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讓我們更意識到自己的個性、主體性,鏡頭天生就喜歡差異性……
光讓一切發生。
但引起我的注意,才是按下快門的原因。所以在此得先解釋一下我所謂的「趨異性」。
「異」是指和別的事物不相同而被區隔出來;凡是和平常的東西不相同、和慣性或習慣的經驗不相同、和大部分的東西不相同、和近或熟悉的地方不相同,都會有這種alien、exotic、異樣、奇異、怪異的屬性。
它是我個人美學理論中很重要的元素,也就是所謂「異質元素」。我認為異質元素是構成美感經驗的重要條件,提供新鮮的刺激、活化我們的感覺,是人類進行「心靈上的新陳代謝」所需要的氧氣。
趨異性的「異」,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有陌生的行為與事物:距離的遙遠讓我們感覺到差異,和背景不同讓我們感覺到差異,地區的不同讓我們感覺到差異,季節的不同讓我們感覺到差異,文化的不同讓我們感覺到差異,時代的不同更讓我們感覺到差異。
差異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引起我們的警覺、關心與好奇;打斷我們的慣性、中止我們的無聊、挑戰我們的知識與理解。很多時候,我們是為了尋找差異而旅行的。
和「趨根性」面對大自然所反應的效應相反,差異讓我們更意識到自己的個性、主體性,鏡頭天生就喜歡差異性。
我喜歡談論異國情調或異質元素,雖然它太根本,太直覺,歷來的文藝美學喜歡依靠更崇高的概念:道德性、理想性、社會性或宗教性;而覺得追求奇異與新鮮感的美學動機是膚淺的,但是這不能否定它的能量與重要性,我甚至覺得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的動能,一直都是圍繞著這個隨著西方勢力掠奪、獵取全球之「異」的成果想像、發展、延伸而來。
這張〈天崖海角〉是在豪阿利亞所拍的照片,它位於突尼西亞邦角半島北端的海邊,和一般想像的地中海沿岸景觀非常不同。這片荒原是一個以養鷹、馴鷹著名的地方,但是我只是站在海邊的一個高地上枯燥的等候,直到兩個狀似悠閒的當地人走過,我才有了興致,把這正被烈日燒灼的海岸再仔細端詳一番。
接下來這張欺騙島的照片,始終是我最偏愛的照片之一,原因無他:它們太特異了!我也不想另外立名。
欺騙島屬於南極半島北邊南昔德蘭群島之一,由暗黑鬆軟的火山沙岩組成。它原本是個露出海面的火山口,但是地質實在太鬆軟了,坍塌了其中的一角,形成一個C字型的海灣;也因此讓當年各國的捕鯨船隊可以進駐,成為極富盛名的捕鯨基地和鯨魚加工廠。
在二十世紀初期,這裡一度十分忙碌、繁華,甚至當最富盛名、最具傳奇性的謝克頓船隊由於帆船損毀,受困於南極的那兩年,也曾指望在較有人煙的欺騙島上可以找到救援。如今這裡只剩一片荒涼的廢墟,錯落著一些鯨魚骸骨、半被掩埋的傾塌房舍和棄置的老舊飛機。也正為如此,它就形成了我連作夢都夢想不到的超現實景觀。
左邊缺了一個大口的山崖被稱為「海神的風箱」,踩著軟軟的黑沙,爬到上面去看,可以看到一片比煤還黑的黑色沙灘。
再來的這張〈高原雨雲〉也是我的得意之作。
拉薩市的海拔大約三千多公尺,但我們並不知道,去神話般優美的那木錯湖要經過一個五千多公尺的峰口。
我們一路上說說笑笑,並認真搜尋路過的風景。
我的印象是,沿著河谷兩邊的風景其實都不錯;偏偏山脈外的那些若隱若現、更高更遠的山脈不時提醒你,只有在那邊才蘊藏著終生難得一見的神級景觀。沒想到在這條凡間的大道上,我就親眼看到一個天啟般的神聖美景。
我們停車休息的地方,應該是一個正式的賽馬場,或是專門舉辦活動的地方,面積非常的遼闊。
但是更遼闊的,是建築物四周這片廣袤的高原,以及高原上急遽變換的氣象。常常爬山的人都知道,雲在山頂上走得特別快(其實只是更接近了),在西藏高原,它們當然就走得更快了!
所以風雲的變換也特別的快、特別的巨大。
這張照片中,我所拍攝正在下雨的遠方,不久就淋到我們頭上來了。
雖然是夏天,雨滴還是帶著冰河般的沁涼;使我想起《地球之島》中的兩句詩:
「冬天在霪雨中結束
就像一座冰山在空中溶解……」
本文摘自《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即將由聯經出版。新書發表讀劇會6月1日P.M.7:30在誠品信義店6樓視聽室 (台北市松高路11號)舉行,免費入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