻答:「沒問題啦!趕快縫,韌帶沒事」。這點讓我起疑,於是找了他家屬來看傷口,大家一起確認沒有韌帶斷裂才開始縫合。

一周後,病人到門診拆線,抱怨手指無法彎曲,由門診轉來急診,懷疑是韌帶斷裂誤診。剛好遇到我值班。面對病人和家屬,我從電腦調出當時拍下的影像,告訴他們,在當天就已經說明,也讓家屬看見,韌帶沒問題。病人還想硬拗,家屬已面帶愧色。

我從事外科快卅年了,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糊弄的唷!這件案例,後來成為我們急診病例報告的經典教案。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健保鎖卡亦同。

   
兩岸關係 須早日走出模糊疑雲
黃丙喜/台科大管研所教授(台北市/聯合報
蔡總統自認在兩岸關係上已盡力展現善意,中國大陸卻堅持「九二共識」底線,無法接受維持現況的「模糊容忍度」。雙方互動在可預見的未來必定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性。風險智商的觀點值得兩岸共同思考,避免擦槍走火。

風險智商是指準確判斷一種新風險的能力,以有效區分必須規避和必須冒的風險。它的一句名言是:在知道和不知道之間,風險如期而至。我們對有些事情並不知道自己知道或者不知道,正是這種模糊的難忍度,增加了風險決策的陷阱。

模糊容忍度是指將模糊性情境感知轉成威脅性風險的認知程度,而其類型包括:新奇(一段時間的新情況)、複雜(要做什麼及如何做不很清楚)和不能解決的情況。以此套用在當前兩岸關係上,台灣對於維持現況保持的新觀望,甚至懷有大陸會心隨境轉的新期望。複雜性方面,大陸雖然關閉了政府協商的管道,但會不會因此失去台灣民心?實在不容易拿捏。台灣對大陸經濟倚賴程度很高,固然高唱新南向政策,但成效如何也在未定之天。至於不能解決的模糊情況,兩岸政府結構和決策體系存在著根本差異,只能相互體諒,否則也很難容忍。

如何避免模糊難忍度的決策失誤呢?首先得確認它和「不確定難忍度」的不同。不確定難忍度適用於對未來負面事件的憂慮,模糊難忍度則是對此時此地刺激的反應。然而,兩種難忍度都被視為引發威脅或者焦慮的起源。因此,決策者和社會大眾很容易將所有不適當的結果歸咎於不確定性的表相,加上兩岸關係在美日推波助瀾下,心理因素更密切相關,極易火上加油。

閉合需要是心理學家提出對模糊難忍度的解方。渴望得到答案的程度如果十分強烈,任何答案,那怕是錯誤的答案,都比維持一種不知所措的模糊狀態要來得好。反之,如果不確定的力量勢不可擋,人們就會樂於接受新觀點。而集體迷思卻是兩岸決策體系難以克服的障礙。

兩岸關係,完全有把握?還是完全不確定?知道其間的風險認知差異已不容易,做起來更是難上加難。民共兩黨何妨深切了解為何維持現狀難獲共識,換人換了情緒恐怕正是模糊難忍度的罩門所在。

   
蔡如何應對「不自由的民主」
周陽山/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金門金/聯合報
近年來,歐美各國出現了一批支持「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的政治人物,如俄羅斯總統普亭、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

「不自由的民主」指的是雖然實行民主選舉,但卻歧視少數族群,否定人人平等,也不接受憲政主義、法治、分權制衡和多元文化的普世價值。俄羅斯總統普亭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望,而且在選舉中一再勝選連任,但輿論卻指責他獨攬大權,威行專政,是一位「民選的獨裁」者。這說明選舉至上,勝著全拿的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的確迥異於自由民主。

二○一五年八月,台南市長賴清德拒赴市議會報告和備詢,接受代議監督,被監察院以違背地方制度法精神,背離民主制衡原則,通過彈劾,送交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進行審議。公懲會接受對其彈劾,並予申誡處分。

賴清德對監察院的彈劾表示強烈抗議,指責監委員違憲越權,同時他還要求推動修憲,廢除監察院。這凸顯了當前台灣民主化面臨的新挑戰:一些民選的政治人物不但拒絕接受憲政主義與法治監督,而且熱衷於直接民主行動。他們認為選票才是一切,選舉式民主才是王道,並拒絕分權制衡與憲政束縛。

更重要的是,其中一部分的台獨信仰者,拒斥中華民國憲法,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在他們的眼中,參與選舉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選出一個新政府,而且要選出「新而獨立的國家」、構建完全不同的國族認同。他們反對自由民主、有限政府、分權制衡和代議民主,嚮往的是公投式民主(plebiscitary democracy),追求的是獨立建國。他們的目標是:經由選舉動員和激烈的公民抗爭運動,動員反體制的異議人士,推進民主內戰,訴諸族群對抗,發展以台灣意識為核心的民粹運動,並建立以台灣民族主義為軸心的新國家。

