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要戒用塑成癮,蛋盒政策卻走回頭路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行天宮電子報】精選行天宮五大志業文章,希望在忙碌喧擾的現代社會,與您一同修心,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6/12/26 第390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失智課綱教出納粹崇拜
聯合報社論 聯合/要戒用塑成癮,蛋盒政策卻走回頭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亞洲.矽谷三大成功關鍵
民意論壇 中共外交、軍事進逼 蔡勿蹈扁覆轍
聯合筆記/轉型正義?拉大旗作虎皮?
錯了!我國以考試立國
學子扮納粹惹議/荒謬納粹秀 執政民進黨犯過
學子扮納粹惹議/別問「怎麼罰」該想「怎麼教」
學子扮納粹惹議/仗義反納粹 卻無視慰安婦
善用國旅卡 何不促成家族旅遊
國旅卡難用 誰想和主管出遊?
禁雙薪條款 退役軍人變低收階層
趙春山/建構新形勢下的兩岸新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失智課綱教出納粹崇拜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光復中學高中生上演納粹變裝秀,說明近兩年的課綱之爭,乃至教育部遴選高中生參與課綱審查,完全是鬧劇一場。

納粹變裝秀引發爭議後,學生辯稱是為了「藝術與公益」,校方則聲稱是「尊重學生的創意」,這都是腦殘的邏輯。模仿納粹和希特勒,是在踐踏人性,請問有什麼藝術與公益是以荼毒為目的?學校不能教導學生明辨善惡,卻奉他們的無知為「創意」,這又是什麼教育?

近兩年一波轟轟烈烈的高中生爭課綱主導權,經過納粹變裝秀的檢驗,證明根本就是一場「反智運動」。聽聽光復的學生是怎麼說的:「高中生的思慮,哪裡想得到那麼遠?」但回顧去年的反課綱運動,學生們把「自己的課綱自己審」的口號喊得多響亮,社會上多少人卻點頭如搗蒜。

學生無知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該校老師和某些教師團體的愚昧。納粹變相秀是經過導師和校方同意才演出的,學生不辨黑白,校方卻隨之起舞,毫無價值底線。尤其,在反課綱運動中扮演指導角色的「歷史教師深根聯盟」和「公民教師行動聯盟」,對外界批評納粹秀卻反駁說:「有那麼嚴重嗎?」「認真就輸了!」這種毫無價值觀的教師團體,卻是主導反課綱的幕後黑手,台灣的下一代不怕毀在他們手裡嗎?

看這些學生,煞費苦心地打造出納粹制服、旗幟和坦克,即可知他們對納粹多麼崇拜。這一切,正反映台灣課綱之爭多麼走火入魔。

   
聯合報社論
聯合/要戒用塑成癮,蛋盒政策卻走回頭路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菜市場常常是最好的民怨測量器,從高麗菜天價到香蕉居高不下,都聽得到人民心聲。這兩天的最新民怨,是買雞蛋。農委會為了防疫,要求裝載雞蛋必須使用「一次性包裝材料」,以往用大型塑膠箱籃裝運的散裝裸蛋,今後皆屬違法。對此,業者與民眾怨聲四起。

新的蛋盒政策,從批發到零售買賣雙方皆感不便,且可能造成蛋價上漲兩成,都招致民怨。更大的疑問,則是政策的合理性。新政策強制實施後,將製造大量的一次性包材,紙盒或塑膠盒廢棄物勢必氾濫成災。諷刺的是,環保署日前才宣布將擴大限用塑膠袋政策的適用對象,從水果店到手搖飲料店都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目的是在「減塑」。但對照蛋盒一次性包裝可能製造的大量塑膠類廢棄物,前後兩項民生政策對於限塑的態度,卻互相矛盾。

台灣過去曾因雞蛋散裝運載而導致禽流感或其他疫情的案例嗎?疾管署坦言「沒研究」,並說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也有防疫效果。再實際點說,若是為了防疫,根本之道應回到蛋場源頭進行衛生控管,例如要求業者清洗、消毒蛋品等,而不是在容器上做文章。

再不然,要求目前散裝蛋品的塑膠箱籃每次用後皆須遵循固定的清洗消毒程度,也是簡便又環保,為何捨此而不為?何況,就算廢了塑膠箱籃,但如果一次性包裝容器中裝的是衛生有疑慮的蛋,仍然可以四處擴散。那麼,除了增加廢棄物及其清運銷毀之負荷,對防疫又有何實質作用?

可見,目前各部會自行其是已是常態,既未思及政策手段的整合,也未考慮對民眾的衝擊,甚至連政策是否合理都無法自圓其說。事實上,政府作成決策後,若能提出有效的輔導對策,引導業者及民眾改變既有的營運及消費模式,或許有成功的機會;但若只會嚴推禁令,等到民意反彈後,再後退緩衝或鬆綁,這種拖拉施政模式,已非「徒勞無功」足以形容。

以政府施行十四年的限制使用塑膠袋政策為例。一開始,環保署嚴格要求商家不准再提供免費塑膠袋,即使花錢購買,塑膠袋厚度須達○.○六公釐以上,以為可以提高消費者重複使用的意願,卻被譏為「全世界最厚塑膠袋」,諸多不便當然引起反彈。限塑三年後,署長換人,限塑政策也跟著縮水,用量最大的小吃業者不再限塑,湯湯水水都可以打包帶走;此後,限塑效果便大打折扣。

根據環保署估計,限塑十四年,約減少塑膠袋廿億個。但如今台灣一年仍然用掉兩百億個塑膠袋,十四年減廿億的成績,對比我們的實際用量,並不值得誇耀。

人民日常的經驗是,在超商、量販店等無法免費取用塑膠袋的場所,已很少人要求袋裝;可見,政策對民眾行為確有引導效果。但上一趟傳統市場下來,四五個紅白塑膠袋跑不掉。這個景象,讓波蘭來台留學生古正浩為台灣環境痛惜,他並在網路發起連署向蔡總統請願:「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吧!」環保署隨後因應宣布的第二波限塑,卻仍然不敢毅然「讓免費塑膠袋從台灣消失」,只將限制對象由兩萬家擴大到九萬家,小吃業仍不包括在內。

如果減塑是要戒掉台灣的「用塑成癮」症,今天,要求雞蛋使用一次性容器,則是反其道而行的矛盾作法,除加劇低成本塑膠包裝的用量,也將加重垃圾處理成本及環境的負荷。當然,任何政策都可能引起反彈,但施政者必須有策略、有步驟地慎選手段,讓官民走在同一條路上。為防疫而修訂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公布兩年,農委會四處找紙廠研發可一次使用的紙箱,仍說服不了業者,仍有五成雞蛋使用大型塑膠箱籃盛裝。

決策見樹不見林,同樣的錯誤模式不斷重覆,除讓台灣不斷虛耗,老百姓也都覺得好累。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亞洲.矽谷三大成功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揭牌開始運作了。作為新政府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首,也作為新政府「創新、就業、分配」目標落實的最重要驅動力,亞洲.矽谷計畫如何運作、是否能有具體成效,格外令人關心。

亞洲.矽谷計畫的重要性可以由三方面來檢視。首先,當全球經濟由資本驅動逐步歷經技術驅動、知識驅動到創新驅動時,台灣自不能落後於此趨勢。台灣在過去知識經濟驅動的時代已然落後,如何在創新經濟時代急起直追,任務艱鉅。

其次,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面臨困境,資源過度集中於硬體、中上游產品的生產,量產卻又缺乏品牌支撐,以致長期難以游出紅海競爭。

第三,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數據,低薪現象至今幾乎無改善現象,工作貧窮問題使得新政府面對青年發展的承諾顯得格外沉重。亞洲.矽谷被賦予達成創新、就業、分配的三大目標,自然必須解決上述三大課題,也彰顯了其重要地位。

亞洲.矽谷計畫的兩大主軸,一是創新創業,一是物聯網(IoT)的發展。事實上,這二者互為表裡,缺一不可。因為物聯網不但是未來智慧製造不可或缺的元素,更是科技應用的基礎。