無獨有偶,台北市長柯文哲先前在擔任台大醫院醫師時,曾因輸血錯誤導致病患感染愛滋病,因而被監察院彈劾。二○一五年九月他又因選舉時政治捐款問題違反了「政治獻金法」規範而面臨監察院的裁罰。他在面對媒體詢問時表示:就當作這個機關不存在好了。有趣的是,對於爭議性頗高的大巨蛋案,柯文哲卻要求建商應依照監察院的意見進行修正。這也證明了監察院的正當性與合法性。

為什麼曾經被監察院彈劾的民選政治人物,這樣仇視一個憲法所規範的監督機關呢?是不是這些擁有民意基礎的政治人物,都不願面對自由民主的法治規範呢?這究竟是台灣民主化與自由化改革中的特殊現象,還是前民選政治人物的普遍趨向?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對於憲政問題,蔡英文總統的立場顯然與這些政治人物迥異,她已宣布將效忠並堅決遵守中華民國憲法規範,以維護國家主權。下一步,就要看她如何應對這些「不自由的民主」行徑的挑戰了。

   
市民權益與公車利益求平衡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聯合報
台中公車業者團體以半版廣告,公開控訴台中市政府推出的公車十公里免費,因市府預算不足強迫公車業者買單,造成業者嚴重虧損,他們為顧及員工的生計,預定自今年七月一日恢復向乘客收費。

原公車八公里免費,是前市長胡志強的主要交通政策,林佳龍市長在選舉時深怕公車八公里免費對他的選情會有殺傷力,遂提出公車十公里免費的政見。

在當時專跑原台中縣區的公車司機還為此公開為林佳龍拉票,在林市長上任後的隔年七月一日該政見正式上路,包括筆者在內的多數市民,如果不是看到業者的廣告,還以為他們尚在蜜月期,為政府的公信力,林市長和他的交通團隊應在市民行的權益及公車業者的基本利益間取得平衡點,避免兩敗俱傷。

   
去梯言/孔子不要打我
公孫策/聯合報
公孫策的演藝生涯不日開啟,而且第一次就「登蛋」成功—我參加的合唱團為某個演唱會客串合音,在小巨蛋。但本文不是廣告,是有感而發。

流行歌經常是社會人心的反映,這回曲目中有一首〈孔子不要打我〉,初發表時頗不為大眾所接受。可是,三年後的一九九二年,「刑法一○○條」修正,實質上廢除了「言論內亂罪」。此二者有何關係?〈孔子不要打我〉的歌詞結論是:「思想無罪,言論自由,會還給廣大的人民。」

其實,我去年就很有感觸。也是由於我參加的合唱團,為中研院李鎮源院士紀念音樂會演出,而李鎮源正是鼓吹廢止刑法一○○條的標竿人物。

我的感觸是:台灣的自由民主走到今天,其實得來不易,甚至是足以傲人的一項事物—至少足以羨煞海峽對岸,那邊現在有著為數不少,懷抱維權理想之士。

現今很多台灣人,在面對大陸時,心態是缺乏自信的,包括仇中、媚中,都是沒有自信心的表現。對照當初剛開放兩岸的時候,很多人面對大陸時,表現出來的財大氣粗、趾高氣昂,乃可以看出,心態的大轉變其實源自於「鈔票的多寡」。而大家都忘了,台灣最值得驕傲的(尤其對大陸)是自由與民主,而非鈔票。

可是,自由與民主在今天台灣,卻被濫用。猶如空氣之於人類,以為那是上天賜予,不虞匱乏,因而不加珍惜,乃至空氣汙染漸漸難以收拾—自由民主也是!

回頭說〈孔子不要打我〉。歌詞作者的原意,是要突破傳統的禁忌與框限,而孔子被視為所有禁忌與框限的「源頭」。

其實,那是誤解了孔子。

孔子「有教無類」,在當時是一個超級突破:從此庶民也可以讀書,讀了書就可以稱為「士」,而「士」原本屬於貴族階級。也就是說,孔子是突破士庶藩籬的英雄。

問題都出在後世的儒家,死讀聖賢之書也就罷了,還搞出各式各樣的規範,其實都是為了規範庶民,而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那些人完全背棄了孔子勇於突破現狀的精神,孔子如果再世,一定會跳起來打他們。

言論自由也一樣。廢除「言論內亂」是李鎮源等拚著性命去爭取,「還給廣大人民」的。那些以為言論自由是「天然而無虞匱乏」,因而濫用、汙染言論自由的人,小心李鎮源從地下跳出來打你!

   
台東秘境裡的博物館 靜謐中充滿許多故事
布農文物館的佔地範圍頗大,在自然的擁抱下,一座四周有著原住民意象,中間環繞著劇場地形,高四層樓的文物館,就在中央山脈的山腳下,他安安靜靜的,旅人稀少,喜愛寧靜看展的人,一定會極愛。

世界末日 Apocalypse的小故事
「啟示錄」(Apocalypse)這個字源自希臘語,意思是「揭開」(uncovering)、「揭示」(revelation)。《新約聖經》裡的壓軸一卷,就叫「啟示錄」(英語版《聖經》裡,它的英文名稱是Book of Revelation)。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