對於以製造業為主的台灣而言,物聯網的發展自是因應智慧生產趨勢的重要基石;對於缺乏終端產品與服務的產業結構而言,物聯網也是創造終端產品與需求的必要手段,對於台灣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根據估計,到九年後的2025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3.1到6.3兆美元,亞洲.矽谷計畫以全球物聯網5%的規模估算台灣可有4.6到9.5兆元新台幣的產值,創造附加價值1.9到2.4兆元新台幣。這是值得各界參與並努力的目標。

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則在於使物聯網能發揮更大的加值作用。全球正在歷經產業革命,無論是舊產業的技術創新、跨領域應用創新,或是新產業與新經營模式的興起,都使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如何使創新創業蓬勃發展,不自外於全球產業革命浪潮,當然也是重要使命。

當亞洲.矽谷計畫早前提出時,曾遭受一些批評,但也因此取得若干共識,如創新創業應著重生態體系的建立、藉法規鬆綁與良好的租稅誘因機制來吸引早期投資與人才、完備4G基礎環境建置等。這些共識使計畫更為完善,值得肯定,但對於計畫的落實與成功,我們仍有以下建議。

首先,必須要有配套政策來打破既有產業活動的慣性思維與作為。無論是主要的資通訊產業或其他產業,生產與研發投入仍多以ODM代工模式為主,多配合客戶需求,專注在各自專業領域發展,且流於單打獨鬥,不但對市場掌握度不足,也缺乏跨領域應用與提出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是產業沉痾,若不能有良好的誘因機制搭配,很難期待既有產業與廠商建立創新思維或全力投入創新模式來達到亞洲.矽谷計畫的理想。

其次,創新創業固然欲建立新的產品、服務或應用模式,但與既有產業間絕不能成為二分的關係。既有產業已有良好製造或服務基礎,也提供大量就業,應在良好基礎上持續發展,一來應透過物聯網的發展引導既有廠商往數據資料蒐集分析及應用服務升級轉型,二來新的業種業態也應尋求與既有產業的合作,共同提升發展。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清楚說明亞洲.矽谷計畫如何落實以達成創新、就業、分配的三大目標,這包含了亞洲.矽谷計畫將如何改變產業圖像、獲利模式、就業型態、所得分配。

我們大致知道亞洲.矽谷計畫欲藉由創新創業促使產業全面升級,解決因低薪而惡化的分配,但政府對於此一邏輯與細節的論述實在太少。當政府強調亞洲.矽谷計畫欲「搶進下一世代的未來產業、連結矽谷等全球科技核心聚落、成為亞太青年創新與創業發展基地」時,產業與民眾都在等著這些目標如何化為一個更有感的論述與承諾。

   
民意論壇
中共外交、軍事進逼 蔡勿蹈扁覆轍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聯合報
近日聖多美普林西比宣布與我國斷交而與大陸建交,這是兩岸外交風暴螺旋上升結果。兩岸外交休兵提早結束,接下去是烽火外交導致雪崩式斷交潮呢?還是這只是大陸當局敲山震虎,最終峰迴路轉重修兩岸關係?兩岸可能邁向波平浪靜避免地動山搖呢?恐怕難以樂觀。

從民進黨執政前大陸當局宣布與甘比亞建交,據陸方學者透露這還是給蔡英文政府尊嚴與面子,沒有選擇像對陳水扁就任黨主席當日宣布與諾魯建交,當作懲罰式「賀禮」。蔡總統就職後,台灣參與世衛、國際民航組織看似固然受到壓力制約,但十一月我方派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出席亞太經合會、蔡總統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歷史性對話」,表面上則似外交節節獲勝。

然當兩岸在無相互理解與信任的前提下,一方所獲成為一方所失,勢必陷入零和對抗博弈。從大陸當局對台政策運用「九二共識」,產生堅壁清野的區隔排他性作用,無論是在綠色執政的城市交流、台獨藝人、綠色台商皆給與壓制;對於支持「九二共識」的政治團體、企業及個人,則給予懷柔對待。

儘管蔡英文政府在政策層面,仍堅持維持兩岸現狀、依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及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模糊的、默示的、而非明顯的「一國兩區」、「兩岸一國」意涵呼之欲出。但黨內溫和與激進勢力主張歧異,激進派主張撤廢中華民國,公投制新憲法、新國號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務實派認為維護現狀論述,向溫和的中間路線靠攏,有利推展兩岸交流。

大陸方面曾批評,蔡英文政府推動「踏實外交」政策本質就是「柔性台獨」。馬英九執政時期因兩岸默契具共同政治基礎,而有善意的外交休兵;當無「九二共識」時,就會產生雪崩式斷交後果。

根據民進黨首次執政經驗,當面對外交挫敗時則是選擇滑向台獨基本教義派,推動法理獨立及正常國家運動,大陸當局的外交打壓並沒有迫使民進黨改弦更張。但檢視李、扁時期,無論是重返或重新加入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幾乎是無功而返。

兩岸應該回到對話及和平發展的正常軌道來。事實證明,大陸的外交壓制只會加深台灣人民的敵意及激化主體意識,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更造成台灣人認同首度超過中國人認同。最近共軍戰機頻頻繞台演訓,大陸航母遼寧號也穿過第一島鏈前往西太平洋展開遠海訓練,讓兩岸關係更蒙陰影。

然而,無論是外交戰或軍事戰,皆毫無助於「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之營造。當然,蔡英文政府也應持續堅守中間路線,避免重蹈扁執政時期走向更激進台獨路線的歷史覆轍。

   
聯合筆記/轉型正義?拉大旗作虎皮?
謝邦振/聯合報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是民進黨政府中政策執行得最好的一位,跟他比起來,餘不足論。

外交部長、勞動部長、交通部長乃至行政院長,施政迄今,最大特色就是「轉嫁」:斷交怪對方伸手要錢不得逞;一例一休所有付出與問題由勞資承擔;陸客不來觀光,強制公務員旅遊卡幫忙「團遊」。只有黨產會能以五千萬的預算,拚搏國民黨數百億的黨產吐出來。

顧立雄八月上任信心滿滿說,希望十二月就做出成績來。他其實做到了。

他曾與國民黨副主席詹啟賢商訂行政契約處分黨產,最後雖因國民黨主席洪秀柱不願簽字而作罷,但契約內容公之於眾,他就贏了。

顧立雄說,詹啟賢主動接觸,表達黨贊同黨產歸零理念,希望黨產透過行政契約處理中投及欣裕台股權收歸國有。黨產會也同意國民黨黨工權益應該被照顧,同意國民黨將中投資產處分後照顧黨工,先全部資遣,再回聘部分黨工。言下之意,國民黨承認了中投、欣裕台是應還給國家的不當黨產,而黨產會也已考慮照顧黨工之道。

在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中,並沒有黨工權益條文,而依行政院長林全說法是要國民黨從黨費、政黨補助、政治捐獻等經費自籌。但在契約破局後,顧談到了黨工。無救濟即無權利,顧立雄深諳此言,並藉機惠而不費的洩底:「變卦應該問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立刻將了洪秀柱一軍。

幾天後,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投、欣裕台為國民黨附隨組織,黨產會贏得訴訟,顧立雄說:「對於黨工權益(薪資、退休金及資遣費),無論國民黨認為是『法定義務或正當理由』,歡迎國民黨就此向黨產會提出申請,黨產會歡迎跟國民黨對話。」這不只招手,而是君臨睥睨。而條例第九條援引適用,始自顧立雄認可。

顧立雄不同於其他的政務官,一遇批評就找理由或轉彎,因他備有全本的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做靠山。

西方國家早就進行「轉型正義」工程,列出三大遵行原則:正當法律程序、符合比例及公平原則。

黨產條例乾脆單獨一條把這些原則納入,以示本法精神。但實際上,條例及據以成立的黨產會作為,經學者專家分析,其集司法、行政權於一身,所謂「推定」、「調查」、「處分」,很多權力恐不符程序正義,乃至違憲之虞。法條的設計處處留下「訴訟」的伏筆。

顧立雄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法院判定中投、欣裕台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後,他說,「一場球賽四十八分鐘,現在才打了一分鐘」。只要訴訟拖住國民黨,國民黨就擺脫不了不義之名,即使國民黨自己也想轉型。

追黨產將是一場法律長期戰,黨產會又握司法、行政權,著實令人擔憂。不過,法官上司是法律,民主國家行政必須依法,面對黨產會的強勢運作,法律程序必須嚴格要求,輿論必須嚴予監督,「轉型正義」就不會被用來拉大旗作虎皮,只為清算國民黨。

   
錯了!我國以考試立國
張鎮華/台灣大學數學系教授(台北/聯合報
小時候老師教導我國是以農立國,鼓勵大家要認真學習新科技,讓我們邁入工業國家。後來我發現,我們其實是以考試立國。科舉考試歷代都是大事,流傳至今,參觀客家老宅時,進士及第還是景點之一。

我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設有考試院的國家,高考、普考、特考、技術人員考試、留學考試等林林總總。中小學教育有聯考、基測、會考、學測、指考等。為了幫忙學生,補習班和教科書商有全國性模擬考,考卷和學測考卷的長相一模一樣。

老師和家長都很重視考試。小時後考試成績差了,不敢拿回家,就想辦法模仿家長簽名。認真負責的老師,在家長的拜託之下,考試少一分打手心一下。實在沒辦法,父母親縱然要縮衣節食,也花錢讓小孩找家教、上補習班,造就我們成了補習王國。當年要出國,一定要到補習班拿托福、GRE考古題;據說有人考GRE可以整本和考古題一模一樣,所以補習班會規定,如果這樣就一部分不能作答,以免引起考試單位ETS懷疑。可是我們的高成績和到美國後英文的低表現,還是讓ETS傷透腦筋,考試方式一改再改。

有一次參加一個高中選修課程研發的諮詢會議,老師們的熱心和專業無話可說。聽老師們的心聲,學生實在很認真,一有時間都會認真看書,但是看的不是推薦的優良讀物,而是歷屆考古題。

我要偷偷的告訴這些學生,考古題都是不會再考的題目。

想想看,我們的老師、出題者都是在考試和補習班混大的,他們絕對不會笨到像美國人那樣,考古題一再重複。據說大考中心找人研發新試題,教育部都有補助;你去看看歷年考題,都不會重複的;不但大考中心自己的題目不會重複,據說出題和審題的人通常(考試)學問淵博,凡是考過的題目都會避開。所以前述的模擬考,通常都是模擬不會考的題目。

花時間在考古題和模擬考,在台灣實在是投資報酬率極低的辦法。最有用的還是一步一腳印,紮實地把課本的內容融會貫通,行有餘力多看優良讀物,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長遠才是最有用的作法。

   
學子扮納粹惹議/荒謬納粹秀 執政民進黨犯過
黃瑞明/靜宜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聯合報
光復高中的「納粹變裝秀」高潮迭起,不僅引發台灣社會爭議,更惹來外交爭議,最後導致教育部刪除補助,光復高中校長也提出辭呈。這不僅是「演員們」始料所不及,同時也是整齣戲的真正荒謬之處。

納粹罪行罄竹難書,按理說世人皆知。但是,歷史課本頂多交代一兩頁,未諳世事的學生很難體會真相全貌。這也正是德國人會不斷營造「回憶文化」的原因:媒體上三天兩頭就可以找到詳細的相關影像文字報導,總統與總理在每年固定的幾個紀念日會致詞反省二戰,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館、紀念碑則隨時提醒人民不要重蹈覆轍。台灣沒有這種文化,懂得希特勒是什麼東東的人自然不多。

光復高中的出醜不是國人鬧納粹笑話的第一次。大家記憶猶新的是幾年前的國防部戰鬥營軍裝事件。甚至民進黨在二○○一年也曾經拿希特勒作競選廣告;當國際上出現反彈時,這個當時的執政黨竟然狡辯:「希特勒敢於說出心裡話!」更早之時,兩家廠商則把這名世紀屠夫抬出來代言電暖爐與泡麵廣告。

這次的「納粹秀」只是一場變裝秀,學生們對歷史確實無知。但是,即使英國哈利王子也聰明不到哪裡去。他在二○○五年被拍到在一次變裝派對上打扮成隆美爾非洲軍團軍官,對一個差一點就慘遭希特勒滅頂的國家來說,王儲的行徑令人震驚。不過,話又說回來,英國佬對納粹魅力沉迷不悟者仍大有人在。某些人熱衷於讓歷史重現(reenactment),下班之後,俱樂部同好濟濟一堂,穿上軍裝,有人扮演皇家軍官,有人則變身「周末納粹」(Weekend-Nazis)。BBC等媒體曾經報導過,社會也見怪不怪。

一群高中生會惹出這麼大的風波,以色列與德國駐台代表處功不可沒。他們的抗議可以理解,卻極不妥當。那幾個小毛頭的裝扮並不違法(德奧是極少數禁止納粹標誌的國家),他們沒有否認納粹的罪行,遑論鼓吹排猶言論。更何況這是兩個跟我們毫無邦交的國家,為何連小孩子的戲鬧行為都有勞教育部與總統府出面道歉?至於刪除高中補助款更是荒唐,按照這標準,民進黨當年根本沒資格領政黨補助款。

德國在台協會的反應尤其過火了些。這個國家一直都有所謂的新納粹分子,他們不敢公然使用納粹標誌,但是,誰都知道這群頭理光頭的是希特勒的死忠信徒。他們示威遊行,主管機關與法院幾乎都照准不禁。最近一齣假設希特勒復活的搞笑電影《吸特樂回來了!》在德國大行其道(原著也罕見地暢銷),不以為然的人擔心這是在為殺人魔王漂白。卻不聞以色列提出抗議。

我們可以加強世界歷史教育,在台灣這種普遍漠視國際新聞的國度,其效果卻也必然有限。事實上,許多人連自己的歷史都搞不清,提到台灣史只知道二二八,談到日治就想到皇恩浩蕩。就此而言,光復高中生其實也是受害者。

   
學子扮納粹惹議/別問「怎麼罰」該想「怎麼教」
陳欣/作文教師(新北市)/聯合報
高中生在校內活動扮演納粹,引發各界批評。我認為應該好好探究事情發生原因,而不只是要校方道歉,做相關人事懲處。

有很多人批評那些學生缺乏同理心、國際觀,也有人說學生們不知道嚴重性,只是想辦好活動,更有人指責校方、老師的審核不當。但追根究柢,我認為這不只是「那些人」的問題,而是「我們」。

前幾周,我正好在國小高年級的課堂說到《安妮的日記》,幾乎沒人知道這件事,甚至到國中班級也是一樣,儘管學到了相關課程,卻認為那就是「歷史」,而沒有更深刻的體認。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學生們怎麼能夠理解歷史的傷痛?怎麼能夠知道這件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事情的發生,引來了多人的怒罵,卻很少人看到目前教育缺乏對公眾議題的認識,就連師長也不例外。

比起抨擊、比起護航,我認為讓學生們知道自己行為代表的意義,重視曾經發生的事,省思教育問題,這些才是當務之急。

   
學子扮納粹惹議/仗義反納粹 卻無視慰安婦
吳珊珊/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行銷與流/聯合報
報載因為光復中學學生校慶變裝納粹造型遊行,引起以色列、德國的關注,除光復中學校長出面道歉外,更驚動總統府發布新聞稿譴責,教育部揚言要行政懲處教職人員,還要扣減私校補助款,昨天校長更請辭負責。筆者絕對同意學生扮演納粹之舉太無知、太超過,但無法理解為何要上綱至由總統府出面譴責,教育部的扣款作為,更值得討論。

此事件中,德國和以色列對於納粹言行的關切,理所當然。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加害國,戰後深切反省猶太屠殺事件,誠心道歉,除了在首都柏林建立猶太死難者紀念園區,警惕後人勿重蹈悲劇;經濟上賠償受到迫害的猶太人;一九九四年通過「反納粹與反刑事罪法」,嚴禁宣揚納粹和種族仇恨,並嚴懲任何發表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言論者,獲得了與歐洲國家和解的機會。猶太人立國的以色列,對於歷史傷痛當然不能忘卻,極力追捕納粹餘黨,更對全球任何有關使用納粹圖像或手勢的個人或機構,提出嚴正抗議和譴責。

但此事件中小英政府的角色,則令人莫名。且先按下日本侵華暴行所造成的傷痛不表,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強拉台籍婦女作為日軍的慰安婦一事,小英未曾直言譴責,亦未曾強烈要求日方賠償,行政院長林全甚至口出「慰安婦可能是自願」向小英交心;而今對學生納粹變裝,則立即表達譴責,要追究責任、嚴懲學校,實令人費解。

相較於以色列集全國之力,不計代價追懲迫害者的積極態度,小英政府對於曾迫害台灣人的日本政府極盡討好態度,形成強烈對比。作為台灣首位女性總統,小英不為台籍慰安婦主張正義,卻選擇為猶太人伸張正義,實屬矯情。

筆者認為,光復中學變裝事件,學校已出面道歉,社會的討論亦已達到以色列代表處希望的教育目的。教育部的扣款之議,懲罰了誰?除了法律依據有疑義之外,只會讓以後所有帶活動的老師噤聲,更讓變裝的學生成為全校同學的批判對象,相信無人會樂見此事後續的傷害。

這兩天在一片撻伐學生無知、無國際觀的聲浪中,聯合國安理會十五個理事國中,除了美國首次在此議題棄權外,十四個理事國一致決議,譴責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占領區屯墾的行為違反國際法,要求立即停止。近來許多文章討論我國史觀的角色設定,筆者倒是很好奇,教育部的歷史課綱中,除了本國史的自我角色設定外,對於以色列在中東的角色,是由誰決定?又如何設定?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史觀?還是伊斯蘭世界的史觀?

   
善用國旅卡 何不促成家族旅遊
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聯合報
陸客不來了,政府就鼓勵大陸和外國旅客多來台自助旅遊,為何國旅卡新制要求台灣人在本國還必須參加團體旅遊?團體旅遊有很多不方便,例如行程不喜歡或時間緊湊或吃住不合己等。

與其鼓勵參加團體旅遊,不如鼓勵「家族旅遊」。建議不論假日或非假日帶著家人(三親等以內)出遊,即可由八千元報銷。如此寬鬆的發展觀光業才能雨露均霑,不會獨厚大酒店、大餐廳和知名景點;民宿業、小吃部和地方文化產業的小景點也能照顧。更重要的是,讓家人能盡量抽空歡聚一堂,在氛圍好的地方吃個團圓飯、長聊、再拍個團體照,多麼溫馨!

   
國旅卡難用 誰想和主管出遊?
林家瑜/公職護理師(新北市)/聯合報
行政院日前宣布公務員使用國民旅遊卡,必須八千元運用在機關舉辦團體旅遊或是個人參與團體旅遊等,引發許多公務員的反彈。

個人對於行政院的作法相當不以為然,為何只獨厚旅行社,為何不能雨露均霑,讓相關業者也能受惠呢?旅遊包括食衣住行,旅行社規畫的路線選擇性少,而且須配合其他人,對於有特殊需求者,像家有老人、嬰兒者,實在不方便。

一般小家庭都喜歡全家開車出遊,誰想在休假時和主管一起出遊?如果連休假都要看主管的臉色,甚至還要迎合主管,那不是如同在上班嗎?期盼行政院能放寬國旅卡,將旅宿納入,方便自由行程安排。

   
禁雙薪條款 退役軍人變低收階層
黃立夫/軍訓教官(台北市)/聯合報
新政府的年金改革即將在明年進入定案階段,其中有關於「打肥貓」制度的設計,如果不能作更周延的考量,對於面臨基層軍官招募困境的國軍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國軍尉級軍官短缺嚴重,主因就是對於年金改革政策的不確定與不信任,使有志從軍的青年望而卻步。其實,十八%的存廢對於年輕的尉級軍官並無影響,反而是號稱「打肥貓」的禁止雙薪條款才是箇中關鍵。

依照年金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林萬億的說法,退休軍公教轉往民間公司或私校任職,必須暫停請領年金,目前的門檻版本最高為三萬二千餘元。這將嚴重影響年輕軍官長期服役的意願。

以服役滿廿四年最大年限必須強制退伍的中校軍官而言,年齡大約四十六歲,月薪約七萬餘元,全新制的月退休俸約三萬一千元,每月收入直接少了一半以上,如果退伍後找到月薪超過三萬二千元的工作,還要被停止支領月退俸,等同逼迫這位退役中校軍官後半輩子只能做薪水不到三萬二千元的低階工作,未來毫無希望可言;不然就必須找到一個薪水等同於退役前水準的工作,這對退役軍官們而言,機率更是微乎其微。

偏偏這個年齡的家庭正是小孩就讀國高中及大學的階段,經濟負擔沉重,年輕的尉級軍官們看到這種未來,誰還想長期為國軍效力?還站在國軍大門外的青年學子們當然就更加裹足不前了。

政府如果不能讓職業軍人在薪資福利上無後顧之憂,甚至迫使為國奉獻一生的退役軍人打入中低收入階層,國軍基層幹部短缺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將導致三軍戰力的崩盤瓦解。屆時還需要談「年金改革」嗎?

   
趙春山/建構新形勢下的兩岸新關係
趙春山/聯合報
由上海台灣研究所和復旦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廿三日在上海召開。今年情況非常特別。主要因為兩岸情勢的日趨嚴峻,包括蔡川通話、川普質疑一中、聖多美普林西比斷交等等,讓研討會的氣氛顯得有些「異乎尋常」。

北京社科院台研所周志懷所長參與了這次研討會,他不久前提出兩岸建立新共識的說法,曾引起各方普遍關注,民進黨政府對此也曾作出正面的回應。周所長的說法讓這次研討會的許多參與者,出現了「脫稿演出」的現象,本人就是其中之一。周所長和我長期研究兩岸問題,由於各自成長和教育的背景不同,過去常在言談中彼此針鋒相對。僅管因各為其主而各有堅持,但也能在「求同存異」的「共識」下,培養出「不打不相識」的珍貴友誼。

我確信周所長提出兩岸建立新共識的想法,是為了突破當前兩岸關係的僵局,是希望為維護兩岸的和平發展,找出一條實際可行的新出路。

眾所周知,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主要因為民進黨的再度執政和拒不接受「九二共識」。而對岸在中斷兩岸所有協商管道後,又在經濟、外交和人員往來等方面,採取了一連串的反制行動,從而形成一種雪上加霜的惡性循環。「九二共識」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關係方面,誠然發揮了效益極大化的功能,它使雙方在擱置主權爭議的諒解下,順利推動了各項領域的交流,並在交流的過程中累積了相當程度的互信。具體成果就是去年「馬習會」的順利召開。

從「求同存異」的觀點看,我們認為「九二共識」已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任務;但兩岸面臨主客觀形勢的變化,卻使「求同」和「存異」兩者都遭遇到挑戰。有鑑於此,我們必須從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態度,思考如何根據新的形勢判斷,來為新的兩岸關係建立共識。

第一個新的形勢判斷是,背負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和台獨支持者,已對蔡英文政府構成了有形和無形的制約,讓執政者飽受「當家之苦」,以致無法面對現實而有所作為;第二個形勢判斷認為,台灣政治生態的變化已使面對「兩個百年」重任的「習核心」,產生了不得不把解決「台灣問題」置於優先地位的急迫感。第三個形勢判斷認為,川普上台後必然運用「台灣問題」和兩岸討價還價,受到影響的是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非單純的兩岸個別利益。

由此觀之,「九二共識」發揮的作用,已經難以因應新的變局。兩岸面臨的問題,不再只是處理事務性的問題和兩岸政治定位的問題,而是涉及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問題。因此,借助習近平所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我在此提出「五合一」的概念,作為兩岸建立新共識的參考。也就是從促進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心理五方面的「融合」,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個共同奮鬥的目標。民族復興是戰略,融合是戰術。兩岸可以在「戰略堅持」和「戰術靈活」的基礎上求同化異,探討雙方建立新共識的可能性。(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

   
瘋跨年嗎?全台跨年活動照過來!
跨年想熱鬧一下?除了新北大陣仗,各地全台跨年活動也多彩多姿,提供民眾跨年活動選擇,全台各地跨年活動一覽快看這邊。

《樂來越愛你》夢想與現實
《樂來越愛你》是一部蠻難說的愛情電影,它有很多歌舞橋段在其中,也有老電影的味道,但本質上就是很寫實的凡人愛情片,有很好的演員,把感受表現得很有感染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